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會祥
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社會各方面對建筑空間利用要求越來越高,單層地下室利用已遠遠滿足不了生活、工作要求,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更加受到業主的重視。但是由于人們向更深的地下索取空間的同時,地下土質、水文條件的復雜性,將會產生高額的施工費用,許多不可預見的風險,以及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如何保證施工質量安全、盡可能減弱對地下水影響、合理投入施工費用成為基坑支護施工的難題。通過采用止水帷幕結合土釘、預應力錨桿支護施工技術,較好的解決了地下2層~3層(深度一般在-15m以內)有降水要求的基坑支護工程,并且通過有序的組織施工保證深基坑施工中費用、安全、施工質量、環保問題統一。該施工方法針對工程特點及不同部位受力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措施,便于類似工程的參考借鑒。
止水帷幕可采用深層攪拌樁(地下水位較高時需采用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深層攪拌樁一般不少于兩排,鋼筋混凝土灌注樁一般為一排,并在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環梁增加帷幕的整體性。
基坑支護,根據基坑土層側壓力計算,對于基坑上部側壓力較小的部位可采用土釘支護,對于基坑下部側壓力較大的部位采用預應力錨桿支護。
土釘支護施工采用機械成孔(若機械成孔困難,可換做鋼管土釘,管上留有出漿孔,每400mm設雙孔,每道成 90°布置,距孔口2m范圍不設出漿孔,孔徑8mm)。土釘采用梅花形布置,入射角為 15°,注漿材料采用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 0.5,注漿量為30 kg/m。
預應力錨桿支護施工(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流砂層、淤泥層可改用套管跟進成孔法施工),采用二次注漿工藝,二次高壓注漿壓力控制在2.5MPa~5 MPa。注漿時間在第一次注漿錨固體的強度達到5MPa后進行。預應力錨桿注漿材料采用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0.5,漿體抗壓強度不低于20MPa,摻入適量膨脹劑。
基坑側壁噴射混凝土面層厚度一般為 100 mm,強度等級為C20,面層內設置Ф8@200單層雙向鋼筋網片。
深基坑降水是一項比較復雜、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的工作,也是系統性、周密性、科學性較強的工作,降水必須有嚴密的組織、合理的布井、精良的設備,才能達到預降水的目的。降水不當,將會直接影響地下水位的變化,從而對周邊的建筑物造成影響,必須根據工程的現場情況,按預定的控制速度和設計方案進行降水,方能保證周邊建筑物的安全。根據地勘報告中水文情況及地表水儲量,設計降水井數量和間距。在基坑外圍設置回灌井,在降水的同時進行水位觀測,在必要時進行回灌。在土方開挖前,應做好基坑降水工作,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基坑底標高 1 m左右。
1)樁位測設。
根據測量放線基準線和控制點,用水準儀進行場地抄平,以確定樁底和樁頂標高,用全站儀放出定位樁位,將每個樁點編號。
2)高壓旋噴樁施工工藝。
就位:樁機就位,樁尖對準擬成樁中心,校正下機身水平,使鉆桿垂直地面。
鉆進:啟動鉆機使雙冀旋轉鉆頭回轉鉆進,待攪拌頭轉速正常后,方可使鉆桿沿導向架邊下沉邊攪拌,下沉速度可通過檔位調控,工作電流不應大于額定值,鉆至樁底標高位置停止鉆進。
拌制漿液:深層攪拌機預攪下沉同時,后臺拌制水泥漿液,待壓漿前將漿液放入集料斗中。選用水泥標號 32.5級礦渣硅酸水泥拌制漿液,水灰比控制在0.6,按照設計要求每米深層攪拌樁水泥用量不少于60 kg。
噴漿攪拌提升:下沉到達設計深度后,開啟灰漿泵,通過管路送漿至攪拌頭出漿口,出漿后啟動攪拌樁機及拉緊鏈條裝置,按設計確定的提升速度(0.50m/min~0.8m/min)邊噴漿攪拌邊提升鉆桿,使漿液和土體充分拌和。
重復攪拌下沉:攪拌鉆頭提升至樁頂以上500mm高后,關閉灰漿泵,重復攪拌下沉至設計深度,下沉速度按設計要求進行。
噴漿重復攪拌提升:下沉到達設計深度后,噴漿重復攪拌提升,一直提升至地面,成孔結束。
3)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工藝。
埋設護筒:采用4mm~8mm鋼板制作成高1.5m~3m的護筒,護筒頂部開設溢漿口。根據已確定的樁位,將護筒放入坑底整平后的預挖坑內,換粘土分層夯填。
鉆機就位:鉆機就位必須保持平整,鉆頭在護筒中心位置。
成孔、注漿:鉆進過程中必須保證泥漿供給,使孔內漿液面穩定。
清孔、排渣:成孔后,安放導管并連接泥漿泵,循環泥漿清孔。清孔后,孔內排出的泥漿,用手觸摸無顆粒感,含砂量不大于 4%,沉渣厚度不大于150mm。
制作、吊放鋼筋籠:提前制作好鋼筋籠,對稱或間隔 120°綁扎砂漿墊塊,吊放時應對準孔位,采用對稱吊筋,吊直扶穩,緩慢下沉,放到設計位置時立即固定。
