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91的記憶

2011-08-15 08:12:50李玉林
慈善 2011年3期

李玉林

在民政部部長的位置上,崔乃夫對災害性的天氣變得十分敏感。1991年,崔乃夫在一向繁忙又有條不紊的工作中,特別注意到自5月下旬以來的異常天氣: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出現了少有的連續數月的陰雨天氣,降雨量是常年的2-5倍。相反,西北、華北、華南地區旱情嚴重。很快,華東地區發生大水災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惡劣的天氣、突發的災難讓崔乃夫寢食難安,他安排救災司的同志密切關注災區的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各省民政力量,緊急轉移安置災民并為災民發放食品、衣物。

當時在民政部救災司任救災處處長的張心國很難忘記他們緊張的工作狀態,從廈門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民政部工作以后,盡管也經歷過應對災害的艱苦工作,但這樣大的災害、這樣急迫的任務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他們在崔乃夫部長、陳虹副部長和司長的領導下,每天不分晝夜地工作,很少顧及到自己的休息。

這次水災涉及18個省市,經濟損失高達685億元,死亡2295人,受災人口2.2億,損壞房屋605萬間,農作物絕產1800畝,成災面積1.95億畝,受災面積3.15億畝。災情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蘇兩省,其次是湖北、河南、湖南、四川、浙江、貴州。據當時初步統計,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近70%;因災死亡26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0多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元人民幣。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2%;因災死亡16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90億元人民幣。當時的淮河大堤上,緊急搭起的簡易棚一眼望不到頭。二百多萬無家可歸的災民正在那里遭受災難的煎熬。

對災區情況有著透徹了解的崔乃夫及時總結、分析了這次水災的三個特點:一是雨期提前,降雨量大且集中,洪水來勢猛,持續時間長;二是水災發生在夏糧收獲和秋糧播種的關鍵時節,造成兩季作物減收,不僅影響災區群眾當前的生活,而且將影響今冬明春的生產和生活;三是重災區過分集中,經濟損失是近3年全國平均損失的2倍,救災任務繁重。崔乃夫肯定地斷言,我國華東地區遭受了特大自然災害。他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匯報災區的情況,并在全國人大常委第21次會議上匯報了災情和抗洪賑災的情況。

災情發生后,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以及老一輩革命家都十分重視,江澤民、李鵬、田紀云和國務院的其他領導同志都先后深入災區,視察災情,慰問群眾干部,精心部署抗洪救災工作。成立了由田紀云同志任組長的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由李鐵映同志任組長的救災防疫領導小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精心組織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急災區之所急,想災區之所想,千方百計支援災區人民抗洪救災。這期間,民政部在崔乃夫部長的領導下,一分一秒地不錯過災情的變化,隨時隨地關注受災群眾的安全和生活,及時轉移安置災民,第一時間撥發救災款物,妥善安排好災民生活。化工部、林業部、商業部、物資部、能源部、財政部、公安部、農業部、司法部、水利部、交通部、郵電部、民航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及各專業銀行紛紛派出工作組,奔赴災區幫助解決困難。國家計委、財政部、民政部、水利部、物資部、商業部、農業部、石化總公司、糧食儲備局等有關部門,先后向災區下撥各項救災資金和物資。

崔乃夫注意到,這次抗洪賑災,黨中央、國務院撥付的救災款物數量大大超過以往受災的年份,救災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但由于受災面積大,受災人口多,災情嚴重,再加上百姓生活條件和環境的變化,所以還是有很大缺口。他想到了發動社會力量,呼吁全國群眾和各界人士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作為政府對災區救助的一種補充。他認為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民間慈善性質的大規模的募捐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當時的中國社會盡管還在刻意回避“慈善”這個詞語,但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這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公益慈善團體已經于1981年7月成立了;1985年由基督教愛國人士創辦的慈善團體——愛德基金會又被批準成立;1988年全國婦聯成立旨在幫助困難婦女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1989年團中央成立了成功實施“希望工程”這個品牌慈善項目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這些組織的出現都多少得到過崔乃夫的幫助,也引發了他對民間慈善的思考。1991年華東水災發生后,崔乃夫一方面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積極組織緊急救援,一方面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促成了以政府的名義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支援災區的呼吁這項面向民間的首次大規模的慈善募捐。

