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潔,魯建棟,許發良,朱晨輝,林 海,賈惠娟
(1.浙江大學 果樹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9;2.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林業果蔬特產技術推廣站,浙江 嘉興 314051;3.嘉興市秀洲區信樂生態精品果業,浙江 嘉興 314051)
葡萄是全世界栽培最為廣泛的水果,品種繁多,品質各異。嘉興位于浙江省的北部,現有葡萄栽培面積約3 000 hm2,品種以藤稔和巨峰為主,約占總面積的80%。近年來,隨著設施栽培技術的發展,我國南方地區種植歐亞種葡萄的面積在不斷擴大,但優質高效除依靠精良的技術和精細的管理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適合的品種。通過對7個日本葡萄品種在嘉興地區避雨栽培下的生長結果特性的研究,以期篩選出適宜浙江等南方設施栽培的優良的大粒鮮食葡萄品種。
試驗在嘉興市秀州區葡萄試驗園內進行,試驗地年平均氣溫15.4℃,最高氣溫可達39℃,極端最低氣溫可達-9.8℃,無霜期約250 d,年降雨量為1 000~1 200 mm,土壤為粘質壤土,較瘠薄,表土層20~30 cm。
供試品種為歐美雜交種奧林匹亞、安云皇后、先鋒、高妻和歐亞種桃太郎、亞歷山大、比昂扣,以藤稔和紅地球分別作為歐美雜交種和歐亞種的對照品種。
2008年將供試品種定植在大棚內,株行距為1.8 m×3.0 m,架式為一字形架。開花前蓋塑料膜,果實采收后揭膜。試驗期間對樹體進行常規管理。連續2年 (2009-2010年)調查各品種的物候期、生長結果習性、果實經濟性狀和抗病性。性狀調查和評價參照 《果樹種質資源描述符》[1]進行。
由表1所示,引種的各葡萄品種萌芽期在3月中下旬,歐亞種遲于歐美雜交種,最早和最晚品種之間相差8~14 d。各品種之間果實成熟期相差很大,從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果實發育期從85 d到115 d。早熟品種有奧林匹亞和紫玉;中熟品種有安蕓皇后和先鋒;中晚熟品種有高妻、翠峰和亞歷山大;晚熟品種有桃太郎和比昂扣。經2年觀察,不同年份間葡萄萌芽期和始花期差異明顯;早熟品種的成熟期因氣候不同在年份間差異明顯,晚熟品種年份間差異不明顯。
如表2所示,翠峰和桃太郎的樹體生長勢強,奧林匹亞和比昂扣長勢弱,其余品種為中或偏強。各品種萌芽率及成枝率在80%~95%,歐美雜交種高于歐亞種。第1花序主要著生節位歐美雜交種大都在4~5節,歐亞種在5~6節。

表1 各葡萄品種的物候期表現

表2 各葡萄品種的生長結果習性表現
由表3可知,10個品種的風味都以酸甜為主。歐美雜交種肉質松軟,汁液偏多,而歐亞種肉質脆或較脆,汁液中或偏少。果穗除翠峰過大外,歐美雜交種在500 g左右,歐亞種在600 g左右。各品種果粒除比昂扣外,均在12 g以上。翠峰風味較單調,安云皇后著色不良,高妻果肉硬,汁液相對少。

表3 各葡萄品種的果實性狀表現
種植后第2年,歐美雜交種產量9.0~10.5 t·hm-2,歐亞種 6.0 ~7.5 t·hm-2(表 4);第 3年,各品種產量19.5~22.5 t·hm-2,但歐美雜交種中除奧林匹亞外,均需激素處理才能保證產量。田間觀察發現,先鋒和桃太郎葡萄,花期棚內濕度大,易感灰霉病,其他品種抗病性較強。

表4 引種葡萄品種產量和抗病性
在避雨栽培條件下,早熟品種奧林匹亞、中熟品種先鋒、中晚熟品種亞歷山大和晚熟品種比昂扣綜合性狀表現良好。歐美雜交種和歐亞種仍有裂果現象。裂果性是品種基因型與水分調節不當等外界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選擇不易裂果的品種,加強水分管理,將是解決裂果的關鍵措施。
[1]蒲富慎.果樹種質資源描述符 [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1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