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衛生部頒布的《處方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醫療機構應當進行處方點評工作。處方點評是發現臨床不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剖析,及時發現問題,合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臨床醫師的合理用藥水平[1]。我院藥劑科自2008年開始,開展了處方用藥點評工作,每月抽取門診處方,對處方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評價,并對不合理用藥進行點評。為了解我院門診處方的用藥現狀和用藥趨勢,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現將我院2011年2季度抽查的300張門診處方的調查分析和點評情況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我院2011年4~6月門診處方。
1.2 采樣方法 每月隨機抽取100份,按門診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科每個醫生每個月抽查10份,抽查總數每個月100份,本季度共抽查300份,本季度處方共15429份,抽查比例為1.94%。
1.3 填寫和統計方法 將隨機抽取的處方按處方評價表,逐張逐項填寫,然后進行統計。統計內容包括:處方用藥總數、平均用藥品種數、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數、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注射劑的處方數、注射劑使用率、處方中基本藥物品種總數、處方中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處方總金額、平均每張處方金額、合理處方總數、合理處方百分率。最后進行點評,點評內容包括處方的格式、書寫規范、用藥合理性(如藥品的種類、適應證、劑量、配伍、療效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2],包括了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
2.1 統計結果見表1。
2.2 處方存在的問題見表2。
2.3 不規范處方及用藥不適宜處方分別見表3表4。

表1 處方各種指標統計

表2 處方存在問題統計

表3 不規范處方(有些處方同時有幾種情況)

表4 用藥不適宜處方(有些處方同時有幾種情況)
3.1 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 從表1可以看出我院門診的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為3.19種,我院門診平均用藥品種數不多,符合《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而且每張處方低于5種藥品,在抽查中也沒有發現普通處方超過7 d,急診處方超過3 d的,全部合格,說明我院門診醫師在治療用藥時盡可能地簡單化。
3.2 基本藥物使用率 從表1可知,我院門診基本藥物品種平均使用率為59.35%,高于四川規定的40%標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應繼續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為標準,切實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3.3 處方平均金額 從表1可知,我院門診處方的平均金額為50.09元,與同級醫院相比略低,這說明我院在限制不斷出現的“大處方”、“大檢查”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需加強監督管理。
3.4 注射劑使用率 從表1可知,我院門診注射劑平均使用率只有14.67%,說明我院門診能夠做到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盡量多選用口服給藥,以減少注射劑引起的安全性問題,提高患者的順應性,減輕患者精神和經濟負擔。
3.5 抗菌藥物使用率 由表1可知,我院門診平均抗菌藥物使用率為76.67%,在所有藥品中列第1位,高于衛生部的要求(50%),更遠遠高于 WHO要求的水平(20% ~28%)[3],說明我院抗菌藥物使用方面應加強管理,嚴格把握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證、禁忌證,聯合用藥和預防用藥的指征,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藥物。
4.1 不規范處方 占抽查處方總數的5%,主要是由于醫生處方時未使用藥品規范名稱,這與醫生的書寫習慣,診治患者多、時間不充分等原因有關。按照新的《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處方的書寫應該使用藥品通用名,使用藥品通用名能避免重復用藥,有助于正確用藥、降低藥費,也有利于醫院用藥管理和醫療文書追溯及用藥信息共享,由表3可知,我院門診藥品未使用藥品規范名稱為1.67%,今后應加強規范處方的書寫,嚴格督導臨床醫師使用藥品通用名來開具處方,提高處方透明度,讓患者看懂處方內容。其次是部分處方字跡潦草、不易看清,診斷不清或者不寫診斷占抽查比例的1.67%。處方缺項也還存在,占抽查比例的2.67%,主要表現在處方的前記、正文、后記內容缺項,書寫不規范或者字跡難以辨認,新生兒,嬰幼兒未寫明日,月齡的,只籠統的寫著幾周歲。
4.2 用藥不適宜處方 占抽查處方總數的8%,適應證不適宜占2%,遴選藥品不適宜和聯合用藥不適宜占3%,主是與臨床醫生對藥品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有關,也與藥師對處方審核不力有關。
4.3 超常用處方 我院超常用處方占處方總數16張,占5.33%,主要是無適應證用藥,特別是無適應證用抗菌藥物。
調查結果顯示,我院本季度門診處方合格率上升,占84.67%,人均用藥品種、人均用藥金額與同級醫院相比合理,用藥品種主要以本省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為主,針劑使用率有所下降,但基本藥物使用比例仍達不到要求,特別是抗菌藥物使用比例高,根據衛生部對于抗菌藥物使用的相關文件規定[4,5],仍需要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和不合理用藥的改善,針對不合理的處方,醫務人員應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6]區分不同情況進行整改:對于不規范處方,應督促醫師規范完整地書寫處方;對用藥不適宜處方,藥師應嚴格審方,對不合理處方拒絕調配并與臨床醫師協調改進;對超常處方,醫師應嚴格自查,杜絕患者無癥狀開具無關藥品,藥師則應加強四查十對,減少浪費和節約成本。通過本季度處方分析,希望能加強醫師和藥師之間溝通,提高我院用藥水平。
[1]關愛武,李玲,盛琳,等.我院合理用藥國際指標現場調研.中國藥房,2007,18(25):1994-1995.
[2]盧海波,戴德銀,劉英,等.3年來處方點評的實踐與總結.中國藥業,2008,17(12):70.
[3]張延偉,張士勇.我院2008年門急診處方分析.安徽醫藥,2010,14(9):1087
[4]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2004:11
[5]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8]48號,2008.
[6]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衛醫管發[2010]28號,2010,2,10.http://www.govcn/gzdt/2010-03/04/content_1547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