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蕾王佳麗
浙江省人口紅利狀況及收獲途徑
文/張蕾王佳麗

從總扶養比數值來看,浙江自1990年以來一直處于人口紅利期。未來應致力于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發展第三方和雇員組織、收獲老年人口紅利,從而收獲人口紅利
目前,中國仍處于勞動力比重比較高的人口紅利視窗期。對浙江省而言,從圖1來看,從1978年到2009年期間,浙江省人口已完成了人口轉變,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8年的12.34‰下降為2009年的4.63‰,降幅明顯,2003年時人口增長率下降到最低值3.28‰。由圖1可明顯看出,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降低主要源于出生率的持續下降。自1978年開始,浙江省人口死亡率穩定維持在較低水平,略高于5‰,自然增長率的曲線波動狀況與出生率曲線波動狀況呈現高度一致。可見,浙江省已完成了人口轉變的過程,浙江省人口進入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時期。
在對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進行數量界定時,陳友華(2005)選擇1957年瑞典生命表人口作為標準人口,來判斷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的判別標準。以65歲作為老年起始年齡為標準,總扶養比小于53%時人口類型被認為處于人口紅利期,總扶養比大于59%時人口類型被認為處于人口負債期,總扶養比處于53%和59%之間時人口類型被認為處于盈虧平衡期。
浙江省1990-2008年人口扶養比構成(總撫養比由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兩部分組成)見圖2所示,該組數據中老年扶養比是按照65歲以上老人進行的統計。其中,少兒扶養比和總扶養比在整體上均呈遞減趨勢,而老年扶養比呈現遞增態勢。少兒扶養比遞減速度快于老年扶養比的遞增速度,總扶養比隨時間推移呈遞減趨勢。從總扶養比數值來看,浙江省自1990年開始一直處于人口紅利期;若從少兒扶養比、老年扶養比和總扶養比三個指標綜合來看,2000年以后一直處于人口暴利期。
同時,對比1990年以來浙江省、長三角及全國的人口扶養比構成,可明顯看到,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中,浙江省人口總扶養比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扶養比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與長三角平均水平比較,浙江省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扶養比一直低于長三角平均水平,少兒扶養比一直高于長三角平均水平。可見,與全國水平比較,浙江省屬于較早進入人口轉變的區域,老年扶養比較高,少兒扶養比較低;但在長三角地區,浙江省仍屬于人口轉變較慢區域,少兒扶養比較高,老年扶養比較低。
由于總撫養比由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兩部分組成,與人口紅利相對應,存在著少兒人口紅利和老年人口紅利。少兒人口紅利,即為少年兒童人口負擔輕,而老年人口紅利即為老年人口負擔輕。少年兒童人口紅利,實際上是由人類以往對生育(數量)投資不足轉化而來的(減少數量為更替生育率與實際生育率兩者之間的差額),這可看作是對未來的一種透支或預支,就好象時下流行的負債消費一樣,其結果必然是加重了未來人口的負擔。老年人口紅利實際上是人類以往對生育 (數量)的過度投資后在現時的一種收益或回報。
目前在人口紅利外延的認識及測量上,一種觀點認為,人口紅利就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上升,總撫養比下降,進而有利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另一種觀點認為人口紅利不僅僅是人口結構轉變所帶來的勞動力數量、比例的增加以及人均收入的增加(第一人口紅利),更為重要的是隨之產生的社會儲蓄、投資、消費、人力資本增加等。

Lee 和 Mason(2006、2007)提出人口老齡化將會產生第二人口紅利。其觀點為,進入老齡化階段后,由于勞動年齡人口為退休而積累資產的動機增加了儲蓄,整個社會的財富增加,而有效勞動力數量下降,從而提高了每個勞動人口的生產資本,單位平均資本收入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并且會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繼續推動經濟增長。顯然,與第一人口紅利相比,第二個人口紅利基于年齡結構變化對財富創造過程的影響。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
浙江省自2003年以來老年人口持續上升,從2003年的619萬人上升到2009年的765萬,增長快速,而其中杭州市、溫州市、寧波市、臺州市是老年人口規模最大四個城市。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人口預期壽命已經從1982年的67.8歲提高到2005年的73.0歲,浙江省平均預期壽命從71.78歲上升到2000年74.7歲。在健康壽命延長的條件下,老年人不啻寶貴的人力資源,并擁有勞動力市場所需要的人力資本,因此第二次人口紅利從勞動力供給和人力資本積累的角度來觀察,具有顯著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有效實施,成功地使當今中國能夠獲得了“人口控制紅利”和“人口教育紅利”(胡鞍鋼,2007)。浙江省也在收獲著“人口控制紅利”和“人口教育紅利”。但與此同時,更應該看到:(1)“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相對短暫的歷史機遇。在人口轉變的早期和晚期,將出現人口負債;只有在人口轉變的中期,人口紅利才會出現。(2)伴隨著人口的遷移與流動,人口紅利或人口負債也會在國家和地區間發生轉移。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通過青壯年源源不斷的流入,保證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充足的廉價勞動力的供給,即分享了其他地區的人口紅利。浙江省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地區,需充分把握人口遷移和流動所帶來的人口紅利,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應當看到,人口紅利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機會窗口”和戰略機遇,并不是可以自動地獲取。能否抓住機遇,把潛在優勢變成現實,取決于一個地區的發展戰略選擇和政策措施安排。政府應該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來滿足人口紅利發揮作用的條件,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提高勞動力素質。短期看,勞動力的低成本可以支持經濟的發展,但長期看,勞動力的低成本必然是低勞動力素質和低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反映,它無疑將阻礙經濟的發展。低成本勞動力的創造力也相對較低。經濟發展要依靠人力資本,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勞動者的素質特別是適齡勞動人口的素質,這是利用紅利期的到來、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就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而言,應加快擴大和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規模和水平,通過普遍提高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使“人口紅利”效應最大化。
——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促進城鄉勞動力自由流動可以改善勞動力的配置效率,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農村勞動力人口不斷合理地向城市轉移,加快城市化進程。這樣,既有利于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又有利于緩解城市老齡化,降低城市人口的總負擔系數,有效優化城鄉人口結構。對于浙江省城市體系來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形成不同的支柱產業,只有各種產業的均衡發展才不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從而使得經濟協調發展。
——發展第三方和雇員組織。第三方組織在完善勞動力市場功能中有著重要作用。應加快就業服務機構發展的步伐,重視勞動力就業信息渠道建設。在處理勞資關系中,探索建立第三方主導協調勞資關系模式。
——收獲老年人口紅利。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作為人口轉變結果的不同年齡組之間比例關系變化的反映,還是人口預期壽命提高的結果。把身體健康因素與人力資本積累(包括教育、培訓和干中學)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建構起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以及和諧老齡化的政策支持體系。從低處看,健康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可以減輕自己對家人和社會的服務與醫療的負擔;從高處看,積極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還可以繼續創造社會財富,為家庭和社會作出貢獻。
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