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儲成兵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不斷涌現。目前,大多數聯合社沒有經過登記注冊,但也有部分地區通過地方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的形式,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搭建了登記注冊的平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賦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承認其法人資格。但是,整部法律中未涉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相關規定。本文從理論上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律屬性及其地位,從法理學角度就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律屬性及法律特征等問題進行分析。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資格。我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七條規定,“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這幾個法人應當具備的條件中,值得關注的主要集中在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以及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兩方面。擁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對于法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是其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物質基礎,也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重要保障。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財產構成存在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通過其成員,即參與聯合社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繳納會費的方式出資組成;第二,通過募集設立的方式由基層社參股;第三,以政府財政支持作為聯合社財產來源。從聯合社資金來源可以看出,聯合社擁有必要的財產;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否具有獨立的責任能力,也是其享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重要條件。在聯合社對特定資本享有獨立支配權的前提下,其債權人可以通過聯合社的自有資本實現債權,基層社僅以對聯合社的出資為限對聯合社承擔責任。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具有獨立的責任能力,理應取得法人資格,成為實體法和程序法上的獨立主體。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類屬。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資格得到確認之后,它的確切歸屬問題就卓顯突出,即聯合社具體應歸屬于何種類型的法人?
法人類屬,即指法人的類型歸屬。針對不同的組織結構和行為規則,民法將經濟社會組織劃分為不同的法人類型,賦予不同的民事法律地位。從法人制度建立和發展演變的歷史來看,法人制度因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在大陸法系國家,以法人設立所依據的法律為標準,法人分為公法人和私法人。凡依公法設立,為完成公共法律職能的法人為公法人,如國家機關是依據憲法和行政法設立的,憲法和行政法是公法,則國家機關是公法人;依私法設立,追求私人目的的法人為私法人,如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據公司法設立的,公司法是私法,則股份有限公司是私法人。以法人成立的基礎為標準,私法人可再分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是以成員權為基礎的人的集合體,其成立基礎在于人;財團法人是為一定目的而設立,并由專門委任的人按照規定的目的進行使用的財產的集合體,其成立基礎在于財產。以法人的目的為標準,社團法人又可以分為公益法人與營利法人。所謂公益,就是社會上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且一般是非經濟利益;所謂營利,即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在我國,民法根據活動性質的不同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其中,企業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立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法人。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目前企業法人的范圍相當于大陸法系分類中的營利性法人;我國社會團體法人與大陸法系中社團法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社會團體法人中有的屬于社團法人,如工會、學會等,有的則屬于財團法人,如各種基金會。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服務基層社為宗旨,對基層社堅持非營利原則,對外則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合作社聯合社對外營利,且僅為成員社謀利益,難以歸于公益法人;它對成員社又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也難以歸于營利法人。在我國目前的法人分類制度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既不同于作為“營利性經濟組織”的企業法人,又不同于帶有公益性質的、不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社會團體法人。至于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依其獨特的職能,顯然不可能將合作經濟組織包括在內。也就是說,我國現行的法人類別框架是沒有涵蓋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綜上所述,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兼具營利和公益兩種屬性的特殊法人,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法人都無法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涵蓋進去。因此,有必要將其單列出來,作為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是這樣的中間狀態的法人。
所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民事責任,是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對其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一般說來,經濟組織的民事責任主要涉及三種關系:一是經濟組織自身對債權人承擔的民事責任;二是投資者對自己所投資的經濟組織對外所欠的債務承擔的民事責任;三是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對他們共同投資的經濟組織對外所欠債務是否承擔連帶責任問題。任何一種經濟組織,總是以自身的全部財產對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但是,投資者對其所投資的經濟組織對外所欠債務的民事責任卻存在三種不同形式,在現代企業制度里,根據企業組織形式的不同具體表現為無限責任、有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具體地說,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公司制企業的投資者(股東)對企業債務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合伙企業的投資者(除有限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為一種特殊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組織有共性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綜觀世界各國的合作經濟組織法,未發現有哪個國家或地區的合作經濟組織法單獨采用無限連帶責任的形式。例如,印度合作經濟組織法規定,合作經濟組織的責任分為無限責任和有限責任兩種;意大利的合作經濟組織法則規定,合作經濟組織的責任采取有限責任、無限責任和兩合責任制度;多數歐洲國家與意大利有相似的規定;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合作經濟組織法則采取無限責任、有限責任與保證責任三種制度。由此看來,合作經濟組織的責任在類型上有多樣性,它既包括了有限責任,也包括了無限責任、保證責任和兩合責任。從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發展現狀看,應采取有限責任形式。即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對由基層社出資、公積金、他人捐贈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并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為不同于公司、集體企業、合伙企業的一類法人,它具有自己獨特的法律特征,概括起來主要包括:
第一,目的的服務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成立目的是幫助基層社解決其經濟方面的問題,也就是對基層社提供經濟方面的服務,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營利。需要注意的是,合作社聯合社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不等于不需要進行經營活動以求盈利。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為市場主體,在開展經營活動時同樣追求盈利,只不過這種對盈利的追求從屬于為基層社服務的根本目的。因此,合作社聯合社既要堅定遵循為基層社服務的宗旨,同時又要服從市場法則和價值規律的要求。合作社聯合社為基層社服務是目的,對外營利是增強服務能力的手段。這一點正是聯合社區別于其他市場主體的基本特征。
第二,資本的可變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資本的來源是基層社的繳納及政府的支持。因而從理論上講,它使資本總額處于經常變動狀態。顯然,這與公司不同。公司設立時,不僅應在公司章程中記載注冊資本額,而且所記載的資本額應在一定期限內全部收足;公司成立后,必須實際上保有與其注冊資本或資本金相當的資本;公司的注冊資本或資本金確定之后,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減少或者增加。由此,公司的資本是確定的,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其資本具有可變性。
第三,運行的民主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合作社的聯合,以互助合作為目的。在合作社聯合社里,成員社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合作社聯合社的方針和重大事項由成員社積極參與決定。
第四,部分財產的不可分割性。對于一般公司法人,當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時、或經股東大會決議后,公司可以解散。公司解散時,應成立清算組,對公司債權債務進行清理處分,對剩余財產進行分配,以終結公司所有的法律關系,進而終止公司的法人資格。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解散時,雖也需組成清算組對合作社聯合社債權債務進行清理處分,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財產,不得作為可分配剩余資產分配。
[1]郭丹.各國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較及對中國立法的借鑒[J].經濟研究導刊,2007.8.
[2]歐陽仁根.試論我國合作經濟法律體系的構建[J].中國農村觀察,2003.2.
[3]李長健.我國合作社立法的若干理論問題[J].法治論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