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莉娜 本刊記者
2011年8月7 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利樂奶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1中國奶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農業部、國家發改委、中國奶業協會的相關領導,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和利樂中國的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以“規范質量管理,提高原奶品質”為主題,圍繞適度規模化養殖、奶源基地科學管理等問題,探討了提升原奶質量、產量,夯實中國奶業發展根基的實踐途徑。同時,第四批(40 家)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授牌儀式也在論壇期間舉行。至此,原奶質量達到甚至超過歐盟標準的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已達101 家,這為升級國內原奶建設水平提供了可循的經驗和實踐的樣板。
在中國奶業發展史上,奶源基地建設從未受到如此的重視。一直以來,中國奶業都是以乳制品加工為主要導向,市場越是繁榮的時候,奶業越是如此。然而,實踐證明,奶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優質奶源作為保障。在消費者日益注重原奶品質的今天,乳制品加工企業不斷面臨著人們對其原料奶質量安全的監督和質詢。與此同時,中國奶業整體已經進入平穩期,過去重產量、輕質量,重市場、輕牧場的傾向開始發生轉變,源頭把控變得越來越重要。
原料奶作為初級產品、食品原料,其質量優劣直接關系著乳制品的質量與安全。可以說,奶業的第一道屏障正是由原奶把守。
會上,人大—利樂奶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10中國奶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國奶業發展史上,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21世紀的前5 年都是奶類產量快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2000~2004年,產量增長了1.5倍。奶類總產量在2008年達到高峰,為3 781.5 萬噸,之后2 年稍有波動,但總體較為穩定。
而據農業部最新統計,2010年我國奶類產量為3 740 萬噸,與2009年相比上漲幅度不大,但是2010年全年進口奶粉41.4 萬噸,創歷史新高。同時,液態奶、干乳制品產量增幅都超過了10%,特別是奶粉產量達到140萬噸,產量超過了新西蘭。這些都反映了我國乳品市場需求十分強勁。
伴隨乳制品需求量的增加,乳品安全問題隨之而來,與原料奶有關的奶源質量問題也隨之產生。“嬰幼兒奶粉事件”的發生正是事發源頭的典型性事件。不法分子唯利是圖,鉆營監管漏洞,在原料奶中做手腳,摻雜使假,最終導致事件爆發。
除了人為因素,原奶質量的高低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奶牛以散養為主的情況下,我國的奶牛無論在產量上還是質量上顯然都是不夠理想的。伴隨奶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規模化養殖逐步推廣,奶牛飼養水平逐漸提升。
近期,奶業界針對《生乳》標準的爭議不斷出現,無論其中是否存在誤解,對這一標準的討論和衡量均從側面說明了奶業界正在關注原奶,而最終目標是要提升原奶質量。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俊勛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說:“經過3 年的清理整頓,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目前奶業發展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轉變,而且各地發展奶業生產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從奶業生產本身來看,標準化規模養殖在加快推進,奶源基地從養殖戶到加工企業,對于奶源重要性的共識都在逐步提高。”
好奶來自好奶源。頻出的乳制品安全事故讓政府、奶業、企業、公眾開始反思產業鏈源頭的重要性:原奶是奶業第一道屏障,是奶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為全面提升原奶質量管理水平,為學生飲用奶提供優質奶源,早在2003年,在利樂中國的支持下,農業部和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正式啟動了“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該計劃以“培養一批樣板牧場,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建立一套技術示范”為目標,旨在通過提升奶源質量保障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健康發展,并為行業發展起到示范作用。盡管推廣工作困難重重,但相關人員依舊摸索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并初見成效。用利樂中國副總裁楊斌的話說:“堅持下來很不容易,但堅持下來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自2003年“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即“白雪計劃”)啟動以來,迄今為止,已有101 家牧場通過審核,成為“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共為550 萬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生飲用奶。這些奶源基地不僅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平高,而且奶源質量好,蛋白質、脂肪、菌落總數、體細胞等各項指標都高于國家標準,達到或接近美國和歐盟的標準。
