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峰
路面平整度是評定路面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主要反映的是路面縱斷面剖面曲線的平整性。它關系到行車的安全,舒適以及路面所受沖擊力的大小和使用壽命,當路面縱斷面剖面曲線相對平滑時,則表示路面相對平整,反之則是不平整,不平整的路表面會增大行車阻力,并使車輛產生附加的振動作用,這種振動作用會造成行車顛簸,影響行車的速度和安全,影響駕駛的平穩和乘客的舒適,同時還會對路面施加沖擊力,從而加劇路面和汽車機件的損壞和輪胎的磨損,并增大油料的消耗。
在施工時必須保證路基、底基層、基層的平整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否則就會出現碾壓后各層表面不平整現象。因此對于底基層、基層標高和平整度,首先,高程必須嚴格控制,堅持寧低勿高的原則,以保證面層厚度;其次,用攤鋪機進行作業,以保證平整度分層提高;最后各層橫坡度應嚴格控制。埋置或現澆混凝土路緣石控制好正負偏差,防止產生復合橫坡引起橫向攤鋪厚度的變化,影響平整度。
攤鋪機械及操作水平是影響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直接因素。攤鋪機結構參數不穩定,行走裝置打滑,攤鋪速度不均勻,攤鋪不連續,頻繁停車,運料車倒車時撞擊攤鋪機,倒料時料斗傾卸不均勻等都會造成路面不平整甚至波浪,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集料的坍落度和攤鋪厚度,選擇合適的工作高度、振搗頻率及布料器的速度;嚴格控制各機構的協調工作,并作進一步的修整。2)作業速度一經選定,要保持穩定,應盡量減少停機啟動次數,以確保攤鋪質量。3)運輸集料的自卸車倒車卸料時,要有專人指揮;不允許采用加速倒車突然制動的方法卸料。4)運料車不得沖撞攤鋪機和卸料過猛,也不得在卸料中制動而加大攤鋪機運行阻力,否則,很容易引起攤鋪機速度變化,會形成“波浪”“搓板”等現象。
碾壓工藝對平整度也有較大影響,影響碾壓效果的關鍵因素有碾壓組合是否合理、碾壓溫度的高低、操作規范性及有無專人指揮。因此在碾壓時,首先,將初壓溫度控制在 120℃~140℃左右。其次,碾壓遍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根據規范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最后,碾壓的時候要防止錯輪碾壓。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施工接縫是必然存在的,接縫處常因結合強度不夠產生變形、裂紋、松散或出現錯臺等不平整現象。因此對于縱向熱接縫在施工時先鋪瀝青混凝土的一邊在壓實時預留一定寬度,等后面的攤鋪機鋪完后一起壓實即可,碾壓應放在錯輪碾壓的最后進行。縱向冷接縫在施工時要注意不在同一時段鋪筑的縱向縫,及時將縫帶位壓實,在下次鋪筑前把邊緣切成垂直面,將后鋪的瀝青混凝土料與已鋪部分重疊5 cm~10 cm,再用人工將原路面上的瀝青混凝土料除去,最后用鋼輪壓路機按縱向15 cm間隔逐步錯輪跨越縱向接縫進行壓實。橫向接縫在施工時,要盡量保持路面瀝青混凝土鋪筑連續進行,橫向接縫越少越好。
本方法是采用 3m直尺測定等距離路表面的最大間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計。適用于測定壓實成型的路面各層表面的平整度,以評定路面的施工質量及使用質量。測試步驟如下:
1)在施工過程中檢測時,根據需要確定的方向,將 3m直尺擺在測試地點的路面上。2)目測 3m直尺底面與路面之間的間隙情況,確定間隙為最大的位置。3)用有高度標線的塞尺塞進間隙處,量記其最大間隙的高度(mm),準確到0.2mm。4)施工結束后檢測時,按現行JTJ 071-98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每車道每200m測兩處,每處連續檢測 10尺,按上述1)~3)的步驟測記 10個最大間隙。5)單桿檢測路面的平整度計算,以3m直尺與路面的最大間隙為測定結果,連續測定 10尺時,判斷每個測定值是否合格,根據要求計算合格百分率,并計算 10個最大間隙的平均值。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評定路面的施工質量和使用質量,不適用于在已有較多坑槽、破損嚴重的路面上測定。測試步驟如下:
1)將測定儀置于測試路段路面起點。
2)在牽引汽車的后部,將平整度的掛鉤掛上后,放下測定輪,啟動檢測器及記錄儀,同時啟動汽車,沿道路縱向行駛,橫向位置保持穩定,并檢查平整度檢測儀表上測定數字顯示、打印、記錄的情況,當檢測過程中檢測設備某項儀表發生故障,停止檢測。當測試路段較短時,可用人力拖拉平整度儀測定路面的平整度,但拖拉時應保持勻速前進。牽引平整度儀的速度應保持勻速,速度宜為5 km/h,最大不得超過12 km/h。
通過本文對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良好路基、底基層、基層平整度,較好攤鋪機械及操作水平,規范的碾壓作業等是確保和提高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條件。對于路面平整度的測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測定方法,同時在測定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確保測定結果在規范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1] JTJ 014-9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S].
[2] 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3] 鄧 波.淺談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影響因素及處理方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43-44.
[4] 林日成,陳善波.瀝青路面面層平整度控制與提高初探[J].四川建筑,2009,29(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