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1.1 一般資料 選擇經頸動脈超聲檢查有不同程度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住院及門診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41~76(63.3±9.6)歲;原發性高血壓21例,高血脂癥13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4例。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4~78(64.8±10.2)歲;原發性高血壓18例,高血脂癥12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5例。2組患者一般情況及原患疾病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控制飲食,戒煙限酒,控制血壓和血糖,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腦心通膠囊(咸陽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20025001)3粒口服,3次/d,共6個月;對照組給予丹參片3粒口服,3次/d,共6個月。
1.3 觀察項目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美國惠普公司,探頭頻率為10Hz)檢測患者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在頸總動脈結構顯示最清楚處測量管壁,測量3次,取均值,正常值≤0.9 mm。動脈壁增厚的定義為1.0mm≤局部IMT≤1.2 mm,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定義為局部IMT>1.2 mm。對有斑塊的頸動脈部位,于斑塊最大面積時凍結圖像,沿斑塊邊緣測定其面積。若同時有數塊斑塊,取其最大者為觀察指標。用藥前后頸動脈彩超檢查由同一人進行,儀器所有設置相同。所有患者于用藥前及服藥0.5a后檢查血脂及肝腎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 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IMT斑塊面積比較治療后對照組IMT斑塊面積同治療前相比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而治療組同治療前相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治療組同對照組相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IMT斑塊面積變化情況(±s)

表1 2組治療前后IMT斑塊面積變化情況(±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IMT/mm 斑塊面積/mm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21±0.18 1.08±0.20*# 17.28±2.52 13.32±2.46*#16.36±2.38 16.18±2.143對照組 30 1.20±0.38 1.21±0.39△
2.2 2組藥物不良反應 2組患者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無明顯變化。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明顯升高的趨勢,頸動脈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正逐漸被臨床所重視。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是目前診斷頸動脈硬化簡單,經濟,有效,快速,安全的檢查手段。觀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變化不僅可作為心腦血管事件的一個預測因素,而且是冠狀動脈,腦動脈及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窗口。
腦心通是由黃芪,水蛭,地龍,全蝎,當歸,川芎,丹參,赤芍,紅花,桂枝,牛膝等成分組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脈的功效[1]。腦心通膠囊中的黃芪有益氣活血之效,水蛭,地龍,全蝎等,有通經活絡之效,當歸,川芎,丹參,赤芍,桃仁,紅花,乳沒,雞血藤,桑枝可疏通瘀阻,桂枝溫經通脈,牛膝逐瘀血,引血下行[2]。有現代藥理學證實黃芪具有顯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丹參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主動脈壁膽固醇含量;當歸,川芎具有降血脂,抗血栓的作用;黃芪,川芎可提高心肌細胞的抗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對心肌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另外紅花還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總之腦心通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提高組織耐缺氧能力;調脂,穩定斑塊,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作用[3-4]。
本研究顯示,腦心通膠囊治療6個月后,腦心通組斑塊大小,厚度,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小,提示腦心通膠囊既降脂又縮小斑塊面積,未見不良反應,可有效降低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1]尹秀花,薛彥,劉濤,等.步長腦心通膠囊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地影響.山東中醫雜志,2008,27(7):458-459.
[2]蔡永強.腦心通治療頸動脈硬化100例觀察.浙江中醫雜志,2010,2(2):155.
[3]牛勇愛.腦心通膠囊治療急性腦梗死50例臨床療效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40.
[4]董波,于永慧,劉忠志,等.腦心通膠囊對動脈硬化兔血管內皮功能發熱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探討.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05,3(4):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