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家福
以城鄉統籌為契機 積極發展生態工業
文/胡家福

發展生態工業一直是淳安縣的堅定態度和戰略決策。但從現實看,淳安發展生態工業面臨著以下制約因素:一是節能指標約束。為了保護千島湖,淳安早在1995年就開始關停淘汰鋼鐵、化工、化肥、農藥、造紙、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2008年之后,已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高能耗企業。淳安萬元GDP能耗只有0.41噸標準煤,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60%,節能空間已微乎其微。雖然杭州市政府在安排淳安“十二五”節能指標時已經特殊照顧了,但要完成目標仍然非常艱難。同時,一般工業項目和高星級酒店項目的能耗水平都大大超過淳安目前的萬元GDP能耗水平,上這些項目都會推高淳安的綜合能耗水平,會出現萬元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嚴峻局面。
二是土地供應不足。淳安縣經濟開發區剩余的工業用地已不足千畝,加上土地征用、開挖平整、基本農田、規劃調整等因素限制,目前真正可供出讓的更少;文昌工業區塊工業用地不足2000畝,并且目前還不能供地;鄉鎮工業功能區由于布局分散、面積較小、交通不便,加上基本農田、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到位,目前真正可供土地也很少。好多工業招商引資項目和本土企業搬遷擴建用地都無法滿足,同時農轉用指標不足也限制了土地供應。
三是產業配套欠缺。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考慮,淳安沒有印染和電鍍企業。雖然織造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只是未經印染、整理的半成品布,不能直接面向服裝廠和終端市場銷售,不具備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自主銷售的條件,影響行業的做大做強。機械制造業也是同樣,由于缺少電鍍環節,要反復運輸,增加生產成本、延長生產周期,也導致諸如紫光網絡等企業不能把全部生產基地落戶淳安。
發展生態工業,可以為新型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財力支撐、為城鎮服務業發展集聚人氣。面對發展現實的挑戰,淳安縣進一步加快生態工業發展:一是要按照工業發展和城鄉統籌的需要,進一步拓展工業發展平臺。在經濟開發區,一方面要盡量多規劃工業用地,盡量向邊緣地區擴展工業用地;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近期辦工廠、遠期辦三產的用地和建房模式,既避免先辦廠后拆遷的矛盾,又解決新城人氣不足、避免建造空城的問題。在大地或石林等區域規劃一個水飲料生產基地。盡快啟動建設左口新經濟園區,并在汾口、威坪、姜家、臨岐、大墅五大中心鎮及有條件的鄉鎮規劃工業功能區。
二是要調動各方發展生態工業積極性。一方面,通過繼續執行并完善現有的鄉鎮領導干部工作業績考核、工業目標責任制考核等制度,制定地稅收入超基數部分全部返還鄉鎮等政策,調動鄉鎮發展生態工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借鑒重慶市大力發展微型企業的做法,通過提高標準廠房建設的財政補助標準,鼓勵鄉鎮、開發區快速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優惠分割出租,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以及本地有志于工業發展的各界人士在淳安創辦工業企業。
三是要扶持優勢產業發展。從淳安的交通地理條件、生態保護要求、節能指標約束等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食品飲料業作為優勢產業,加以重點扶持發展。對這些生態工業產業加大技術改造、項目投資的獎勵力度,在發明專利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獎勵,在規劃審批、土地出讓等基本建設審批環節簡化手續、壓縮時間、加快速度,并將企業地方稅收超上年部分全部獎勵給企業。近期,尤其應扶持先芯科技、清正生物、美澳生物、伊斯特塑料、康盛股份、豐凱實業、野嬌嬌食品等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力爭引進2—3家大型水飲料企業,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水業基地。
淳安縣經濟貿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