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和平
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臺癥,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例如心、腦、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壓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3]。
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尚無根治辦法,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據江蘇省疾控中心2010年公布的個人身體活動指導方案和膳食指南;15以上的江蘇城鄉居民中,高血壓患病率為33.8%;肥胖率為10.2%,身體運動不足人群占15.9%,目前尚無通過藥物聯合行為干預來探討降壓效果的研究報道。
1.1 研究對象 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測量方法:測量安靜、休息、坐位時上臂肱動脈部位血壓,未服用降血壓藥物之時,非同日2次以上所測得血壓平均值為依據,按表1血壓的定義和分類,選擇輕、中度高血壓患者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平均年齡62歲。

表1 血壓的定義和分類
其中輕度高血壓45例;中度高血壓12例,排除明顯的心腦、肝、腎功能障礙,不合并糖尿病,隨機分成對照組、治療組二組,兩組在年齡、性別、體重、血壓值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每人每日服用氨氯地平5 mg輔以一般行為干預,如低鹽飲食、控制體重等,治療組在上述基礎上進行強力行為干預(方法如下)。
1.2.1 膳食指導 重點有三方面,一是特別關注食鹽總量,包括烹調用鹽、醬油、加工食品等總鹽量的攝入,以每人每日不超6 g為目標,幫助和鼓勵患者逐步降低鹽攝入并達到目標。二是要鼓勵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補充鉀鹽。三是畜禽肉的攝入量要適當,脂肪供能比不超標,并限酒、戒煙。
1.2.2 身體活動指導 要結合患者血壓結果,確定身體活動的指導原則,特別是運動項目的種類,活動時間和強度的確定;要讓患者掌握運動禁忌,防止發生意外;較好的運動方式是低等或中等強度的等張運動,可選擇慢跑或快走形式,根據各人耐受力,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4]。

表1
氨氯地平是一長半衰期藥物,作為一長效鈣拮抗劑廣泛應用于臨床,降壓起效迅速而強力、降壓療效和降壓幅度相對較強,短期治療一般能降低血壓10%~15%。劑量與療效是正相關關系,療效的個體差異性較小,與其他類型降壓藥聯合治療能明顯增強降壓作用,除心力衰竭外較少有治療禁忌證,對血脂、血糖等代謝無明顯影響,長期控制血壓的能力和服藥依從性較好。對老年患者有較好的降壓療效,高鈉攝入不影響降壓療效,非甾體類抗炎癥藥物不干擾降壓作用。對嗜酒的患者也有顯著降壓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長期治療時還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不同地區人群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相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區人群中個體間血壓水平與攝鹽量并不相關,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主要見于對鹽敏感的人群中。鉀攝入量與血壓是負相關,高蛋白質攝入屬于升壓因素,飲食中飽和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比值較高也屬于升壓因素。飲酒量與血壓水平尤其收縮壓線性相關。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的類型及高血壓發生關系密切,腹型肥胖患者易發生高血壓[5-7]。衛生部辦公廳《2008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實施方案》為維持健康血壓主要是少吃多動,提出的“健康一二一行動”,其內涵為“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的飲食、身體活動不足和吸煙是導致慢性病的重要行為危險因素。面對不斷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藥物、手術、醫院、醫生的作為受到限制,唯一可行的是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摒棄不良習慣,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本研究提示降壓藥物氨氯地平聯合行為干預明顯增強了降壓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
[1]種冠峰,相有章.中國高血壓病流行病學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301-302
[2]曹志英.高血壓病危險因素的干預.中國療養醫學,2010,19(5):431-432.
[3]張寧.原發性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與防治現狀.中國健康教育,2010,26(4):31-32.
[4]于鳳梅,張藝宏,馬娜.運動干預防治高血壓的機理研究進展四川體育科學,2010,6(2):27-30.
[5]桑博默,方顯明.高血壓的非藥物性康復治療研究進展.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9):1385-1387.
[6]熱依扎·阿仁哈孜,木胡牙.提高血壓與靶器官損傷相關性.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427-429.
[7]馬維紅,李椅.高血壓流行及危險因素調查現狀.內科,2010,5(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