在當今奶源分布不均、產量不足、競爭激烈、質量難以保障的原奶市場,被賦予國家級“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的標牌,無疑是一項榮譽。它表明該牧場的原料奶質量優良、營養豐富,因此該牧場生產的原奶才有資格被用來生產學生飲用奶。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好原奶用于生產學生飲用奶都是最好的選擇。也因此,搞好奶源基地建設就要先從學生奶開始受惠。事實上,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10 多年來,也并未發生過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樹立了學生飲用奶安全可靠的良好形象。同時,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在帶動其他原奶生產基地建設,促進全國奶源基地水平提高方面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實施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9年來,我們堅持政府引導推進和發揮企業主體創建作用并重,堅持專家現場技術指導和牧場自身整改并舉,重點提升定點生產企業自有奶源基地建設水平,逐步擴大創建范圍,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何子陽在高峰論壇上說。
據何子陽介紹:在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創建過程中,工作人員著力牛場布局、防疫消毒、牛群健康、擠奶衛生、儲存運輸等關鍵環節,大力推廣和實施標準化生產、全混合日糧飼養、奶牛飼養信息化管理、原料奶質量控制等重點技術,不斷完善基地目標量化管理,探索不同規模奶牛場設施布局及糞污處理方法,促進原料奶質量進一步提高。目前,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原料奶平均乳脂率達到3.7%,平均乳蛋白率達到3.1%, 平均菌落總數小于14 萬CFU/mL,嗜冷菌小于1 萬CFU/mL,平均體細胞數小于33 萬個/mL等,從根本上保證了生產學生飲用奶的原料奶的質量安全。
而在實施奶源升級計劃的過程中,有關專家以標準化、促質量、保安全為重點,制定了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升級“指南”和“測評表”,明確了奶源升級的32 項關鍵控制點和60 項重點內容;編寫出版了《中國學生飲用奶奶源管理技術手冊》;研究制定了《學生奶奶源生產技術規范》;拍攝播出了《優質牛奶哪里來》的電視系列專題片等,并緊緊圍繞這一系列標準化規范,強化貫標和落實,實現了每個環節都有標準,每個崗位都執行標準,每位人員都樹立標準意識,極大地提高了奶源基地標準化水平,現已有一大批奶源基地通過了標準化部門的“標準化良好行為”認證,成為行業內的典范和排頭兵。
對此,親歷了該過程的楊斌頗有感受:“‘60 條驗收標準’得到了業界廣泛的贊同,之后在‘60 條’的框架下又形成了“全國奶牛標準化示范場”項目,與學生奶奶源基地相似。這些成果證明:2003年計劃啟動時,我們對以學生奶奶源基地示范建設來拉動全國奶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推進的期望是合理、可行的。我們很欣慰,這9 年的堅持沒有白白浪費。”
升級工作還以提高牧場技術管理人員素質作為重要手段。針對創建牧場的技術管理人員,每年都要舉辦若干次研討、講座和培訓,組織開展牧場HACCP培訓、標準化體系運用培訓,以及各級各類奶源管理技術培訓班等,培養了一大批掌握現代養殖技術的專業化實用型人才。奶源示范基地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在新技術推廣應用、奶源升級計劃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實施伊始,便注重發揮專家的作用,由飼養、繁育、防疫、加工等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加強技術指導,構建智力支撐。專家組既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又有企業牧場的管理技術人員。他們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經常深入創建基地現場指導,用先進的理念、實用的技術,手把手幫助創建牧場進行整改提升,深受奶源基地和基層技術管理人員的歡迎。
總而言之,學生奶奶源升級計劃是穩步推進,有章可循的,從零開始的奶源升級工作不僅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和辦法,也使牛場在專家們的現場指導和幫助下,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生奶的產量和質量,走上了一條規范化、標準化的道路,生產出了目前市場上質量最好的生奶和學生奶。
有關資料顯示,未來10 年,中國將成為乳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13年液態乳制品需求量有望比2009年激增40%以上。顯然,即將到來的乳制品消費空間依舊巨大,中國奶業將繼續面臨品質的考驗。■

▲ 第四批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