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揭建成
事業單位建設需要戰略管理
文/揭建成

惟有通過戰略管理,使事業單位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變化相適應,形成特有的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戰略管理是指組織確定其使命,根據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設定組織的戰略目標,為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和實現進行謀劃,并依靠組織內部能力將這種謀劃和決策付諸實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控制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戰略管理包括戰略制定(包含戰略分析和戰略決策)、戰略實施和戰略評價。戰略管理已在企業界廣泛實踐,事業單位開展戰略管理還處于學習探索階段。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事業單位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和不確定,開展戰略管理研究十分必要。
對戰略管理的認識不夠。一是戰略意識比較缺乏。不少人認為事業單位沒有必要開展戰略管理,也有人認為事業單位當務之急是“搞營銷”、“接項目”,等業務做大了才有戰略管理的必要,干部職工乃至部分領導未認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對戰略管理的認識不全面。廣大干部職工對什么是戰略管理、為什么要開展戰略管理、怎么樣開展戰略管理等問題缺乏認識,對戰略發展規劃與業務規劃的聯系和區別等不甚了解,對開展戰略管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估計不足,對戰略管理缺乏信心。三是戰略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較缺乏。雖然部分思想意識超前的事業單位管理者能認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在不斷地思考著單位的發展戰略方向,但在戰略決策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僅憑自身的行業經驗和判斷來進行決策,制定和實施戰略都還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
戰略定位和目標不清晰。一是戰略定位過于模糊寬泛。多數事業單位的戰略定位比較模糊,還停留在口號式的表述,如“面向政府”、“服務社會”等,缺乏對行業、產品、目標市場、發展路徑的清晰定位,而戰略定位模糊寬泛必然導致資源分散配置,不利于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二是缺乏遠景目標。優秀的組織由于有遠景發展戰略目標,干部職工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很多事業單位沒有經歷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戰略定位的缺失、遠景目標的缺乏也就“理所當然”。缺乏遠景發展戰略目標往往導致管理混亂、內耗大、事端多,最終導致產品與服務品質低下,優秀人才流失嚴重。三是目標體系不完整。戰略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建立戰略目標體系,并在這個體系中層層往下分解目標,落實責任。但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目標體系非常單一,只有如收入、利潤及一些具體事務性目標,缺乏影響組織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體系,如客戶滿意度、品牌知名度、市場占有率、工作流程改善、干部職工學習成長等。單一的目標體系使職工乃至管理層更多地關注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單位的長遠發展。
戰略性人才缺乏。對事業單位而言,戰略性人才主要包括高層次專業管理人員、行業領軍人物、業務骨干等。事業單位傳統上存在重技術、輕管理的觀念,純管理人員(缺乏技術背景的專業管理人員)難以獲得認可,在專業晉級和發展空間上都非常有限,導致專業管理人員非常缺乏。同時傳統事業單位管理部門以事務性的工作為主,管理人員往往不具備專業管理知識和技能,只能從事操作層面的事務,無法開展戰略層面的工作。由于事業單位各類專業人才的開發、培養不夠,優秀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導致人員總量過剩與結構性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行業領軍人才、業務骨干非常缺乏。而開展戰略管理不僅需要戰略分析、戰略規劃編制、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控制等方面的高層次專業管理人員,而且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行業內的領軍人才和業務骨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如研究與開發、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關鍵人才等,這都是影響戰略成敗的關鍵因素。
