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這次并不是天王郭富城的勁爆舞曲,而是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方案的最終出爐。自不待言,方案剛一出爐便引來熱議無數。
11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本次公布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深交所將在吸收各界意見與建議之后,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待正式方案公布后,深交所還將根據方案的有關內容對《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涉及退市的章節和條款進行修訂。最后,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才會正式實施。
《方案》的出爐意味著創業板在退市制度的改革上走出關鍵一步,劍指現行退市制度中存在的退市效率低、退市難現象突出、上市公司“停而不退”、“殼資源”炒作盛行等一系列問題,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兩個退市條件、取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等亮點。
亮點一:增加兩個反映公司規范運作情況和市場效率的退市條件。一是“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即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二是“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即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
亮點二:縮短了“凈資產為負”和“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于100萬股”兩個退市條件的退市時間。一旦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公司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暫停上市;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終止上市,退市時間分別縮短一年和半年。一旦出現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于100萬股情形一次,即告終止上市,而原本為兩次。
亮點三:取消了現行的“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轉而實施“強化退市信息披露,及時提示退市風險”和“深化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充分揭示退市風險”兩大措施。此舉能夠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同時充分揭示退市風險。
讓創業板“動起來”
“動起來”……這次并不是天王郭富城的勁爆舞曲,而是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方案的最終出爐。自不待言,方案剛一出爐便引來熱議無數。
11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本次公布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深交所將在吸收各界意見與建議之后,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待正式方案公布后,深交所還將根據方案的有關內容對《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涉及退市的章節和條款進行修訂。最后,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才會正式實施。
《方案》的出爐意味著創業板在退市制度的改革上走出關鍵一步,劍指現行退市制度中存在的退市效率低、退市難現象突出、上市公司“停而不退”、“殼資源”炒作盛行等一系列問題,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兩個退市條件、取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等亮點。
亮點一:增加兩個反映公司規范運作情況和市場效率的退市條件。一是“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即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二是“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即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
亮點二:縮短了“凈資產為負”和“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于100萬股”兩個退市條件的退市時間。一旦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公司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暫停上市;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終止上市,退市時間分別縮短一年和半年。一旦出現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于100萬股情形一次,即告終止上市,而原本為兩次。
亮點三:取消了現行的“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方式,轉而實施“強化退市信息披露,及時提示退市風險”和“深化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充分揭示退市風險”兩大措施。此舉能夠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同時充分揭示退市風險。
亮點四:設立退市整理板塊。公司終止上市前,給予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在此期間,將其股票移入“退市整理板”進行另板交易,其股票不再在創業板股票行情中顯示,股票交易漲跌幅限制仍為10%,交易期滿后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在“退市整理期”不再受理公司重組申請。
上帝在關上一扇窗戶的時候,又打開了另一扇窗戶。此次公布的《方案》的漏洞也是比較明顯的,因而受到了包括專家在內的多方質疑。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就擔心《方案》新增的兩個退市條件在執行過程中會遭遇諸多難題,“何種情況下為公開譴責?這會讓執行者遇到尺度把握空間。這種柔性強、執行難的細則容易產生糾紛,所以一定要對公開譴責制定細則”。而在譴責兩次之后,交易所很可能還要面對人情轟炸,這會是另一種負擔。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則針對“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將終止上市”這一條指出,“國內上市企業能夠有很多辦法,在20個交易日內提高股票成交價格,以回避意見稿中的這一條例。創業板中的投資者沒有太高的風險意識,普遍抱著投機的想法,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
以上兩位專家的質疑只是萬千種聲音的典型之一,尤其眾多網友對此次公布的《方案》確實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我們也應該相信,就是在這種慷慨激昂的碰撞中,創業板才能動得越來越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