林海橋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100)
從第29屆奧運會看中國男籃整體發展狀況
林海橋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100)
采用統計、文獻、觀察等方法,通過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的表現,客觀而深入地分析當前中國男籃在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能力、防守能力以及在選材方面的現狀,找出中國男籃當前存在的優勢和劣勢。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男籃要在各個位置上提高水平,必須加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外線球員的個人能力,加強球員之間的默契配合,才能在以后的國際大賽上走的更遠。
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現狀;發展
從1992年的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后,短短的十幾年中,世界男子籃球格局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當今世界籃球仍然是以歐洲和美洲水平為最高,美國、西班牙、希臘、阿根廷、意大利等屬于世界一流強隊,而塞黑、立陶宛、斯洛文尼亞等傳統強隊在世界重大比賽中也有上乘表現,大洋洲和非洲進步較快,亞洲籃球發展較為緩慢。
本文運用數理統計、錄像分析和比較研究等方法,對中國男籃以及參加29屆北京奧運會的其他國家男籃代表隊的比賽情況進行了研究,并通過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中的表現,分析出中國男籃發展中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力圖為中國男籃在以后的發展中揚長避短,創造出更好的成績提供參考意見。
(一)世界男籃總體情況分析
在籃球發展的歷史上曾經出現歐、美、亞三大風格迥異的流派,歐洲流派注重整體配合,強調身體力量,技術簡練實用,而美洲流派注重防守,強調對抗,個人技術突出,以個人和兩三人配合進攻為主,亞洲流派注重快速、靈活和投籃準確。但從此屆奧運會男籃比賽中可以看出三大流派之間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趨勢。以西班牙、立陶宛、希臘為代表的歐洲流派在強調整體配合、技術簡練的同時,以具備美洲派強硬防守的能力。以美國和阿根廷為代表的美洲流派在強調個人技術、講究防守和對抗的同時,吸收了歐洲籃球的整體配合和亞洲籃球快速、靈活的風格。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流派也在積極學習歐洲籃球的整體配合和美洲籃球的兇狠防守。
三大流派之所以能夠融合,首先有其外在的條件。籃球運動的國際化和職業化趨勢使得籃球競技人才流動加快,許多教練員和運動員有機會到國外謀求職業發展,這為不同技術流派間的學習、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當今世界籃球運動依然是以“高、快、強、準”為發展目標,相互間的學習,風格的融合,改變了世界籃壇的格局,形成了歐美對抗,群雄紛爭的局面,體現了現代籃球向身體、技術、戰術、心理全面對抗的方向發展趨勢。
(二)中國男籃總體實力分析
中國隊總共參加過7次奧運會,分別在1996年、2004年和2008年打入奧運會八強。通過對2008年奧運會男籃比賽及中國隊在奧運會上的技術統計分析,顯示出中國男籃從兩分球、三分球的命中率以及助攻、搶斷、封蓋方面,都比其他球隊要低的多,中國作為亞洲的頂級球隊,和世界上一流的球隊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表明了中國男籃隊員還沒有跟上現代籃球發展趨勢的潮流。
中國隊的兩分球命中率與世界強隊之間相差了5~14個百分點,而三分球命中率方面,相差了2~10個百分點,但是罰球命中率卻比其他球隊高,說明中國球員雖然投籃技術出眾,但是由于技術和心理素質不夠過硬,在投籃命中率上才相差如此之多。助攻場均只有11.6次,低于其他高水平球隊,說明隊員之間的配合存在著巨大的問題。籃板球上,中國隊場均籃板數為34.7個,與美國隊的41.5相差7個左右,雖然中國隊在身高上稍占優勢,但是由于先天身體條件不足,以及搶籃板的意識不夠,造成了次數大上的巨大差距。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中國男籃不管是從進攻,防守,還是配合等方面,都與世界強隊之間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一)中國男籃基本情況分析