安放混凝土導管:導管連接豎直,接頭加橡膠密封圈,下端高出孔底沉渣面300mm~500mm。
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應連續施工,邊澆筑邊拔導管,并隨時掌握導管埋入深度,混凝土澆筑到樁頂時,及時拔出導管,使混凝土標高大于設計標高 500 mm~700mm。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拔出護筒,用素土填埋樁坑。
1)土釘支護施工。邊坡開挖:采用挖掘機挖土,預留 200mm~300mm人工修坡,開挖深度在土釘孔位下500mm,預留工作面寬度保證 12m以上,以確保土釘成孔的工作面。土方開挖應嚴格按照設計規定的分層分段的開挖,按作業順序施工。
邊坡修整:采用人工清理,并確保噴射混凝土面層的平整。
定位放線:按照設計圖紙由測量人員準確的測量,用鐵釬挖個淺孔定出土釘的位置。
成孔:土釘鉆孔采用人工洛陽鏟到設計深度(土釘直徑不應小于設計直徑),鉆孔完成后進行清孔檢查,對于鉆孔中出現局部滲水塌孔或掉落松散土時,應立即壓漿處理,并及時安置預先加工好的土釘主筋,并注漿。若在施工過程中人工成孔困難,可采用螺旋鉆機或錨桿鉆機機械成孔,對人工和機械均無法成孔的區段,考慮采用擊入式鋼管土釘,間距可適當加密,以保證達到設計要求。土釘主筋拉桿制作及安放:主筋不應小于設計長度,主筋搭接采用單面搭接焊,焊縫高度和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拉桿每間隔 2.0 m設置一組定位器,以防止土釘主筋偏離土釘中心,將注漿管捆扎于土釘上。注漿管應距離鉆孔底 500mm。
掛網及焊接鋼筋:鋼筋網片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與坡面間隙30mm~40mm,不應小于30mm,搭接時上下左右一根一根搭接綁扎,搭接長度不應小于300mm。鋼筋網片借助拉結筋與土釘主筋拉桿外端的彎鉤焊接成一個整體。
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的強度不低于C 20,噴射作業分片分段進行,順序自下而上。根據工作時間、施工部位和地質情況若需外加速凝劑時,速凝劑的摻量為水泥重量的 3%左右。
養護:應根據施工期間的氣溫,具體養護由現場技術人員確定。采用灑水養護或保溫養護。
2)預應力錨桿支護施工。孔位校正:錨桿成孔鉆機就位后,要按設計要求校正孔位偏差。垂直偏差 ±100 mm,水平偏差±100mm,角度偏差不宜大于 3%。孔深誤差不得大于設計深度的±200mm。
成孔:啟動電機,緩慢鉆進,并根據地質條件控制鉆進速度。每節鉆桿鉆進后在接鉆桿前應清理好孔內余土。鉆進過程隨時注意速度壓力及鉆桿的平直。鉆進距設計要求深度 200mm時,應在原位繼續鉆進,確保孔內無殘留余土,拔出鉆桿后,用塑料管測量鉆孔深度等,并做好記錄。
預應力錨桿制作:a.預應力錨桿材料為3φ12.7 1860級鋼絞線,并用砂輪切割機斷料。b.自由段采用薄膜紙包裹或用 φ15膠管套住,使之與錨桿固結體分離。c.預應力錨桿長度應比設計孔深長1.0m,以留作張拉時安裝千斤頂。d.錨固段架線環與緊箍環按每隔1.5m~2.0m間距設置;緊箍環用16號鉛絲繞制,以保證預應力錨桿順直。
預應力錨桿安裝:下預應力錨桿前,先將第一次注漿管和第二次注漿管穿過對中支架中間,放置在預應力錨桿中間,以利拔出第一次注漿管,錨固段位置按間距 1 000mm對眼布置出漿孔,并用膠帶封好,以防第一次注漿過程中水泥漿進入管內。注漿管管頭離預應力錨桿頭部約 500 mm,并用鐵絲將管頭部彎折 180°綁扎,以防下預應力錨桿時管內出現負壓而堵塞注漿管。
注漿:預應力錨桿為二次注漿。第一次注漿:a.第一次錨桿注漿材料為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水泥選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b.漿液應攪拌均勻,隨攪隨用,并在初凝前注漿完畢。c.注漿壓力為0.5MPa~1.5MPa,當漿液滿出孔口后,緩慢地將注漿管拉出孔外,隨即向孔內進行補漿。第二次注漿:a.第一次注漿結束后3 d~5 d,進行第二次高壓注漿。b.第二次注漿體采用水灰比為 0.4~0.6的純水泥漿,漿液的攪拌嚴格按配合比進行且要求攪拌均勻,并經過篩選后方可泵送,灌注要連續,不得中斷。注漿壓力為2.5MPa~5MPa。
在施工過程中,通過計算建筑工程地下水位和水壓,合理設計止水帷幕的有效高度和基底深度,并通過采用土釘和預應力錨桿支護施工,將支護工程與止水帷幕工程統一在一起,既增強了止水帷幕的密閉性,又提高了支護的牢固性,較好的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有效控制了降水范圍,并通過合理設置回灌井,盡可能減少對建筑物周圍地下水的影響。針對基坑側壁受力不同和土質情況,上部采用土釘支護,下部采用預應力錨桿(套管跟進成孔法)的施工方法,使工程投入做到更加經濟合理,達到支護安全可靠的目標。
[1] 周鳳英.攪拌樁擋水帷幕在治理深基坑流沙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9,35(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