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蓮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交通運輸局)
基于交通布局的區域物流規劃方法
楊慶蓮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交通運輸局)
摘 要:通過首先分析物流園區布局規劃的原則和主要影響因素,然后分析區域物流結點選址的影響因素,最后以哈爾濱物流園區總體布局規劃為例,驗證了文章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交通布局;區域物流;規劃方法
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強化,國際產業轉移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提高,新興產業、服務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正在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國際資本的投資指向也相應地從具有單一優勢的地區轉變為具有綜合優勢的區域。在發揮區域條件、生產要素、基礎設施、產業基礎優勢的同時,也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積極利用國外資源,拓展國際市場,著力提升產業結構水平。制定合理的區域發展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
一方面,傳統貨運業開始自發的產業集聚,一大批本地物流企業迅速成長,經營規模逐漸擴張,并開始在省內及國內產生一定影響力,與此相對應,服務于區域和市區的貨物集散中心(貨運網點)規模與日俱增,普遍開始尋求擴容。
我國比較常見的幾種物流結點分別為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其中,物流園區是多家與物流相關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主要由政府出資組織規劃建設,政府起主導作用;物流中心是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是大型物流設施,功能介于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一般也由政府出資組織規劃建設,政府起主導作用;而配送中心則多為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組織建設,功能以倉儲、流通加工和高水平配送為主。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級模式的合理建設和互補不僅能夠適應城市物流體系的不斷擴張,而且能夠滿足多批次、小批量、多樣化、高速度的物流服務。

表1 區域物流結點的服務范圍
2.2.1 區位因素
(1)與區域、城市總體規劃及區域、城市路網規劃相協調;(2)靠近物流生成地;(3)靠近交通主樞紐,與多種運輸方式相銜接;(4)追求較低的地價區位;(5)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勞動力供給;(6)道路通達性好;(7)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2.2.2 非區位因素
(1)依托市場群;(2)依托骨干企業;(3)與城市的產業布局相適應;(4)整合現有物流資源。
(1)著眼全局,與區域總體規劃協調并進。本著立足哈爾濱、服務黑龍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目標,建成黑龍江物流樞紐,形成以哈爾濱為龍頭的中轉樞紐、從國際物流—哈爾濱物流—黑龍江物流的雙向物流鏈。
(2)發揮交通樞紐優勢,增強物流輻射范圍。充分考慮城市的發展軸線,結合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物流結點的選址要依托主要交通干線,保證物流結點良好的通達性。
(3)整合存量資源,發揮整體優勢。以面向區域的物流為規劃重點,以面向市場的物流為規劃次重點,并兼顧市區構筑和周邊縣市規劃城鄉物流,新建、擴建或者整合一些物流結點,根據物流實際需求布點設置物流結點。形成區域物流、市域物流、城市物流一體化的現代物流圈和暢通高效的物流體系。
(4)立足腹地經濟,挖掘物流潛力,確定物流結點服務范圍。根據區域和市域的產業結構、產業特色、物流量需求、交通區位條件確定物流中心的服務范圍、建設規模、核心功能和建設措施。根據產業結構確定物流結點指標,如農業物流需求量大的地區建設以集貨、運輸、流通加工為主要功能的物流結點;生產制造企業物流需求量大的地區建設以為企業提供原材料供應、訂單處理、產品儲存運輸為主要服務的物流結點;直接面向顧客的零售商則需要以采購、分揀、包裝、配送等為主要功能的物流結點。產業特色則決定了物流中心服務的產品對象和核心功能;交通區位條件直接決定了運輸方式和運輸的便利性與快據性,是物流結點選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于國慶;何朝平.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物流業務外包效應[J].物流科技,2006,(2).
[2]司景萍,林麗華.公路運輸業向物流業轉化的探討[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02,(4).
[3]李志.運輸線路優化問題的最小路集算法[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5,(6).
[4]劉曉嵐,黃新建,金明東.仿真技術在企業庫存管理中的應用[J].鐵道物資科學管理,2003,(5).
[5]宋伯慧,王耀球.裝卸搬運設備配置優化研究[J].物流技術,2006,(7).
中圖分類號:U492
C
1008-3383(2011)06-0276-01
收稿日期:2011-03-11
作者簡介:楊慶蓮(1979-),女,黑龍江省林口縣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