從中國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以來,中國隊的平均身高一直在增長,在奧運會的比賽中身高優勢是相當明顯的,可是卻始終無法突破前八。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男籃平均身高達到了202cm,在所有參賽球隊中位居第一,可是這么明顯的優勢卻沒有在比賽中發揮出來,說明中國隊隊員在爭搶籃板意識和卡位上還存在很大不足。內線攻擊力是保證進攻穩定性的重要因素,籃球運動內外線進攻配合是籃球比賽的基礎戰術,內線攻擊能力保證進攻的穩定性,外線攻擊能力保證進攻的靈活性,有內則穩,無外不活;內線與外線有的穩定結合才能提高比賽的獲勝率。中國隊的內線只有姚明一個人的場均得分可以達到兩位數,所以內線的匱乏,給中國隊的內外結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中國隊比較大的優勢只有姚明這一點,姚明在6場比賽中場均可以拿到19分,在奧運會男籃比賽中個人得分可以排在第二位,但是由于其他位置上的不足,造成了中國隊實力上的巨大差距。而在防守方面,中國的球員和其他世界強隊的球員相比,身體上要單薄許多,身體素質和爆發力不如對手,所以在對方突破的時候,很容易失去位置,給內線的防守造成巨大壓力。
中國隊的助攻次數遠少于其他世界強隊,中國隊的控球后衛劉煒在6場比賽中只送出了10次助攻,而美國隊的克里斯保羅在8場比賽中卻送出了33次助攻,這樣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由于進攻意識的匱乏以及傳球的時機掌握欠佳,也對中國男籃的前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失誤方面,中國隊只略好于西班牙,由于心理素質的欠缺以及大賽經驗的不足,場上的中國隊員常常出現莫名奇妙的傳球失誤,或者是被搶斷,造成對方的快攻,對于球隊的士氣打擊極大。
(二)中國男籃技、戰術運用能力分析
中國男籃場均助攻數為11.6次,而失誤卻達到了場均14.9次,說明了中國男籃戰術配合的缺陷很大,沒有將團隊力量發揮出來,對于教練員布置的戰術執行不徹底,場上的球員各自為戰,一盤散沙。而戰術運用失敗的時候,由于隊員的心理素質不夠過硬,出現了急躁的情緒,動作變形,傳球導致失誤。在上一屆的籃球世錦賽上,希臘隊沒有耀眼的明星,打的是集團作戰,美國夢七隊卻是群星閃耀,每個人個人能力極強,但是美國隊最后卻丟掉了冠軍,這一場針鋒相對的比賽,籃球的集體配合和團隊精神由希臘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在籃球場上,控球后衛是一支球隊的大腦,如果擁有一個好的控球后衛,能夠有效的組織起進攻,那么比賽也就變的簡單許多,而中國隊的后衛如陳江華,常常是依靠自己速度上的優勢,一人運球過全場攻擊籃下,由于身體過于單薄,身高不足,常常被對方球員封蓋,這種不顧大局的突破上籃,往往不能轉化為得分。另一位控球后衛劉煒,在6場比賽中總共才送出了10次助攻,這顯然不是一個控球后衛所應該拿到的助攻數據,所以國家隊在控球后衛的培養上,可謂任重而道遠。中國隊的三分球命中率僅為30%,外線球員缺少了一錘定音的實力,也使得戰術失效,進攻不利。
(一)中國男籃失利原因探析
中國隊擁有世界一流的身高,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卻并不完美,中國隊在命中率、罰球、封蓋、后場籃板上與對手差距都不大,但在外線進攻,搶斷,前場籃板球,助攻等技術統計方面與對手的差距明顯。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王治郅、巴特爾、姚明3大中鋒的相機成熟,人們似乎看到了中國男籃未來的希望,一度追求高大化發展趨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002年奧運會獲得第8名的歷史好成績。近年來,隨著國內優秀高大球員的不斷出現,中國男籃更加注重向高大化趨勢發展,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中國男籃平均身高達到了202cm,尤其是226cm世界級中鋒姚明坐鎮內線,并有王治郅、易建聯等大將輔佐,讓國人對本屆國家隊抱有很大希望。