崔乃夫同時想到了接受國際上援助的問題。當時,他已經從我國外交部的同志那里得到了一些國家提出向我國受災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消息。崔乃夫曾特別研究過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助的原則與方式。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面對重大自然災害,我們的黨和政府一直堅守的就是“自力更生”的原則,中央帶領各級政府負起高度責任,動員一切政治和行政的力量救災、重建。也由此形成了一切由政府包攬的救助格局。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7月29日,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致電中國政府總理華國鋒時說,聯合國將為減少這場災難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做出努力。同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向中國政府公開表達了援助的意向。在抗震和救援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日本,在內閣會議中提出緊急援助中國方案獲得通過后,立即準備了藥物、衣物、帳篷等,但所有國家的援助都遭到了中國政府的拒絕。

到1980年,已經邁開改革開放步伐的中國人觀念意識開始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夏季,中國北方地區出現3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旱情,近2億畝農田因缺水幾乎絕產。長江流域則因連續暴雨浸于洪水之中,形勢嚴峻。聯合國得知中國的災情后,決定給中國以援助。外交部與民政部聯合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接受聯合國救災署援助的請示》,很快得到了批準。但在肯定可以適當爭取聯合國救災署的援助的同時,還特別強調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援助物資必須經由聯合國救災署發放給中國。在向聯合國報告災情時,也做了很大的保留。盡管這樣,中國政府還是接收到聯合國救災署提供的超過兩千萬美元的救災物資。從拒絕到有條件接受國際援助,中國畢竟還是向前邁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

1987年大興安嶺發生特大森林火災,導致5萬多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人民幣。面對災情,中國政府同意中國紅十字會通過國際紅十字會向國際社會提出受援請求,并成立工作小組統一領導接收捐贈工作。國際社會對中國紅十字會的呼吁反響積極熱烈,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了大量救災資金、器材、藥品和食品,為中國的抗災賑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88年,國務院出臺新政策,明確規定如遇重大災情時,可以主動接受各友好國家、地區、組織及個人的捐贈。

1991年的抗洪賑災中,崔乃夫特別注意到國際援助問題,他仔細分析了外交部轉來的各個國家要求援助中國的信息和外交部的意見,及時向國務院報送了“由中國政府出面,直接呼吁國際社會援助”的申請。中國政府隨即果斷作出向國際社會呼吁緊急救災援助的決策。在崔乃夫部長的安排下,1991年7月11日,“救災緊急呼吁”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呼吁是以“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的名義發出的。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是中國政府響應聯合國倡議于1989年4月成立的,其宗旨是通過國際上的一致努力,將世界上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限度。“減災委”的具體工作主要由民政部負責。兼任“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秘書長的民政部副部長陳虹向中外記者介紹災情,并代表中國政府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救災援助。

對于發生災難后的國際救援,從1976年的拒絕接受到1980年的被動接受,再到1987年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的主動請求,直到1991年中國政府第一次大規模地直接呼吁國際社會加以救助。中國救災的外援之路經歷了封閉、半封閉、開啟、主動敞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逐步完成的。

中國政府態度的坦誠、中國政策的透明,博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增強了世界人民對中國人民的了解和友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關心災區百姓的生活,對大家無疑是件好事。

中國政府面向民間、面向國際社會的救援呼吁,都得到了及時熱烈的響應。

崔乃夫很難忘記當時那些感人肺腑的場景。全國各地各民族群眾、各級黨政機關、人民解放軍、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團體、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心系災區,情暖災民,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同時廣泛開展義演、義賣、義診等形式多樣的捐贈活動,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捐贈熱潮。“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風雨同舟” 的標語口號到處可見。

當時我們國家除華東水災重災區外的一些地方也都有災, 但這些地方的黨委、政府顧全大局,克服自己的困難,積極支援重災省。廣東省在連遭臺風襲擊、 救災任務繁重的情況下, 40天內籌集捐款九千多萬元;上海市遭受洪災后, 不僅沒向國家要救災款, 而且向重災區捐贈了總價值5923萬元的款物。地處偏遠、少數民族聚居的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向災區捐贈四千多萬元。水災很重的黑龍江、吉林和遭受嚴重旱災的江西、山西、陜西、廣西等省區 , 不但不向國家提出要求, 而且積極組織向重災區捐獻。江蘇省內災情相對較輕的市、縣捐贈現金超過九千萬元, 災情十分嚴重的河南省本省范圍內募捐款也達三千萬元。