戰略執行力不高。相對來說,戰略執行比制定更復雜,其影響因素也更多,戰略執行力不高是事業單位戰略管理中比較普遍的問題。一是缺乏戰略共識。由于在戰略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調動各部門中層領導、基層職工的參與熱情,缺乏廣泛的討論,實施過程中又缺乏戰略宣傳、解釋,使得戰略往往只能反映領導層的意圖,但單位內部缺乏共識,合力難以形成。二是戰略協同不夠。在戰略執行過程中,必須資源配置、組織結構、制度建設、人員技能和共同價值觀與戰略的協同,才能提高戰略執行力。然而,很多事業單位往往比較注重制定戰略,對于戰略規劃完成后如何將戰略細化為各部門日常工作的問題缺乏考慮,日常經營與戰略脫節,組織架構、運營重心、人力資源、單位文化等未與戰略相匹配,導致戰略無法“落地”。三是戰略控制不到位。有效地執行戰略必須有良好的控制系統,否則戰略進程就有可能會逐漸偏離事先設定的軌道,戰略也會因得不到及時的修正和調整而過時,最終導致戰略執行失效。大多數事業單位目前缺乏有效的業績考核和獎懲激勵系統,沒有把職工利益與單位期望得到的戰略結果相銜接,戰略往往在執行過程中變形、走樣。
高度重視戰略管理。事業單位領導層應認識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事業單位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而且變化迅速,開展戰略管理已十分必要和緊迫,惟有通過戰略管理,使單位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變化相適應,并根據單位的資源能力,確定業務領域,選擇發展方向,強化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形成自身特有的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事業單位既要充分認識到戰略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且自身戰略管理工作基礎薄弱、缺乏專業人才等不利因素,又要認識到戰略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踐,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和操作方法,只要領導層思想上高度重視,借助外部專業力量,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合理安排、方法得當,是可以取得成功的。當然,成功的戰略管理離不開對戰略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尤其是領導層要加強戰略管理知識的學習,培養戰略思維,掌握戰略管理方法和技能。
加速戰略性人才培養。由于戰略性人才的專業素質、工作技能及經驗方面都要優于一般人員,這樣的人才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非常稀缺。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到戰略性人才的重要性,把戰略性人才與一般性人才區分開來,提高其地位和待遇,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考慮到事業單位的薪資待遇水平與市場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關鍵人才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和鍛煉才能適應工作,所以內部選拔培養戰略性人才是比較現實的做法。事業單位要按照“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要求”的原則,給優秀戰略性人才晉升機會,也可根據單位需要,讓優秀戰略性人才通過課題研究、項目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鍛煉,使其在實際工作的鍛煉中快速成長。而對于內部不具備條件培養的戰略性人才,事業單位應通過對崗位要求與人員能力間差距進行評估,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或者與專業機構合作,借助專業機構的力量培養鍛煉戰略性人才,如事業單位借助專業咨詢公司的力量開展戰略發展規劃咨詢,抽調內部人員與咨詢公司組建聯合工作組,培養戰略管理人才。
編制發展戰略規劃。領導班子要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就編制發展戰略規劃的目的意義,單位戰略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同時,要充分動員,調動各部門、各層次人員的參與熱情,整合吸收全員智慧,形成合力。由于戰略管理工作意義重大、涉及面廣、難度大,且大部分事業單位戰略管理工作基礎薄弱、人才缺乏,戰略規劃的技能和經驗嚴重不足,因此,事業單位應借助專業管理咨詢公司的力量,成立聯合工作組,內外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完成戰略規劃編制。
提升戰略執行力。一是加強戰略溝通。在內部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通過溝通形成對單位發展戰略的共同理解和認識,避免形成反對單位戰略的“小團體”,爭取獲得最大范圍的支持和認同。二是提高戰略協同性。戰略協同的關鍵在于實現經營活動與戰略的匹配,包括運營協同和組織協同。在運營協同方面,事業單位要把戰略目標細化,日常工作的重點圍繞戰略展開,把單位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戰略重點業務,并按照戰略的要求理順工作流程,保障業務的順暢、高效運轉;在組織協同方面,要實現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及單位文化與戰略的匹配。三是構建獎懲激勵機制。事業單位要將戰略目標分解為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的衡量指標,從而形成一個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全面業績衡量指標體系,基于全面業績衡量指標體系制定績效考核辦法,把干部職工的利益(收入、晉升資格等)與單位期望得到的戰略結果相銜接,保障戰略有效執行。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