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花
(宜黃縣人民醫院CT室,江西 宜黃 344400)
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大,易感人群增多,部分國家和地區肺結核疫情有所上升,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亦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而肺結核長達6個月以上療程的治療效果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密切相關。患者不規范服藥可導致治療失敗,結核病復發,病情加重及耐藥性結核桿菌擴散等嚴重后果[2]。宜黃縣人民醫院2008年7-10月對55例肺結核患者實施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本組55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標準[3],其中男37例,女 18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36.16±9.32)歲,初中以下文化37例,初中及以上文化18例。55例患者經確診后均在家中服藥治療。
1.2.1 干預方法
根據患者年齡,家庭經濟條件,所受教育程度,針對患者各方面的具體差異,讓患者及家屬參與制定個體化的護理干預方案,使患者真正掌握結核病的治療過程。干預方案大致分3個步驟:1)傾聽被干預對象對疾病的認識及治療情況。2)根據分析所得原因采取不同的解釋、指導及給予干預。3)糾正不正確的從醫行為原因,采取針對性指導。
1.2.2 干預內容
1)知識干預:通過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結核病知識宣教,進行飲食指導,休息、活動指導,隔離及預防知識指導;做好患者心理護理,消除自卑情緒,使其配合治療。2)藥物治療干預:向患者講述在疾病早期進行規律、全程、聯合和適量用藥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定期復查肝功能、血常規,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3)家庭護理干預:由于患者除受到疾病自身和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外,還有因他人歧視造成的心理壓力及長期的治療、藥物副作用、社會功能的下降等因素均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庭應給予患者生活、精神支持幫助,配合醫護人員督導服藥治療,使患者盡可能完成療程,以提高肺結核病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以免產生耐藥菌,增加治療難度。
1.2.3 評估方法
治療3個月后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相結合方式對患者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肺結核病的發病原因、防治方法、衛生習慣、生活規律、家庭隔離及消毒的方法,治療中藥物的作用、副作用,藥物的使用原則及家庭的支持情況。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干預后,患者對肺結核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及治療依從性較干預前均明顯提高,見表1-2。

表1 干預前后患者對肺結核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表2 干預前后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
結核病化療失敗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規律化療或過早停藥。因此,要徹底根治結核病,不但要醫生正確診斷與合理的治療方案,更需要提高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讓患者規律用藥并完成足夠的療程,這是治療結核病的關鍵所在。
由于身患結核病患者開始都有自卑、消極心理。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因為良好的心理護理是使治療效果得以保障的需要,在治療中與藥物同等重要,它不僅能使患者通分認識到治療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而且能夠提高患者的生理狀態以及免疫力,增加藥物治療效果,并對樹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起到重要的作用[4]。同時家庭社會的關心與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患者得不到家庭社會的情感關愛,甚至遭受冷落、歧視,則會出現焦慮、抑郁心理,這些負性情緒會使患者的神經體液調節紊亂,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情惡化[5]。患者不但將長期承受身心的痛苦,而且還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此呼吁家庭及社會應注意對患者支持的持久性,幫助患者克服困難,讓患者獲得更多的特質和情感支持。
[1] 陳賢義.充分發揮社會力理,促進結核病控制工作[J].中國防癆雜志,2004,26(1):1-2.
[2] 李愛霞,王友誼,王艷麗,等.影響肺結核患者治陪依從性因素調查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3,19(8):135-136.
[3]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4] 林奕,李勁,徐巖,等.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調查與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4):306-309.
[5] 董虹,焦衛紅,徐志蘭.住院肺結核病人心理狀態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5):78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