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改恩,錢劍銳,邱國平,何鐵海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 寧波 315101)
臺灣大青棗 (Zizyphus mauritianaLam.)別名印度棗、毛葉棗,為鼠李科棗屬植物,常綠小喬木,原產印度,引入我國臺灣后經品種多代改良選育而成為經濟栽培果樹。臺灣大青棗果實大且口感清脆細膩,其莖、枝、花,甚至樹葉、樹皮均有極高的利用價值,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優良水果品種[1-2],在福建、廣西等省份已有大面積栽培。為進一步豐富寧波當地水果栽培種類,優化水果產業結構,彌補春節后當地 新鮮水果供應空白,2010年,寧波市鄞州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從臺州引進了高郎1號和翠蜜2個大青棗品種。在采用雙層塑料大棚條件下,經過1年的引種試栽,2個大青棗品種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同時,結合福建等地臺灣大青棗栽培技術,提出適宜當地設施栽培臺灣大青棗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試種地點選擇在立地條件基本一致,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寧波市鄞州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基地雙層塑料大棚內,雙層塑料大棚為鋼架設施大棚,棚高4.1 m,寬6 m,長60 m,內外膜間距0.35 m,設施大棚為南北走向。大青棗品種為2010年3月從臺州引進的2年生高郎1號和翠蜜,2個大青棗品種的砧木均為酸棗。種植株行距均為4 m×6 m。
在果實成熟期,統計2個品種的株產并隨機采摘每個品種果實45個,用電子天平稱量每個品種的單果重。縱徑和橫徑用游標卡尺測定,并計算果形指數 (果形指數 =縱經/橫徑),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式糖度計測定,型號:MS-01095-00。
從表1中2個大青棗的主要物候期可以看出,在寧波市鄞州區,臺灣大青棗在6月下旬,部分花蕾開始開放,是其始花期;8月下旬至9月初,絕大部分花蕾開放,達到盛花期,10月中旬,花蕾基本開放完畢,是其末花期。果實成熟期以80%以上的果實表皮由綠色轉為淡綠色或淡黃色為基準,2個大青棗品種均于翌年2月下旬成熟。大青棗高郎1號的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均比翠蜜提前7 d左右,而其成熟期2個品種基本一致。

表1 2個臺灣大青棗品種在寧波的花期和果實成熟期
試驗結果 (表2)表明,2個大青棗品種均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樹勢中強,生長良好,且都有花粉。高郎1號平均株產18 kg,翠蜜平均株產15 kg,在設施栽培嚴格控制樹勢和產量的情況下,均表現為較好的豐產性,且生理落果較少。但2個大青棗品種,在寧波地區雙層薄膜設施栽培條件下,均表現為極易感染灰霉病,尤其是 高郎1號品種,發病率為90%,病情指數為0.65;翠蜜品種灰霉病發病率相對較低,發病率為45%,病情指數為0.18,相對高郎1號品種,具有稍強的抗病性。

表2 2個臺灣大青棗品種在寧波的適應性、豐產性和抗病性
從表3可以看出,2個大青棗品種的平均單果重都在60 g以上,高郎1號和翠蜜平均單果重分別達到66.84 g和62.53 g,且最高單果重也都在90 g以上。高郎1號和翠蜜2個品種的果形指數分別為1.28和1.13,均屬于長圓形果實,尤其是高郎1號品種,是典型的長圓形果實。

表3 2個大青棗品種果實的外觀品質
從表4中2個大青棗果實的內在品質測定結果得知,高郎1號 和翠蜜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別達到16.8%和16.1%,顯著高于先前關于此2個大青棗品種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在10%~12%的報道,其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可以達到19.2%和18.8%。高郎1號品種的果肉為淡黃色,肉質脆甜,而翠蜜品種的果肉為乳白色,肉質疏松爽口。

表4 2個大青棗品種果實的內在品質
2年生的臺灣大青棗,在采收完畢后,3月至4月份在主干嫁接口以上15~18 cm處鋸斷更新。當側枝抽發后,選生長位置良好、分布均勻、健壯的3~4條側枝留作主干,用竹竿綁縛導向四周,成開心形,同時及時抹除其它新生側枝,以促進新主干生長快速和健壯。主干長成后,使兩側斜生分枝,分枝再生小分枝,小枝葉腋著生花穗,7~10月開花結果。
花后5~10 d和15 d,是落花落果的高峰期,主要是由于樹體貯藏營養不足、雌雄蕊發育不全和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的。此時應加強肥水管理,花期放蜂或掛腐肉引誘昆蟲輔助授粉,同時葉面噴施0.2﹪的硼砂促進受精結實,每隔15~20 d噴1次,連噴3~4次。另外,在開花的9-10月,及時摘除側枝頂芽,也是防止落花落果的有效措施。硬核期是另一個落花落果高峰期,主要是因為此時一邊抽稍,一邊開花結果,養分大量消耗,導致營養供應不足造成的。此時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應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同時用10 mg·L-1的奈乙酸葉面噴施,可防止落花落果,也可抑制新梢旺長。
疏除過多的花和幼果,減少養分消耗,以提高果實品質。在盛花期應疏除花量1/3~1/2的花序,主要疏除枝條基部 (5朵花以內的花序)和末端的花序,以增大果實發育。花后1個月左右,對每個花序留1~2個果進行疏果,以每4~5片葉留1個果為宜。
高郎1號 和翠蜜抗灰霉病性能相對較差,尤其是高郎1號品種,極易感染灰霉病,因此,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應在設施大棚覆膜之前和每次下雨之后,進行一下藥物預防,可葉面噴施1 000倍的速克靈,或1 000倍的腐霉利,或1 000倍的施佳樂。
大青棗對低溫十分敏感,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5℃,低于15℃或高于40℃停止生長,8℃以下持續5 d,幼果受凍,0℃以下,枝葉受凍,-5℃以下,植株凍死。寧波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2℃。極端最低氣溫-11.1℃。單層薄膜設施大棚,由于逆溫現象的存在,在極端最低氣溫下,不僅不能起到保溫作用,反而會進一步加重大青棗凍害的發生。外膜高度3.5 m的普通雙層設施大棚,由于高度過低,蓄熱量不足,其保溫性能也相對較差。進一步提高雙層設施大棚高度,增強其保溫性能,是臺灣大青棗在寧波安全種植的前提。經研究得知,在寧波當雙層設施大棚的內膜高度提高到4 m,外膜高度提高到4.5 m時,其蓄熱性能明顯提高,保溫性能顯著增強,能夠有效避免大青棗凍害的發生。
[1]鄭少泉,黃愛萍,蔣瑞華.臺灣印度棗的品種與栽培 [J].福建農業科技,1999(3):20-22.
[2]胡正平,楊邦倫.棗與臺灣青棗良種簡介 [J].江西園藝,2001(4):17-21.
[3]姚立新,薛瑾,李穎岳,等.北京地區棚栽臺灣青棗豐產栽培措施研究 [J].吉林農業科學,2010,35(3):47-50.
[4]李學柱,羅建華,羅詩.五十種青棗開花著果特性及其調控 [J].中國南方果樹,2002,31(4):62-63.
[5]張義勇,劉海順.臺灣青棗北方日光溫室栽培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7(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