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鳳
機械設備是建筑施工企業至關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業的外部形象之一。確保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及良好的機械狀況是機械設備管理的宗旨所在,也是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必不可少的重點工作之一。
為此,就近年來項目施工過程中對機械管理的實踐,談談機械的管理過程及要求。
1)根據所中標的施工項目情況及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編制施工機械的配置計劃;2)根據配置計劃的內容進行機械的調配工作:a.檢修原有機械,使其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達到正常運轉狀態;b.現有機械不能滿足施工項目的同時,購置新機械;c.對于各項目之間的機械調配,做到提前及時的掌握各個施工項目的工程進度與機械設備方面的需求、退場信息,安排好機械設備調用過程中的二次保養維護工作,解決好使用與保養的矛盾沖突;3)機械的購置。在機械購置前必須對生產廠家開展綜合考慮、全面調查,要在生產上適用、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售后服務好,還必須充分考慮機械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購置安全系數較高的機械,合理使用資金。
1)不論新舊機械均須由安全、項目經理、機械等相關人員對進場的機械設備進行接電試機檢驗,須空載及負荷運轉試驗,使其達到正常的運轉狀態;對于塔式起重機、施工電梯等特種設備須經當地勞動監督管理機構,檢驗合格,取得準用證后方可使用;2)對于新購機械設備須將機械的生產廠家的資料保存好,以備機械的售后維修及與廠家的及時聯系,盡快解決故障。
1)制定機械作業崗位職責,明確各員工崗位職權,配合機械設備運作;項目部設置機械管理員、機械班長等;機械管理員對項目經理負責,班長對機械管理員負責,實行項目經理—機械管理員—班長—班組員工的多級管理,做到設備有人管、人人有專責、管理制度化。2)建立機械完整的原始檔案;每臺機械設備從進入項目部起進行分類、編號、建立檔案。日常使用、維修、保養到停用、進退場日期均應詳細記錄。通過機械設備的檔案,可查出每臺設備技術狀態和換零件名稱、數量及時間,為定期檢查維修提供可靠的依據。
1)應對進場使用機械的操作人員進行崗前教育,并且對所操作的機型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要求機械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機械操作規程操作;2)特種設備的使用管理:a.特種設備就是與人身、財產安全、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承壓和載人設備的總成,在生產過程中,比一般性生產設備具有更大的潛在危險性;現場使用的主要特種設備有塔式起重機、施工電梯及汽車吊等;b.根據 TSG Z0005-2007特種設備制造、安裝、維修鑒定評審細則、國務院令第373號《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以及企業制度和相關標準的規定執行;c.做好特種設備的人員培訓工作,堅決執行《定人定機》《持證上崗》的制度;3)機械設備不定期的檢查:a.針對設備本身,嚴格執行檢查制度,即日檢—周檢—月檢。日檢,每日當班操作工對使用機械設備進行自檢,查安全防護、臨電使用、“十字作業”等內容;周檢,以班組長牽頭組織檢查并做記錄;月檢,由機械管理員負責按 JGJ 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全面檢查評分,查出問題,及時整改;對公司和上級部門檢查提出的問題,應及時整改反饋;b.針對操作人員應檢查其是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培養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使之自覺遵守安全條例和規定,切實做到三不傷害:即我不傷害他人、我不被他人傷害、我不傷害我自己,進一步杜絕了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的現象,保證機械設備安全正常地工作;4)做好機械的防護:機械停放場地符合安全要求、停放位置合理;能適應機械運動所需的空間、周圍環境對機械運動不構成危險;場地平坦、堅實,機械能進能出,能便于在緊急情況下疏散;消防器材布置合理,并在周圍及機械出入口設立警示標志;冬季做好設備的越冬保養;夏季做好設備防洪、防雷電;一年四季做好設備防火、防盜工作。
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質量是機械使用的前提和基礎,機械設備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機械內部零部件磨損,間隙增大,配合改變,機械應有的靜平衡和動平衡被破壞,工作穩定性、可靠性和機械的工作效率都顯著下降,甚至會造成某些總成和零部件的永久性傷害。
1)維修保養,重點是保養,平時機械操作人員按照機械潤滑表的內容,做到班前班后例行保養,根據運轉小時做好一、二、三級保養,保證不漏保,認真保;做好機械的保養工作是延長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次數的重要保證;2)在管理上加強了對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四會”,三懂指懂操作規程、懂設備性能、懂結構原理,四會指會操作、會保養、會修理、會判斷和處理一般故障;3)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共同參與,使設備維修保證規范化和合理化;4)加強維修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設備維修隊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企業裝備水平的提高,機、電、液一體化的設備將逐步增多,因此要培養一批掌握現代檢測儀器,能準確判斷故障,及時排除故障的高素質人才;5)進行設備維修的經濟核算。在不同的修理時期,要根據設備各部件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修理方法,使設備各部件達到最好的配比,發揮最大的功效,最大限度地降低維修費用。
1)此施工項目機械預退場時,應對機械的技術狀況進行評估,提出整修要求,做好整修工作;
2)評估時由主管機械領導、項目機械管理員、機械租用單位的負責人、技術人員、操作司機共同組成鑒定評估小組,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查評估;
3)根據逐臺機械設備進場時的技術狀況和在該項目的日歷天數或實際運轉小時,確定按一類機械或二類機械離場;
4)每臺機械設備進行技術鑒定,對未達到技術標準的機械設備,提出具體的整修要求,制定整修計劃;
5)對蓄電池、輪胎、刀片、電纜、鋼絲繩等替換設備的新舊程度予以認定,并按照實際磨損情況確定如何補償;
6)由于使用、保管不當造成的非正常磨損或事故損失,由責任方承擔。
機械整修并清理完畢,安全完好的退到下個工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更新換代非常迅速,操作技術也應隨著機械技術的變革而更新,在管理方面必須開展有針對性的建筑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辦法和安全操作技術的探索和研究;在維修方面應改變過去只注重機械功能的修理,而不考慮機械安全性能恢復的惡習;在對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中,應把新舊技術不一樣的規定、條件和訓練的方法等開展仔細地辨識和對比,使作業人員領悟操作的精髓所在;這樣,將告別傳統的機械設備管理模式,步入現代管理的新時代,保障機械安全優質高效地為我們的施工生產服務。
[1] 李文革.簡論加強施工機械維修管理的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5):37-38.
[2] 林國健.建筑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初探[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5(10):21-23.
[3] 劉希宋,王輝坡.現代設備管理的新趨勢[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5(7):8-9.
[4] 李改玲.淺談建筑施工中機械設備的選型和配套[J].山西建筑,2010,36(16):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