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蘭
每年春節期間,遍布蘇州城鄉的慈善超市又忙碌起來,向低保、困難家庭發放愛心卡(券),接收愛心企業的物資捐贈,接待前來選購過年生活物資的困難群眾,接收慕名而來的愛心市民零星捐款……慈善超市,在蘇城化作一座座愛心站,正溫暖著一戶戶困難家庭的心。
2007年10月,蘇州市慈善總會啟動百家慈善超市救助項目,在當時全市僅有55家慈善超市的基礎上,擬在當年新建71家慈善超市,力爭每個市(縣)、區的每個街道(社區)都能逐步建成一家慈善超市,以發放救助物資或愛心購物券的形式援助低保、低保邊緣和困難家庭。市慈善總會每年向各地慈善超市實施定額資助,鼓勵各地不斷擴大新建超市的覆蓋面,2007年至2010年,市慈善總會共資助各市(縣)、區慈善超市項目資金達208萬元。各地也紛紛結合實際,充分整合資源,大力開辟慈善超市這一救助載體。截止 2010年底,全市已經建成慈善超市287家,2010年通過慈善超市發放的救助物資折合人民幣787萬元,救助99183人次。更可喜的是,慈善超市不再僅僅是一個向困難家庭低價銷售和免費發放社會捐贈物品的救助點,還逐漸擴展成為愛心企業和個人提供慈善捐贈服務的工作站點。在蘇州,慈善超市已經成為集募集、變現、教育、救助功能為一體的社會捐助平臺,在捐和助兩個群體之間架起了一座互動的橋梁,實現了救助工作從臨時性救助向經常性救助、單一性政府救助向廣泛性社會救助的轉變,惠及廣大貧困群眾。
“家得福”——城鄉連鎖的多功能服務站
太倉市的“家得福慈善愛心超市”,是由太倉市慈善總會與連鎖品牌超市家得福聯合,在市區、鎮區和居民相對集中居住的社區和村,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建立的覆蓋城鄉的慈善超市。自2007年以來,全市七鎮三區共建立了34家“家得福慈善愛心超市”,并統一門牌標識、統一臺賬記錄、統一作價、統一調撥和管理、統一數據歸口,通過約定的制度對全市各慈善愛心超市實現統一指導管理?!凹业酶!?,寓意每家都能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給予的一份福利。在這里,困難群眾憑太倉市慈善總會發放的家得福慈善愛心卡在各鎮、村的慈善超市購物均可享受9.3折優惠,或者領取和購買超市內慈善愛心專區內的商品。2010年全市通過慈善超市發放的物資折合人民幣48.6萬元。建立四年以來,為全市5000多戶困難群眾,發放捐贈物資超萬件。與此同時,慈善超市也是一個個便捷的捐贈接收服務網點,愛心企業可以向這里直接捐贈困難群眾需要的日用品,市民可以向這里捐贈家里多余的衣物,前來購物的市民還可以將零錢投入這里專門設立的募捐箱內。四年來,太倉通過慈善超市義賣變現物資約1700多件,約合人民幣46000多元。目前,政府對低保、困難家庭發放的現金購物券、重大節日慰問、一次性困難補貼等各類救助金,都是通過慈善愛心超市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和普通的超市相比,家得福慈善愛心超市一頭連著政府,一頭系著困難群眾,成為政府向困難群眾送溫暖、送關愛的一座橋梁,其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手拉手”——從“你捐我受”到“你需我援”
位于市三香路上的“手拉手”愛心援助中心,是金閶區慈善總會實施社會捐助的窗口,主要發揮“五大功能”作用,即:協調、組織開展各項扶貧活動的功能;資金、物資的募集、管理功能;援助資金和物資的發放功能;捐贈物資的變現功能;扶貧信息管理功能。為確保這五項功能的有效發揮,金閶區慈善總會于2004年以美佳倍順連鎖超市為基礎,建立了愛心慈善超市。目前,全區共建有慈善超市38家,轄區近700戶特困低保戶、大病社會困難戶,憑手拉手援助中心每月發放的面值60元的愛心購物券,在愛心超市自主按需選購物品,愛心超市全部商品對低保、低保邊緣及困難家庭等持券對象給予9折優惠,超市內還設有愛心專柜,所有愛心專柜的物品來源于社會各界的捐贈,并對持券對象給予5折優惠,極大地方便了受助對象。2010年全市的愛心超市救助物資折合人民幣32.8萬元。
隨著愛心超市的發展,金閶區慈善總會還不斷豐富其救助內涵,通過愛心超市這個平臺,盡可能地將困難群眾所需都涵蓋進來。美佳倍順愛心超市在面向市場自主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同時,不僅承擔著幫助援助中心向貧困對象發放援助物資的義務,還承擔著對積壓的捐贈物資進行變現的職能。由于很多捐贈物資都是企業常年庫存積壓物資,生活中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區慈善總會借助愛心援助中心平臺,針對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采用“你需我援”的方法,將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捐贈的大部分適合家庭和學生用的物品發放到困難家庭和困難學生手中。并開展了系列“主題援助”活動,入冬期間,針對有些困難家庭老人取暖不便的問題,手拉手愛心援助中心還專門采購了24臺電暖器,送到需要取暖設備的困難家庭,讓他們在這個寒冬感受到慈善的溫暖。這種“你需我援”的救助方式,真正改變了過去“你捐我受”的被動救助模式,為慈善救助融入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慈善之家”——依托社會超市扶貧幫困
“慈善之家”,是昆山市慈善超市的一個代名詞,目前,昆山市共建有83家慈善超市,其中74家都是依托當地具有一定規模、信譽度較好的社會超市,開辟慈善專柜“慈善之家”來實現救助。2010年,昆山市的慈善超市救助資金達116.78萬元,共有16004人次從中受惠。
昆山的慈善超市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昆山市民政局大力扶持。市民政局將2009年定為“慈善超市建設年”,大力扶持各區鎮的慈善超市(專柜)的建設。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性質、統一制度、統一標識的標準,對驗收合格的慈善超市給予一次性建設資助和年度補貼:對鎮(街道)級慈善超市給予建設資助5萬元、4萬元,對村(社區)級慈善超市給予建設資助3萬元、2萬元;對正常開業、經過慈善總會年度驗收的慈善超市,根據救助人群的數量,每年年底前給予年度補貼。
在昆山的花橋經濟開發區的花安慈善超市內,“慈善之家”的布局格外亮眼,墻上制作張貼了花安社區慈善超市的《管理辦法》、《工作職責》、《財務、物品管理制度》和《工作操作流程》,里面整齊地擺放著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按照規定,轄區內特困人員向社區提出救助申請后,社區經過調查核定救助金額,并向特困人員發放慈善救助卡,持卡人憑愛心卡至慈善超市領取生活用品,孤老、殘疾等特殊對象則由社區或超市送貨上門。2010年,花橋區以慈善救助卡形式發放救助資金10萬元,救助人數400人次。另一方面,“慈善之家”所依托的華聯超市也利用自身優勢,每半年向救助對象贈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對每一個持有救助卡的低保戶和殘障人士的購物實行9折的讓利銷售,以實際行動共同倡導慈善、參與慈善。在昆山其他鎮區,這種依托社會超市建設的“慈善之家”,已經成為當地扶貧幫困的有效平臺,給城鄉的困難家庭帶來一絲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