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孫雅男
城市設計是指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所作的整體構思和安排,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其核心內容是對空間形態的組織。它的意義在于形象化的展示控制性規劃成果、直接描繪城市遠期空間形態;深化控制規劃內容,在建筑體量、體型、色彩加強對城市規劃的指導性;有效的銜接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工程設計,做到承上啟下。
濱水地區城市設計首先對城市形象和經營有直接作用,形成與其他城市設計相區別的城市特色;通過濱水地區的城市設計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通過對濱水地區的開發活動以戰略性地配置資源,建立秩序、營造氛圍,并對周邊地區產生強大的帶動作用;并作為系統地提升濱水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的方式和途徑。
莊河港前區濱海岸線全長約 4 km,向南面向大海,是海濱整體風光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海濱風光為區域的發展提供了特色基礎,是其發展的一個有力條件。除此之外,在海域中,大大小小分布著多個島嶼,蛤蜊島、石城島、海王九島……,造就了該地區自然物種十分豐富,其中水鳥為最多。
1)利用自然山海條件建立完善的城市空間形態框架;2)形成特色鮮明的城市印象;3)保護城市生態環境;4)建立公共開放空間系統;5)組織公共生活活動場所;6)增加濱海新區的吸引力和活力,營造生態型休閑空間。
規劃利用自然山體和海洋資源,形成“四帶、四心、三軸”的結構四帶:自然背景山體帶、沿山居住帶、沿海公建帶、海洋景觀帶。四心:辦公中心、商業中心、會展中心、生態保護中心。三軸:利用自然山體景觀節點和建筑中心之間形成軸線,打通山海之間的聯系,形成山海城的對話。
1)交通型道路。交通型道路是經濟、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承擔主要城市運輸的作用,交通型道路重點突出道路的交通功能,對外聯系方便,道路線形順暢,保證道路快速,暢通,避免行人頻繁過街干擾,同時避免機動車、非機動車相互干擾。
2)生活綜合型道路。生活綜合型道路要求盡量做到不受交通性車輛的干擾、速度相對低一些,聯系方便、便于居民出行,同時具有一定的景觀要求,反映城市中觀、微觀層面的面貌。
3)景觀型道路。景觀型道路機動車速度要求較低。優先行人及非機動車交通,行人交通量較多的地方要設置減速帶。突出道路的景觀功能,在道路兩側控制出一定寬度的景觀綠帶,預留出駐留觀景的道路空間。
4)生產型道路。生產型道路主要承擔著生產運輸的作用,對主路的交通起輔助作用。
濱海新區以疏港路為界,西部為臨港產業區,由產業區、報稅園區、港口辦公區、一般商業區和部分發展被用地組成。東部為濱海綜合服務區,用地狹長,背山面海,形成海、城、山的城市格局,由海向山,功能由濱海休閑向居住生活過渡。中部打通山海間的中央景觀廊道,圍繞廊道形成高層鱗次櫛比的中央商務區,沿海展開,功能由商務辦公向文化娛樂、旅游度假、商業休閑、居住生活功能逐步過渡。打造莊河市濱海綜合型功能新區,承擔未來展示莊河市海上形象的重任。
1)中心商務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以高層和小高層為主,建筑風格簡潔、現代,保持與整體環境的協調性。高層建筑之間設計連廊或地下空間相互聯系,相互結合形成立體交通。空間要素設計引導:廣場與中軸景觀帶的步行系統相結合。利用高層建筑的地下空間布置附屬停車位。環境要素設計引導:街道兩側種植具有遮陰大樹冠的樹木,廣場內鋪設成片草皮和觀賞植物,喬灌結合,豐富空間層次。
2)濱海會展休閑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會展建筑結合綠化、水體、山景構成園林式的城市建筑群落。空間要素設計引導: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相滲透,形成親切感與舒適性的氛圍。宏偉和開放的布局,形成空間組織特色。環境要素設計引導:以廣場等元素為中心組織景觀,以硬質鋪地為主。
3)濱海服務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濱海建筑通透輕盈,造型靈活,屋頂可采用退臺或其他空間來做尺度適宜的觀海平臺。空間要素設計引導:面向大海營造開敞的公共空間,結合綠化、水體、山景構成園林式的城市建筑群落。環境要素設計引導:景觀環境設計強調人性化尺度,結合不同的區域設計豐富的景觀來引導人們的活動。
4)濱海居住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多層住宅開敞通透,增設觀海平臺。建筑顏色配合周邊環境,屋頂與立面適當區增加層次感。空間設計引導:依據地形將區內住宅做成海面低,背山面高的坡面形態向大海階梯狀展開,可結合觀景平臺布置一定的屋頂綠化。環境要素設計引導:以宜人的尺度來組織環境,給人連續多變,親切怡人的感受。結合住區設計小型集聚場地,增進鄰里間的交流,體現人文關懷。
5)濱海辦公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建筑以小高層為主高度控制在 20層以下,標志性建筑高度可達 90m。注意建筑形態的統一協調性,可適當采用弧形以增加空間情趣。空間要素設計引導:利用建筑圍合和限定形成多個地塊內部廣場,建議利用廣場地下空間布置停車庫。環境要素設計引導:廣場設置花壇、噴泉和座椅等,滿足人們休憩需要。
6)臨港產業區。建筑要素設計引導:建筑以多層為主,高度控制在 30m之內。建筑結合產業特點設計力求新穎獨特。空間要素設計引導:產業區內需要有展示、交流的空間,增加建筑內外部的開放性聯系。建筑外部考慮設置大型商務活動空間和小型休息空間。環境要素設計引導:區內有集中綠地,方格式植物列陣、自由式樹林草地、庭蔭樹。產業區以硬質鋪地為主,注重草地綠化。
濱海公園——結合濱海優越的自然條件,規劃濱海帶狀公園,塑造濱海景觀,形成優美的濱水生活休閑岸線。
山體公園——結合現狀山體植被,規劃建設九頂梅花山山體公園。
產業公園——位于產業區內,結合商業設施形成公園景觀。
街頭公園——沿道路設置若干公園,以增加景觀豐富度。
1)濱海港口岸線:滿足生產需要,完善綠化體系,形成生態港口風貌。2)生活休閑岸線:提供為市民完全開放的親水岸線,以發展文化娛樂、公共服務為主的公共中心,提供便利的服務設施,營造繁華的商業氛圍。3)濱海旅游岸線:保護原生態景觀,豐富人文景觀,形成優美的服務環境。4)濱海公共岸線:利用現狀良好的沙灘條件,布置濱海浴場,為人們提供親水休閑空間,營造休閑、輕松的氛圍。
結合規劃區用地性質,依山就勢,在濱海景觀界面兩端建筑高度控制在 60m,中部建筑高度以山體為依托,控制在 100m,將保護良好的山體輪廓展現出來,突出“顯山露水”的設計主題。
城市設計補充分區規劃無法表達的內容,從空間環境、城市形象等角度出發,研究三維空間方面的內容,補充和完善分區規劃以用地性質、建設容量控制等二維空間無法完全表達的內容;通過空間環境設計,建筑形態布局模擬等手段,為分區規劃提供強有力的解釋和支撐。能對濱水地區整體空間景觀特色進行較好的控制,將空間景觀的規劃控制落到實處。更加直觀的表達方式可以讓人對濱水地區的發展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1] 西蒙茲.景觀設計學[M].俞孔堅,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 劉濱宜.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3] 大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莊河港前區城市設計[Z].2008.
[4] 顧朝林.集散與擴散——城市空間結構新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5] 蔣千之,許鵬程.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發展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