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一珉
狼又來了嗎?
文/周一珉
應冷靜分析形勢變化,在防止政策走偏的同時,把握住全球資源重新配置帶來的戰略機遇
隨著美國國債風波的蔓延,標準普爾首次下調美國國債信用評級,加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擴散,再一次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受此影響,8月8日,全球股市經歷了“黑色星期一”,黃金等貴重金屬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市場避險情緒明顯上升。到底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這些變化對浙江經濟發展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猜想一: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但二次探底可能性較小。受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自2009年起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陸續呈現復蘇跡象,主要經濟指標趨于回升,但全球經濟新的內生增長機制遠未形成,經濟結構失衡現象依然突出。隨著刺激政策到期,歐美債務危機加劇,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預計將會有所放緩。但另一方面,當前歐美債務危機總體上仍處于可控范圍,主要經濟指標并未出現明顯下滑,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較小。
猜想二:貨幣政策陷入兩難,政策微調可能性逐漸增大。國際方面,美聯儲在近期發表的一份申明中宣稱,將至少維持當前低利率至2013年中,眾多專家機構紛紛猜測美聯儲將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 E3),以刺激經濟發展。國內方面,今年我國已連續三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按住信貸快速增長“牛頭”的同時,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開始顯現。而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背景下,熱錢流入壓力也將制約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預計我國貨幣政策節奏、力度將有所微調,加息決策將更加謹慎。
猜想三:物價總水平將持續高位運行,但總體仍處于可控區間。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形勢時提出要“堅決防止物價過快上漲”已轉變為近期分析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會議時的“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措辭的變化從一個側
面反映出中央對于通脹容忍度的提高和對國內外疊加因素影響的考量。而受國內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翹尾因素減弱等因素影響,當前物價快速上漲的趨勢有望得到遏制,年內物價上漲的拐點即將出現。
猜想四:匯率和市場壓力加大,浙江出口形勢亟需關注。1-6月浙江出口貿易同比增長22.3%,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17.4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民幣快速升值對企業利潤的擠壓,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外需市場恢復低于預期,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再次抬頭,浙江出口下行風險逐漸累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訂單呈現明顯短小化跡象。
猜想五:政策和市場雙重制約加劇,中小企業生存壓力更加凸顯。據全省重點工業企業調查顯示,二季度中小企業效益同比下降的占比超過三成,設備利用率大于70%的占比僅為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下階段國內政策進入微調期的概率逐漸加大,中小企業面臨的政策環境更趨復雜,經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的矛盾將進一步顯現。

面對新一輪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們更應冷靜分析形勢變化,在防止政策走偏的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把握住全球資源重新配置帶來的戰略機遇。
首先,應將擴大內需戰略提高至更高的高度。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分別實際增長7.1%和9.3%,低于去年同期增速和GDP增速,實現“兩個同步”的目標要求仍需政策加力。其次,應把握“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戰略機遇。短期內美國國債違約風險較小,但中長期信用下降將促使全球資源重新配置,浙江應繼續推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支持省內企業參與境外投資,拓展品牌、營銷等渠道。此外,應進一步改變以往偏重于行政性辦法應對經濟減速的調控方式,從中長期的角度通過制度建設實現“放水養魚”的政策效果,切實環境企業經營環境,減輕負擔,增強微觀主體創新意愿和競爭能力。
(供稿: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