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克佳 中國奶業協會

中經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的監測結果與中國奶業協會掌握的目前行業運行形勢基本一致。在協會掌握的信息中,有2 個指標很能說明問題,一是從定點監測情況看,2011年上半年奶牛存欄數比2010年同期有所增加;二是2011年上半年生鮮乳產量比2010年同期也有所增加。這2 個關鍵指標的雙增長,足以說明乳制品行業正處于回升階段。從總體上看,2011年上半年,乳制品行業企穩回升的態勢日趨明朗。
乳制品行業的景氣指數實現連續2 個季度回升,表明其增長動力正逐步增強。支撐這一景氣狀況的因素很多,從政策層面看,主要是近3 年來國家對乳制品行業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得到了釋放。
2008年發生的“嬰幼兒奶粉事件”不僅給嬰幼兒的生命健康造成損害,更使我國奶業發展陷入嚴重的困難和危機。此后,中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奶農和企業渡過難關,促進行業實現恢復性發展。其中,2008年底頒布實施的《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進養殖規模化、產銷一體化,加工布局優化、全行業標準化,以及規范市場競爭、完善質量標準體系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這3 年來,整個行業根據綱要文件精神,苦練內功,取得了許多突破。
目前,乳制品行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企業生產經營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利潤逐步增加,行業整體效益逐步好轉。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到2011年10月之前,乳制品行業的“奶牛良種覆蓋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單產水平接近5.5 t,100 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奶牛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左右;乳制品生產企業完成良好生產規范改造,基地自產生鮮乳與加工能力的比例達到70%以上;乳制品生產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應該說,完成這一目標的希望還是很大。不過,目前有些指標的完成情況還不夠理想,比如奶牛平均單產水平仍然偏低等。因此,乳制品企業仍應繼續按照綱要文件精神,加強對全產業鏈特別是原料奶生產環節的整頓與優化,為今后產業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從中經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報告看,2011年2季度,反映乳制品行業運行狀況的主要經濟指標都相對較好,從而支撐了景氣指數的上行,也使中經乳制品產業預警燈自2010年以來首次進入“綠燈區”。
如果我們把整個乳制品行業的全產業鏈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第一產業鏈(原料奶的生產)、第二產業鏈(乳制品的加工生產)和第三產業鏈(市場拓展與品牌塑造)。目前,這3 條產業鏈的發展態勢相對于過去3 年都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具體而言,在第一產業鏈中,奶牛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奶牛養殖規模化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全國100 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28%,比2005年提高了17 個百分點。機械化擠奶率達到87%,比2005年提高了36 個百分點。2011年上半年,奶牛的養殖規模、機械化擠奶率又有了新的增長。從市場表現看,生鮮乳市場已基本擺脫2008年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的頹勢,市場價格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升,從2009年8月到2011年5月,全國生鮮乳價格從每千克2.30 元提高到3.20 元,奶農養牛的積極性得到提振。
在第二產業鏈中,乳制品的產量和利潤等指標比2010年同期都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其中,2 季度,奶粉產量同比增長31%,液態奶產量同比增長12.3%。在原料奶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乳制品企業產量增長,效益增加,表明了企業自身的增長動力進一步加強,企業應對市場風險和克服成本壓力的能力有所提升。
在第三產業鏈中,2季度乳制品企業的銷售收入穩中有增,產銷基本平衡,市場需求穩步回升。
總體來說,目前,乳制品行業全產業鏈的發展狀態可以歸結為“三個增長、一個回升”,即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穩步增長,乳制品產量穩步增長,乳制品消費穩步增長,生鮮乳收購價格穩步回升。這表明乳制品行業實現了在恢復中發展,在整頓中提高。
盡管乳制品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成本壓力增大,出口前景不樂觀等難題,但隨著國內消費者信心的進一步恢復,國內消費需求量的增加,2011年下半年,乳制品行業將會朝著更加健康的道路邁進。
從宏觀上看,首先,乳制品行業的發展有很好的政策環境。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對規模化養殖的補貼力度,對奶牛良種、奶業基建等有資金上的補貼和政策上的扶持,這有利于產業發展。其次,我國有13 億人口,而當前乳制品人均占有量還比較低,市場潛力還比較大。再次,我國發展乳制品產業的資源比較豐富。因此,今后整個行業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從行業自身的發展基礎來看,經過近3 年來的整頓,整個行業的生產和消費穩定增長,2010年全國奶牛存欄量和牛奶產量分別比2006年增長17.9%和11.9%。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國家已經累計扶持1 946 個奶牛養殖場和小區,組織創建奶牛標準化示范場410 個。全國13 503 個奶站全部納入監管,比清理整頓前減少6 890 個,減幅達到34%,奶站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邁上新臺階。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自2009年以來,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3.3 萬批次,其中奶站2.6 萬批次,運輸車7 000 批次,三聚氰胺檢測值全部符合國家管理限量值規定,未檢出皮革水解蛋白、堿類物質等違禁添加物,總體情況良好。乳制品企業清理整頓有序推進,到2011年3月底,全國1 176 家乳制品企業中,通過生產許可重審的企業有643家,停產整改的107 家,未通過審核的426 家,企業數量減少45%,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改善乳制品質量安全狀況。此外,奶業法規和標準不斷健全完善,推動乳制品行業逐步走上有法可依和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隨著我國奶業總體水平的向好發展,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較2008年有大幅提高,消費者信心預期在下半年進一步恢復,將有利于市場的開拓。中國奶業協會安徽乳制品市場促銷問卷調查數據表明,被調查人群中有62%的消費者對當前乳制品質量安全情況基本放心,27%表示很放心,只有11%的人對乳品質量安全表示懷疑和不放心,這表明消費者認為當前乳制品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這為今后我國奶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和自身條件相對有利,整個行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乳制品企業應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變,實現從數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