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 麗
優化德育環境,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氣氛,是改造學生、感化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道德情感、道德觀念、道德行為的形成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德育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職業學校德育環境包括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內部的小環境。造成青少年學生的網絡行為失范的主要環境因素是由于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導致大量有害信息在信息社會大環境里的泛濫。只有搞好學校小環境的德育教育活動,通過有目的、有針對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學校德育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特別是學校精神文化,是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反映人們的理想信念和思維方式。維系學校的一種精神力量,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觀至關重要。通過校園文化傳遞德育信息,要充分利用校園內一切宣傳窗口,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網絡知識圖片展覽。可以利用傳統的宣傳形式,例如板報、墻報、標語、廣播等多種途徑宣傳德育信息,逐漸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認識。在青少年學生接觸網絡媒介時,能夠得到教育者及時、正確的指導,會對學生提供很多有益的幫助。許多對比研究發現,經過指導的學生比未經過指導的學生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練地獲得和理解信息內容,并且更經常地利用媒介解決現實問題。
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構建學校精神、弘揚學校精神,讓學校精神成為每一位教師和學子的精神內核,轉化為凝聚學校發展力量的旗幟和靈魂,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一般來講,“校訓”是學校精神的載體和集中體現。如人們一提起河北師范大學,就會首先想到“懷天下,求真知”,就會想起師大學子們以崇高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民族、為國家而努力奮斗的歷史。
加快建立健全網絡立法和制度建設,使網絡的發展從無序到有序。經過調查,大多數學生在網吧中是玩游戲、聊天、瀏覽不健康網站,不少青少年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在人們的意識形態里,網吧就是游戲、色情、暴力的代名詞。北京“藍極速”網吧火災發生后,輿論界展開了網吧開與關之爭。有人支持,因為的確“害人不淺”;有人反對,認為這是“因噎廢食”。網絡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問題,但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它還是存在著更為深層的價值,就像中國人民大學朱彤博士說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網吧都關掉,我們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網絡“游戲廳”的色彩,恢復它連通世界、獲取信息的本來面目。由此可見,在全社會倡導網絡文明的今天,加強網吧管理,形成健康的網絡文化,遏制網絡污染的形成和傳播,是當務之急。
針對整個社會日益猖狂的網絡違法現象,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網絡違法現象,有人曾寄希望于通過加強計算機的安全技術解決,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當然值得肯定。然而,目前所采用的安全防范的計算機技術,都只是臨時的補救措施或是相對的策略,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安全問題。由此可見,防范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其重點并不是網絡本身,而必須要從利用網絡的學生主體入手,必須從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入手。
現如今的學生多數是“90后”獨生子女,不論是農村生源還是城鎮生源,大部分家庭條件較好,即使家庭困難學生也能夠得到國家的助學金,甚至是減免學費。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在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作為教育部門,學校應該把家長的愿望、教師教書育人的心情以及學生學習的態度,加以正確引導,以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素質。作為學校,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下一代,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成立家長委員會,積極調動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環境中。由于中職學生大都是住校生,學校要加大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雖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卻不一定是正確的,作為教育者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理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渠道。可以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的途徑,由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與學習,讓家長認識學校德育工作是與家庭教育分不開的。因此,只有通過開展家長委員會,定期的進行教育交流,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地銜接起來,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其次,讓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來,這是保障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基礎。(1)讓家長走進校園。由于中職學生大多是外地學生,家長在學生入學后很少主動到學校了解學生情況,作為學校,要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將家長請到學校參加各種觀摩活動,讓家長親身體驗自己子女的成長過程,發現孩子的優缺點,能夠大大加強家長育人的責任感;(2)讓教師走進家庭。職業學校的教師很少進行家訪,作為學校,要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鼓勵教師進行家訪活動,將學校德育帶入家庭。通過教師的定期家訪,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也能使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學生家庭的教育情況,真正形成學校、教師、家長三方督導的教育合力,進一步促進學生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3)讓學生走出校門。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比如可以在學生中成立志愿者服務隊,通過進行環境保護活動、學雷鋒活動等活動內容,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最后,為發揮社會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學校應與所在區域的社區、街道委員會密切配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開展各種寓教于樂,循序漸進,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