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恕
光陰似箭,俯仰成昔。我校學報轉眼就走過了30年的歷程。編輯部的領導要我寫點東西以示紀念,我感到十分為難。接受任務吧,擔心完成不好。我退休多年,早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很久不曾耕耘,真要動起筆來,還不知從何下手。不接受任務吧,又覺得愧對后生們的一片好意。畢竟我與學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有責任、有義務為學報再出一點力,于是我戴上老花眼鏡,決定為學報再爬一次格子。
我30年前進入校級領導班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學報。時隔30年,很多事情早已淡忘,還有很多事情印象不深。但學報創辦的經過,時間雖然久遠,回想起來,當年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1981年4月,我任武漢師范學院孝感分院副院長,分管教學。上任伊始,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盡快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質量,名師出高徒,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如何提高教師水平呢?當時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人才奇缺,引進人才很難,學校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送出去進修的可能性不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唯有在職學習才是大面積提高教師水平的最佳途徑,鼓勵教師科研又是教師在職進修提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當時,教師們普遍反映寫論文難,發表論文更難。我想,鼓勵教師科研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在行動上。如何為教師科研創造條件?如何為教師發表論文提供方便?如何為廣大教師排憂解難?“學校自己辦一個刊物”的想法形成了。我把學校自辦刊物的設想向任杰院長作了匯報,任院長認真聽取了我的匯報后明確表示同意我的想法,并要我抓緊籌備,爭取盡快出版。
刊物決定要辦,這已成定局。但刊物到底叫什么名稱,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刊物剛開始籌備時,刊物的名稱還沒有明確意向,當籌備工作基本就緒時,刊物名稱問題自然就提上了議事日程。有一次我就刊物名稱征求任院長意見,他似乎對刊物名稱早已深思熟慮,立即毋庸置疑地說:刊物名稱就叫《教育通訊》。對他的這一意見我沒有表示贊同,在沉默了一會后我說《教育通訊》太普通,缺乏學術性,吸引力不大。他見我不同意這個名稱,反問我:你覺得用哪個名稱好?我說叫“學報”比較好。他說,叫“學報”不行,起初我們沒有經驗,應先從“通訊”辦起。通過幾年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影響,再更名為“學報”也不遲。如果一開始叫“學報”,別人會笑話我們自不量力。聽了任院長的一番話,我心里有底了。我認為我們的觀點雖然不同,但沒有原則分歧。任院長不是不同意叫“學報”,而是不同意“一步到位”叫“學報”,主張“兩步走”,即第一步叫“教育通訊”,第二步叫“學報”。因此,在我們的觀點沒有原則分歧的前提下我據理力爭道:如其幾年后更名,不如一步到位,刊物名稱就叫《武師孝感分院學報》。要做到別人不笑話我們,就要從一開始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確保刊物質量。這樣,還可以變壓力為動力,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鞭策。任院長見我堅持一步到位方案,沉思片刻后笑著說:還是你們年輕人思想解放,你說得也有道理,刊物名稱就叫《武師孝感分院學報》吧。于是,在30年前的1981年,《孝感學院學報》的前身——《武師孝感分院學報》誕生了!任杰院長說我思想解放,我不敢當,但對于剛進入校級領導班子只有35歲的我來說的確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由于缺乏行政工作經驗,思想上也就幾乎沒有條條框框。我認為只要對工作有利的事,只要不違背原則,想怎么做就應該怎么做。如其說“解放”,不如說是“大膽”。《學報》問世了,不知道要不要辦“準生證”,也不知道在哪里辦理相關手續。1987年,國家新聞出版署成立,就在這一年,我校《學報》作為內刊才有了“湖北省印刷品特許證”。又經過8年的打拼,1995年,我校《學報》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
學報創刊以后,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把《孝感學院學報》打造成核心期刊。總體上看,《學報》30年的發展變化與學校和國家的發展變化同步,《學報》30年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學校乃至國家發展變化的縮影。《學報》初創時為年刊,第二年改為半年刊,有了內刊號以后一直為季刊,跨入新世紀的《學報》發展成雙月刊。《學報》自創辦以來,其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1997年,我校《學報》論文轉摘篇數在全國師專中排名第5,1999年排名第1。2000年我校成功實現“專升本”,2001年我校《學報》論文轉摘篇數在全國綜合性大學排名第32,2003年論文轉摘篇數在全國同類院校排名第6。我校《學報》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也在逐年提高。1999年、2002年和2006年我校《學報》連續三屆被全國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2010年,我校學報再傳喜訊,在第四屆全國社科期刊評比中,被全國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百強社科期刊”。與前三屆的“百強社科學報”相比,“百強社科期刊”的參評面更廣,參加的期刊更多,評刊競爭更激烈。在全面提高質量的前提下,《學報》十分注重欄目建設,先后設立了兩個特色欄目,一個是“中華孝文化研究”,一個是“小城鎮發展研究”,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2006年,“中華孝文化研究”被評為全國學報優秀欄目,引起了中宣部的高度重視。2010年,“中華孝文化研究”專欄再次被評為“特色欄目”,且被全國地方高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名欄”。特別令人欣喜的是,2002年《孝感學院學報》不負眾望,進入全國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行列。作為《學報》公開發行后任職時間最長的主編,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我的夢想,也是所有孝感學院人的夢想,終于變成活生生的現實。
《孝感學院學報》創刊30年來,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規范,從內刊到國內外公開發行,從一般刊物到核心期刊,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體學報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全校師生、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的結果。我衷心希望我們的學報繼續努力,不斷創新,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成為學術園地里一朵更加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