在捐贈開始的前幾天, 各地動作最快的單位都是黨政軍機關。中央黨政軍機關在政府呼吁的第二天即開始行動, 捐款1300多萬元。時隔兩個月,又會同北京市和駐京部隊捐贈價值1.5億元的衣物送到安徽災區。災區的黨政機關干部有的捐獻三次、四次, 有的把一個月、兩個月的工資捐獻出來。

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不僅是抗洪救災的生力軍, 在救災捐贈中也充分表現出人民軍隊愛人民的精神。他們來不及洗去抗洪救災的泥水, 又加入捐贈的行列。全軍僅通過民政部捐贈現金就達3000萬元、 衣被近100萬件。

工商業在這次捐贈中同樣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遼河油田11萬名職工捐款500萬元,許多企業組織員工加班加點、開展義務勞動, 捐出超產利潤。深圳市58家企業提出“ 超產一成, 為災區減少一分損失” 的口號, 并將其變為實際行動。

這次救災捐贈活動, 波及全國的各個角落, 幾乎牽動了所有的家庭。大江南北, 長城內外, 從城市街道到農村鄉鎮, 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天真爛漫的孩子, 不分職業、不分民族, 人人爭為災區做貢獻、獻愛心。準備結婚的少女獻出備用的新衣被, 老人獻出了養老金, 兒童捐出了零花錢, 就連殘疾人和垂危的病人也捐出了僅有的一點錢。當時民政部在西皇城根9號原禮王府的接收點,每天天還沒有亮,就已經有群眾排隊捐款了。著名畫家吳冠中在募捐開始時就捐獻了自己精心挑選的水墨畫《老墻》,拍賣時很快被一位香港人士以50萬元港幣買走,所得款項直接公開交給民政部。這在當時是國內個人捐款的最高額。隨后,北京的民營企業家李曉華捐款100萬元。 這種種情景, 感人至深, 催人淚下, 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共患難、同甘苦的傳統美德。這次抗洪賑災來自社會的捐贈,充分證明人民群眾是捐贈活動的主體。

為搞好這次接收、發放工作,搞好這次規模空前的抗洪賑災,全國組織了四千多個捐贈機構、三萬余名工作人員。民政部組織了由一百余名干部組成的工作班子,大家都夜以繼日地工作。各有關單位和個人捐贈的災區急需的物資堆積如山,各重災省份的工作人員就在民政部現場辦公,爭分奪秒地將接收的救災物資調運到災區一線。

崔乃夫感到了一種蘊藏在民間的巨大力量,他幾次說:“在抗洪救災中,人民群眾煥發出來的團結精神,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精神,軍民之間的魚水之情,其意義遠遠超出了抗洪救災本身,必將成為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崔乃夫也還清楚地記得,此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捐贈更是絡繹不絕。這次國際救災援助, 參與國多達60個。還有一些國家駐華使館工作人員也參加了捐贈。朝鮮、古巴兩國表現尤其突出, 捐贈額占整個外國政府援助的50% , 其中僅古巴政府捐贈物資即達1700 多萬美元。巴基斯坦、泰國、緬甸、日本等周邊國家態度友好, 捐贈積極。在我國政府發出呼吁后第六天, 泰國政府運送救災物資的專機即飛抵北京; 緬甸政府除捐贈2000噸大米外, 還破例允許我使館使用當地華僑捐贈的緬幣在其境內購買大米運往國內;日本政府捐贈總值200萬美元。亞、非、拉、美的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 態度真誠, 盡力捐贈, 表現了對中國人民的一片情誼。聯合國有關機構和外國政府共捐款1373萬美元, 其中46.9% 是港英政府捐贈的。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德國、新西蘭等國家捐贈總額為五千萬元人民幣。

崔乃夫特別注意到,這次國際上的援助,各國民間慈善組織的捐贈金額超過各國政府的捐款, 總數達到2683萬美元, 占國外援助款數的66.1%。他從中看到了民間慈善組織的力量和作用,也想到了我們國家“小政府大社會”的趨勢和前景。

尤其讓崔乃夫感慨并引發了他深入思考的是,我國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對支援大陸同胞救災所表現出的極大熱情和慈善組織在其間發揮的重要作用。

