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剛
(遼寧省朝陽市林業局,遼寧朝陽 122000)
建平縣原有沙棘人工林面積6.67萬hm2,約占該縣森林總面積的1/3,占遼寧省沙棘林總面積的67%,占全國沙棘人工林總面積的12%,系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沙棘人工林基地,在國內外皆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建平縣的沙棘人工林出現了大面積死亡現象,平均死亡率竟達58.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個重要原因——大面積的純林引發的病蟲害和鼠害不容忽視。本文把建平縣沙棘林常見的病蟲鼠害作以總結,以期找出沙棘林大面積死亡成因,并采取合適防治方法。
建平縣沙棘林最主要的蟲害是沙棘木蠹蛾。該蟲以幼蟲鉆蛀危害沙棘的干基部和根部,影響樹體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輸導,最終致使樹勢衰弱或死亡。其危害程度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3種。對已經造成危害的沙棘林應分危害程度對林分進行治理以減輕危害,降低損失。具體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營林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
1.1.1 重度危害區沙棘林宜采取更新改造措施
要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把封育、調整樹種結構、造林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最終將純林改造成混交林,有助于預防木蠹蛾的發生。
對高山、遠山、坡度較大、土層較薄等立地條件差的沙棘林,采用封育措施予以管理。春季或秋季對自然條件復雜、沙棘死亡嚴重的地塊進行間伐改造,采取沙棘與當地鄉土樹種的塊狀混交方式造林,使之形成不規則的以沙棘為主體的塊狀混交林。
對集中連片、坡度在15°以上地段的沙棘林,春季或秋季采取沙棘與當地鄉土喬木樹種帶狀混交方式造林,形成以沙棘為主體的帶狀混交林。
對土層較厚、坡度較小、交通方便地段的沙棘林,以突出經濟效益為著眼點,春季或秋季采取間伐改造方式,選擇優良沙棘品種或引進大果沙棘良種作為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建立高標準的沙棘果園,實行集約化經營,加強撫育管理,提高單位面積沙棘果實產量。
1.1.2 中度及輕度危害區沙棘林平茬更新措施
春季或秋季全面清除沙棘地上部分,通過水平根系萌蘗出新的植株,迅速恢復林分,及時定干、除蘗,加強撫育管理,確保成林。
1.2.1 白僵菌防治
篩選專化性強的白僵菌菌株進行人工繁殖,選擇雨后濕潤的天氣施放。
1.2.2 天敵防治
積極探索保護和利用毛缺溝寄生蜂 (Lissonotasetosa)、豬獾等天敵防治。
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蟲林分內,應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每天開燈時間為20~23h,每5hm2設置1盞誘蟲燈。此法的缺點是誘殺木蠹蛾的同時有可能殺死它們的天敵,因此,為了保護天敵,殺蟲燈不應長時間使用。
建平地區最主要的沙棘病害是沙棘干枯病。該病害發生在沙棘幼苗或成林之中,幼苗發病,其癥狀首先是葉片發黃,苗莖干枯,最后導致整株死亡。沙棘林或種植園內沙棘植株發病,癥狀表現是樹干或枝條樹皮上出現許多細小的枯色突起物和縱向黑色凹痕,葉片脫落,枝干枯死。
防治沙棘干枯病的發生,主要是加強撫育管理,增施磷、鉀肥料,抑制病原菌的活性。在苗期發生時,可用60%~75%可濕性代森鋅500~1000倍液,在雨季前每隔10~15d噴灑1次,連續2~4次;還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的300~400倍液,每隔10~15d噴灑1次,連續2~3次。種植園栽培的沙棘,在行間間種禾本科牧草,也可減少干枯病的發生。
建平地區沙棘林的主要老鼠種類有鼢鼠、田姬鼠和黑線倉鼠,鼠害是僅次于沙棘木蠹蛾和干枯病危害因子。
在害鼠種群密度較低,局部地段危害嚴重,或存在大量鳥類等有益動物的地類上,主要動員群眾大量使用弓箭、鼠鋏、捕兔鋼絲扣、滅鼠雷等器械、裝備進行防治。
①人工弓箭捕捉:在造林地上判斷有害鼠活動的鼠洞放置弓箭,用餌料引誘鼢鼠前來覓食或堵洞時射殺。
②滅鼠雷:放置滅鼠雷管應首先辨明洞內是否有鼠,然后將有鼠洞口切齊,放置滅鼠雷,用餌料引誘鼢鼠前來覓食或堵洞時炸滅。
③鼠鋏:放在老鼠經常活動的線路上,并用適當誘餌來誘殺老鼠。
④捕兔鋼絲扣:主要針對野兔,將鋼絲扣牢固地放置在野兔經常來往的線路上及喜食的植物處,一般每只兔子設5~10個扣,連續設置,直到捕完為止。
在害鼠種群密度較大、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類上,根據不同的種類,合理使用不同的藥物及餌料,對癥下藥。使用成品藥克鼠星、殺它杖、肉毒素等。防治地下鼢鼠,投餌5~15g于有效洞內,封上洞口。對地上對象防治時,盡量將毒餌放置于有效洞內和 “交通道”上,可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種群高密度危害地類上,按15m×15m或20m×20m的間距投餌,每堆5~10g,并在防治區內安排專人,檢查防治效果。
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眾保護野生動物,加強保護害鼠天敵的工作,為有益動物的繁衍棲息創造條件,對有較多害鼠天敵生存的地類上,進行天敵控制的防治試驗。
林區內要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實行封山育林,嚴格實行禁獵、禁捕等措施,保護鼠類的一切天敵動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創造有利于鼠類天敵棲息、繁衍的生活條件。
在人工林內堆積石頭堆或枝柴、草堆,招引鼬科動物。具體技術:堆高1m、長2m、寬2m,以降雨不漏水為宜,堆距100~300m,堆內或周圍撒放少量谷物、豆類以利于招引鼬科動物來營巢;在人工林緣或林中空地,保留較大的闊葉樹或懸掛招引桿及安放帶有天然樹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鳥類的棲息和繁衍。具體技術:設置高3~4m的木桿,在桿頂端設長60cm的橫木,鷹喜歡在橫木上棲息,以便擒獲鼠類。每2.0~3.3hm2的面積上設1株,株距100~200m。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人工飼養繁殖鼬科動物、鷹等鼠類天敵進行滅鼠。
[1] 惠興學,洪新,王洪江 .遼西地區沙棘資源可持續利用探討 [J].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8,6 (2):39-43.
[2] 張連翔,賴淑麗,王東梅 .遼西北地區發展沙棘生態型經濟林的可行性 .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7,5 (3):21-23.
[3] 張連翔,惠興學,黃麗華,陸天閣 .建平縣沙棘大面積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對策 .沙棘,2002,15(3):26-29.
[4] 惠興學,張連翔,孔繁軾,等 .建平縣沙棘大面積死亡成因調查分析及對策.防護林科技,2002,(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