雖然中國男籃有著讓世界任何一支強隊都頗為羨慕的身高優勢,但卻沒有自己的特點。片面追求大型化,過分依靠內線的戰術思想,使中國男籃故有的快速靈活的技戰術風格逐漸消退,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在內線實力不斷提高的同時,外線隊員對內線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中國男籃在沒有姚明的時候變得不會打球。場均19分,8.2個籃板球,姚明的能力毋庸置疑,中國男籃似乎想依賴個人類型轉變,拋棄了整體作戰風格,中國隊變得更像是姚明一個人的球隊。沒有人能夠給姚明分擔壓力,得分、防守、補位、策應、搶籃板,他更像一個全能戰士,一人肩負著中國男籃殺進前8的重任。王治郅在比賽當中沒有體現出昔日亞洲第一人的風采,易建聯也沒有顯示出希望之星的潛質,陳江華、孫悅也沒有發揮出奇兵的效果,中國男籃從頭到尾只有姚明一個人正常發揮,隊內其他隊員得分能力實在有限,內線的得分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外線球員卻沒有給內線球員應有的支持,內外線結合不利也是奧運會上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國男籃發展方向
目前的中國男籃,風格比較偏重于歐洲風格,但是由于國內聯賽的外教和外援大部分都來自美國,所以美國籃球的理念在很多國內球員心里根深蒂固,這兩種不同的籃球哲學使許多球員本來就模糊的籃球意識變得更加不清晰。美國隊那種靠個人身體條件和技術打球的方式并不適合中國隊,昔日亞洲快、小、靈的方式在今天也不再適合長人如林的中國隊。歐洲籃球更講究整體配合,雖然身體素質不如美國,但是他們用靈活的跑動、頻繁的傳切、突分、策應、團隊配合以及高強度的防守,在世界大賽中曾經多次將美國男籃拉下馬,這才是中國男籃應該學習的目標。但是,照搬歐洲籃球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國隊目前的狀況,中國隊不能忘掉老一輩籃球運動員留下的籃球精髓。前年剛剛辭世的錢澄海指導在上世紀中后期發明的 “追著屁股打”已經成為了很多球隊的制勝法寶,國際籃聯還曾為此戰術改過規則,可見這種戰術的威力,但是現在國外球隊常用這種戰術來沖擊中國隊的防線,這就像中國發明了火藥卻被人拿著槍打一樣,所以應當把歐洲和美洲籃球的先進理念和自己發明的戰術結合起來,打出屬于自己的風格,才是中國籃球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第29屆奧運會上,中國隊與世界上其他強隊比較,中國隊從配合、攻防意識、默契程度和技戰術的執行力上都不如其他球隊,尤其是默契程度,不能很好的把握時機,經常造成失誤,內外線配合后外線的得分能力較差,球隊每個位置上實力不平均,差距太大。中國要在融合西方優秀籃球理念的同時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才能提高球隊的整體水平。
針對中國隊目前的現狀,并不能在比賽中過度的依賴內線,內外線要良好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全面的陣容。加強隊員身體素質的訓練,尤其是外線隊員的耐力,在單兵作戰時攻防的對抗能力等練習。培養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相互熟悉彼此間的進攻打法特點、動作習慣等。培養隊員頑強的作風和心理素質,多與歐美強隊交流,通過比賽積累經驗,發現不足。
[1]郭允兵,曹竟成.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差距[J].遼寧體育科技. 2007,18(1):18-19.
[2]陳慶偉.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陣地進攻配合情況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2009,10(2):6-7.
[3]柴云梅,馬宏俊.略論北京奧運會后中國男籃走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8(8):5-6.
[4]孫世明.從2006年世錦賽看中國男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5):33-35.
[5]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