香港、澳門、臺灣從知名人士到普通市民,都踴躍捐款捐物。香港所有慈善組織都積極組織了為支援華東的專項募捐。演藝界人士拍攝電影《豪門夜宴》,并于跑馬地馬場舉行“忘我大匯演”大型音樂會,各商家紛紛舉行義賣活動,為水災災民籌集善款。許多孩子、小學生舉著自己珍愛的撲滿到香港新華分社,興奮地砸開撲滿,把自己多年積攢的錢捐給華東水災的災民,全港掀起捐贈救助華東水災災區的熱潮。澳門各界支援大陸的賑災募捐十分熱烈。在臺灣,慈善功德會等慈善組織組織了大規模的慈善募捐,臺視、中視、華視通過各自的“愛心專戶”接收郵政劃撥捐款。華視與《民生報》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了《送愛心到大陸》賑災晚會。港澳臺的賑災活動與大陸人民支援災區的熱潮遙相呼應,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御自然災害的浩大聲勢。

崔乃夫直到20年后還清楚地記得這個數字:從1991年7月11日至12月31日,中國共接受境內外捐款物合計23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家正常年份災民生活救濟費的2.3倍,其中近四成來自港澳臺地區和海外華人。這次募捐活動范圍之廣、參捐之眾、熱情之高、影響之大、捐款之巨都是空前的,充分體現了炎黃子孫熾烈的民族感情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崔乃夫還特別注意到,境外慈善組織接收的民間捐款都有捐贈者的意愿的表達,都要求追蹤善款的去向、用途,并明確提出這是必須要向捐贈者交待的。我們內地的百姓、各方面的捐贈者其實也有一種擔心,就是這些款物會不會被截留、貪污、挪用。崔乃夫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捐贈者有這樣的要求是對的、必要的。境外慈善組織有這樣透明的運作方式也是值得借鑒的。他非常注意收好、用好國內外捐贈款物的法律保證、制度保證和嚴格的工作程序保證,確保不會出問題,但他也不能排除個別人以身試法的可能性。他特別要求,各級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廉政建設,防止和避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鞏固和發展已有的成果。監察、審計部門的工作要緊緊跟上,加強監督檢查,保證各地把災民吃、穿、住、醫的困難解決好,保證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為了做好救災捐贈工作, 在崔乃夫部長的安排下,在呼吁發布之前, 減災委和民政部就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接收、處理救災捐贈的詳細辦事規程。捐贈工作開始后, 從駐外機構到國內有關部門, 都嚴格按照規程辦事。負責具體接收工作的單位, 都堅持做到每一筆捐贈款物, 當場向捐贈者開具收據和發給感謝信;每分配、轉撥一筆捐贈款物, 都向受援地區通報捐贈者的姓名和數額, 并向捐贈者通報款物去向;分配捐贈款還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布。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有關部門的審計和監察。由于有嚴格的辦事程序和嚴明的紀律, 使全國四千個捐贈機構、三萬多名工作人員做到了有條不紊地投入救災捐贈工作。2011年3月,華東水災發生近20年后,我從張心國那里看到他保存完好的許多資料,這些無聲的資料生動地記載了減災委、民政部接收捐贈辦公室一百多名工作人員當時工作的情景:抗洪賑災最緊張的四個月間,他們接收、處理捐款三萬多筆、 物資一千多批, 辦理文、電、信、函、單據五萬多件。每一筆捐款、每一批物資的來龍去脈都像陽光下的道路清清楚楚。當時國家審計署審計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減災委、民政部抗洪賑災的賬目清楚、收支無誤, 件件有交待, 事事有著落。

救災捐贈款物如何分配使用, 是國內外最為關心的一個大問題。而且與黨和政府的形象、災區群眾生活和生產困難的解決密切相關。“減災委”、民政部嚴格遵照國務院的規定, 自始至終堅持了“用于解決緊急搶救、轉移安置、安排災民生活和災民重建家園” 的使用范圍和及時分配、保證重點的原則。將國內外捐贈的絕大多數款物集中分配給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四川、湖南、浙江、貴州八個重災省, 把境外捐贈的款物集中分配給安徽、江蘇、河南、浙江四個省。除物資隨時接收隨時分配外, 從七月二十日首批境外捐款入賬始, 到十月三十一日止, 按國務院確定的比例, 共分配八批捐款, 受援地區也及時下撥捐款捐物, 狠抓使用效益, 并將被救濟對象和接受捐助數額張榜公布。對國外大筆捐款, 使用后不僅直接向捐贈者報賬, 還將捐贈者的姓名、捐贈數量刻碑銘記, 以示紀念和備考。此舉既解決了災區人民的生活困難, 又滿足了捐贈者的心愿。

