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芬
(湖南省洪江市計生局繼續服務站,湖南洪江 418116)
宮內節育器(IUD)放置術是我國育齡婦女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節育方法之一[1],也是計劃生育常見手術之一。由于缺乏對IUD的正確認識,許多選擇IUD避孕的婦女存在心理負擔,不利于IUD放置術的順利進行,同時IUD的不良反應也常常困擾著醫護人員及受術者。為了確保受術者的身心健康,更好地體現計劃生育“以人為本”的優質服務理念,我站對行IUD放置術患者采取了相應的心理護理,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12月在我站門診自愿行IUD放置術的無手術禁忌證的已婚女性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心理護理。觀察組38例中,年齡 23~40歲,平均(27.36±2.6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初中文化程度16例,小學文化程度10例。對照組 38例中,年齡 25~44歲,平均(28.41±2.72)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1例,初中文化程度18例,小學文化程度9例。兩組年齡、文化程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所有受術者均在月經干凈3~7 d或哺乳期閉經,經B超及妊娠試驗,確定未懷孕時施術,均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并根據受術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宮內節育器。觀察組針對每位受術者不同的心理顧慮在術前、術中及術后增加心理護理內容,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
1.2.1 術前疏導 絕大多數受術者術前多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具體表現為怕痛、怕出血、怕放置時間長會植入子宮肌內、怕影響勞動能力以及怕節育失敗引起宮外孕等。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每位受術者不同的心理顧慮,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指導及情感支持,講解有關IUD的作用原理和不良反應,使受術者認識到放置IUD避孕效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消除受術者的心理疑慮,取得受術者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是保證手術順利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第一步。
1.2.2 術中安撫 手術操作應嚴肅、認真、規范,根據受術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宮內節育器,并避免因言語不當或器械碰撞發出的聲音對受術者產生不良心理刺激。操作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受術者交談、溝通,言語和藹、親切,尤其擴張宮頸時,更要體貼、關心、鼓勵受術者,安撫其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其身心放松,減輕因擴張宮頸所導致的不適感,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操作,促進手術順利進行。
1.2.3 術后忠言 術后護理人員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向受術者講解IUD放置術后的注意事項,如囑咐受術者術后注意衛生,1周內避免負重,2周內禁止同房和盆浴,術后陰道流血量多于月經量或1周以上淋漓不盡時應隨時來站就診;術后1、3、6、12個月B超查宮內節育器,以后每年檢查1次。加強優生優育知識宣傳教育,及時排解受術者的身心問題,防止各類不良反應的發生。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2-3]評定兩組受術者心理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術后1、3、6、12個月隨訪兩組受術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心理護理前焦慮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經心理護理后焦慮情況較護理前有極大改善(P<0.05),與術后當日對照組相比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護理前后焦慮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心理護理前后焦慮情況比較(±s,分)
與護理前比,t=4.01,*P<0.05;與對照組比,t=1.82,#P<0.05
組別例數 入院當日(護理前)38 38觀察組對照組44.78±7.52 43.65±8.14術后當日(護理后)33.54±6.02*#40.58±7.11
經隨訪,觀察組術后1、3、6、12個月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下腹不適、白帶過多及IUD下移等不良反應情況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宮內節育器放置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的避孕方法,它既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又不妨礙其生活、工作、學習及勞動,是當前控制生育措施中應用最廣的一種方法。IUD放置術雖然是小手術,但據調查顯示,女性在放置IUD術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4-5];而焦慮緊張的狀態又會增加受術者宮頸擴張的難度,加重其不適感,難以配合手術操作,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另據有關文獻報道,陰道不規則出血、下腹不適、白帶過多及IUD下移等不良反應的發生除與IUD本身的機械作用有關外,還與受術者生理、心理、文化等因素相關[6]。因此,調整受術者的心理狀態,對IUD放置術的順利進行、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重大意義。

表2 兩組術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我站積極從受術者的利益出發,根據受術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將術前疏導、術中安撫、術后忠言的心理護理模式和理念引入到IUD放置術中,取得了受術者的信任與配合,使受術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投入到手術中來,從而有利于IUD放置術的順利進行,降低或減輕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經心理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情況較護理前有極大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后不良反應也少于對照組。
因此,對IUD放置術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積極調整受術者的心理狀態,對提高IUD放置術的手術質量、減輕術后不良反應發生、促進受術者身心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人口計生委科技司.12萬例宮內節育器避孕效果調查報告[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15(3):132.
[2]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l993:3.
[3]徐慧娟.醫學心理學[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2.
[4]陳雅紅.放置IUD者其生理與心理變化的調查研究[J].醫藥世界,2005,l2(5):1221.
[5]胡曉麗,彭檢妹,吳志麗.影響婦女放置宮內節育器的焦慮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08,17(5):188-189.
[6]秦宇.傳統普及型IUD副效應與社會學方面關系回顧性調查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2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