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漢宗,夏嬌嬌
(浙江省青田縣農業局 土肥站,浙江 青田 323900)
青田縣地處浙江南部丘陵山區,20世紀80年代初第2次土壤普查結果顯示,236個水稻土樣有效磷含量平均值 22.55 mg·kg-1,幅度為 0.5~155 mg·kg-1,其中 >15 mg·kg-1樣品數 139 個,占總樣品數的58.89%,5~15 mg·kg-1樣品數80個,占總樣品數的33.89%, <5 mg·kg-1樣品數17個,占總樣品數的7.2%,結合水稻生長需磷情況,青田縣的水稻土有效養分含量定位為缺磷。
在推廣因土定產、以產定氮、因缺補缺、高產栽培為主要技術內容的配方施肥技術時,把增施磷肥作為因缺補缺的技術進行了大力推廣,并取得顯著成效。
2009年實施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又跟綜分析了267個水稻土樣品,有效磷含量平均值 74.07 mg·kg-1,其中有效磷 > 15 mg·kg-1樣品數221個,占分析樣品總數的82.77%,5~15 mg·kg-1樣品數 37個,占分析樣品總數的13.85%,<5 mg·kg-1樣品數9個,占分析樣品總數的3.37%。可見,青田縣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平均比第2次土壤普查增加51.52 mg·kg-1,少數田塊出現磷富集化現象。
為了獲得當前單季雜交稻磷肥最佳施肥量,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磷肥施肥指標體系,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實現糧食生產節本增效,服務生態示范縣創建工作,于2009-2010年進行了單季雜交稻磷肥肥效試驗。現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崗下村周冠雄等戶的水稻田上進行。
參試肥料品種有12%鈣鎂磷肥 (金山集團有限公司),12%過磷酸鈣 (浙江銘隆化工有限公司),46.3%尿素 (衢州化工廠),60%氯化鉀(俄羅斯),有機無機復混肥 (N、P2O5、K2O分別為7%、4%和4%,有機質20%,浙江銘隆化工有限公司)。
崗下村周冠雄戶水稻田為空閑田,堿解氮174 mg·kg-1,有效磷 41.0 mg·kg-1,速效鉀116 mg·kg-1,有機質 34 g·kg-1,pH 值 4.67。
坑邊村周國光戶水稻田為空閑田,堿解氮179 mg·kg-1,有效磷 27.5 mg·kg-1,速效鉀85 mg·kg-1,有機質 40 g·kg-1,pH 值 5.14。
舒橋村邱龍祖戶水稻田為空閑田,堿解氮123 mg·kg-1,有效磷 48.3 mg·kg-1,速效鉀23 mg·kg-1,有機質 30 g·kg-1,pH 值 5.11。
葉村村趙松林戶水稻田前作為小麥,堿解氮180 mg·kg-1,有效磷 137.0 mg·kg-1,速效鉀34 mg·kg-1,有機質 26 g·kg-1,pH 值 5.05。
石溪村占東令戶水稻田前作紫云英,堿解氮141 mg·kg-1,有效磷 109.7 mg·kg-1,速效鉀25 mg·kg-1,有機質 34 g·kg-1,pH 值 5.20。
參試水稻品種為中浙優1號、甬優9號 (表1)。

表1 單季雜交稻磷肥肥效試驗栽培管理情況及水稻成熟期
坑邊村周國光戶試驗田面積333.5 m2,設667 m2鈣鎂磷肥用量為 0,6.25,12.5,18.8 kg,折 P2O5為0,0.75,1.5,2.25 kg 4個處理 (處理代號分別為P0,P1,P2,P3),重復3次,小區面積15.95 m2。各處理667 m2施尿素31.5 kg(折純N 14.58 kg)和施氯化鉀10 kg(折K2O 6 kg)。
舒橋村邱龍祖戶試驗田面積535.8 m2,設667 m2鈣鎂磷肥用量為 0,5.9,11.8,17.7 kg,折P2O5為0,0.7,1.4,2.1 kg 4個處理 (處理代號分別為P0,P1,P2,P3),重復3次,小區面積19.6 m2。各處理667 m2施尿素28.5 kg(折純 N 13.2 kg)和施氯化鉀10 kg(折K2O 6 kg)。
葉村村趙松林戶試驗田面積667 m2,設667 m2鈣鎂磷肥用量為0,7.5,15,22.5 kg,折 P2O5為0,0.9,1.8,2.7 kg 4個處理 (處理代號分別為P0,P1,P2,P3),不設重復,小區面積28.24 m2,各處理667 m2均施尿素30 kg(折純N 13.89 kg)和氯化鉀 10 kg(折 K2O 6kg),并施牛欄肥1 500 kg。
石溪村占東令戶試驗田面積800 m2,設667 m2鈣鎂磷肥用量為 0,6.25,12.5,18.75 kg,折P2O5為0,0.75,1.5,2.25 kg 4個處理 (處理代號分別為P0,P1,P2,P3),不設重復,小區面積47.1 m2。各處理 667 m2施尿素 30 kg(折純 N 13.89 kg)和氯化鉀10 kg(折K2O 6 kg)。
崗下村周冠雄戶試驗田面積971.43 m2。設空白對照;習慣施肥,667 m2施 N、P2O5、K2O 15.61,1.26和0 kg;在667 m2施 N、K2O 14.92和4.95 kg下,設12%過磷酸鈣0,5,10 kg共5個處理。大區面積316.48~154.8 m2。
各試驗田的水稻栽培品種、播種期、移栽期、栽植規格、成熟期見表1。各試驗田均實行病蟲害統防統治。
從表2可以看出,2個有重復小區的試驗結果均顯示,各處理在施氮和鉀相同的情況下,施磷與不施磷,磷施多與施少,單季稻的產量差異均顯示不顯著。

表2 單季雜交稻磷肥肥效重復試驗的667 m2產量
從表3可見,3個無重復試驗的水稻產量,均看不出施磷與不施磷和施磷多與施磷少的差異變化趨勢。

表3 單季雜交稻磷肥肥效無重復試驗的667 m2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各試驗點磷肥用與不用,用多與用少,對單季稻的產量沒有明顯影響。作者認為,這與目前青田縣水稻土本身含有效磷比較高有關。因此,從提高磷肥利用率、節省成本、創建生態示范縣、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稻米品質等方面考慮,青田縣80%以上有效磷>15 mg·kg-1水稻田,種植單季稻時可以從習慣667 m2磷肥用量20~30 kg降到0~10 kg,同時推廣應用增施有機肥、土壤酸化調節、集中施磷肥如蘸秧根等技術來提高磷肥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