由于捐贈工作紀律嚴明、 透明度高, 款物分配及時、 重點突出, 不僅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且為政府贏得聲譽。國內外捐贈者和災區人民普遍對中國政府和救災官員感到滿意、放心。聯合國救災署特使埃莎德考察安徽、江蘇、河南災區使用國際援助情況后, 連聲稱贊中國政府和救災官員在這項工作中創造了“奇跡”。

閻明復到民政部工作一年多的時間,就遇到了抗洪賑災這樣的大事。那一段時間里,他一直配合崔乃夫部長積極主動地工作著,激情、熱情比起他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時沒有絲毫的減退。那個時候,港澳臺一些慈善組織就是通過他與民政部取得聯系的。

1992年5月份,華東水災的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崔乃夫的安排下,由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和安徽、江蘇兩省出面邀請,由港、澳捐贈者代表和慈善組織代表組成的代表團到大陸考察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實情。代表團一行52人,團長是馬萬祺先生,副團長有香港的方心讓先生、宗光耀先生等。5月3日,代表團到達北京。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同志親切會見了代表團一行。田紀云副總理在對代表團全體成員的講話中,特別提到了救災款物的使用。他說,國家審計署對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民政部接收、處理捐贈款物的審計結論是:承辦接收、分配救災款項的工作制度很健全,手續嚴格、賬目清楚、憑證齊備、賬實相符。公布的接收、處理的救災款物與實際情況一致。從各地審計部門已經審計完的情況看,也沒有發現大的問題。田紀云副總理說,各有關方面,對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使用,建立了專門的賬目和嚴格的交接手續。對捐贈款物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交代,并通過報刊公布于眾。審計部門進行跟蹤審計。基層發放救災款物,都經過群眾民主評議、村委會審查、縣鄉政府批準并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田紀云副總理還指出:“當然,不可能沒有瑕疵,但對個別以身試法的人,一經查出,就根據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及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保證救災款物切實用在災民身上,發到災民手中。”

民政部的崔乃夫部長對考察團詳細地介紹了香港、澳門捐贈的5億9千萬元人民幣的救災款物分配到各受災省份的情況。會見現場還有一份捐款分配的詳細材料發給了考察團的每一位成員。崔部長還向代表團團長馬萬祺先生贈送了《中國戰洪圖》畫冊。

考察團這次對災區的考察歷時5天,崔部長安排閻明復副部長全程陪同。馬萬祺先生和方心讓先生等代表團的一些知名人士都是閻明復在中央統戰部和全國政協時的朋友。他們走一路,交流一路。

考察團走過安徽、江蘇災區時,當地百姓都是眼含熱淚地歡迎他們,情感特別真誠。閻明復當時不止一次對代表團說:“災民們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他們把你們當親人,當兄弟姐妹,患難與共,真正表現了血濃于水的感情”。

安徽的周橋村是港澳代表團考察的一個重災區,代表團當時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新村。周橋村位于安徽合肥市西南面豐樂河邊,1991年的水災全村都被大水淹沒,沖毀房屋1400余間。災后重建的新村將原來28個自然村莊規劃為5個新村居民點,建設新房68棟,命名為周橋新村。這個新村是用香港新界鄉議局捐贈的150萬元港幣建設的。接下來,代表團又考察了安徽的三河鎮和巢湖市的湖光災民新邨。港澳代表團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地百姓極為熱烈的歡迎,隨團的一位澳門日報記者這樣記述當時的情景:“考察團成員在抵達三河鎮前一天,觀看過去年水災的錄像,三河鎮天主堂頂的十字架孤立在洪水中的影像仍縈繞腦際。然而,當考察團車隊徐徐駛進三河鎮的時候,上一年的滔滔洪水,此時化作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熱潮。”

考察團的每一個成員對所到之處的災民那真是關懷備至,閻明復當時認為,與其說代表團是來考察捐款如何使用的,不如說他們是帶著骨肉同胞之情來慰問災民,來關心災民的生活,來表達港澳同胞對災區人民的情意的。

在此期間,閻明復對我國港澳地區慈善組織的作用、慈善事業的發展,港澳地區居民、各界人士自覺的慈善意識有了許多直接的感受和體會,并開始萌生在中國大陸建立慈善組織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在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99|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毛片视频网址|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婷婷色狠狠干|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a毛片在线|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538国产视频| 国产拍在线| www亚洲天堂| 91视频国产高清| 久草网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99伊人精品|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第一区在线|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综合网|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婷五月综合|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午夜国产理论| 操操操综合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本在线国产|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jizz| 青青操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天天射|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成人小视频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