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循,施星芬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浙江湖州 313000)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目前治療上傳統DMARDs 藥物療效一般,而生物制劑因其特定的靶向拮抗作用,促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炎癥性關節病發病過程中的關鍵細胞因子[1]。近年來,針對TNF-α等炎癥因子的生物制劑在脊柱關節病治療中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證明[2]。益賽普是國產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rhTNFR:Fc 或rhTNFR-Ig),主要用于強直性脊柱炎等的治療。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應用益賽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2例,療效顯著,雖有部分病例發生不良反應,但經適當的護理干預后均順利完成治療。
2008年7月~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22例應用益賽普治療,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齡23~56歲,平均(38.6 ±10.2)歲;病程 2~20年。脊柱關節受累者16例(72.73%),外周關節受累6例(27.27%)。所取病例均符合1984年修訂的紐約分類標準[3],且病情處于活動期。
益賽普粉針劑25 mg 用注射用水1 ml 溶解,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第0~6 周每周2 次,第7~12 周每周1 次。
治療前(0 周)及治療后第 6、12 周對下列觀察指標進行評估:BASDAI、脊柱痛VAS、晨僵時間、胸廓擴張度、Schober、脊柱側彎、踝間距及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各觀察時間點病情活動性指標變化情況(±s,n=22)

表1 各觀察時間點病情活動性指標變化情況(±s,n=22)
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
觀察指標 治療前(0 周) 治療6 周BASDAI晨僵(min)ESR(mm/h)脊柱痛(cm)CRP(mg/L)胸廓擴張度(cm)Schober(cm)脊柱側彎(cm)踝間距(cm)6.03 ±1.07 5.96 ±2.11 50.08 ±19.24 5.57 ±21.36 35.12 ±22.39 2.84 ±1.03 3.05 ±2.01 9.32 ±5.28 92.31 ±22.96 3.02 ±1.58*2.51 ±2.03*16.49 ±11.24*3.31 ±2.07*15.90 ±0.93*3.34 ±1.21*4.87 ±2.05*13.87 ±6.33*109.85 ±21.06*治療12 周2.16 ±1.12**1.65 ±1.03**12.17 ±6.86**1.05 ±1.39**4.53 ±4.71**3.64 ±1.26*5.42 ±2.31**15.04 ±6.91*119.05 ±24.18**
22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12 周治療程中共注射益賽普針396 次,發生不良反應6例(27.3%),共20 次(5.05%),其中注射部位局部皮膚出現紅腫和硬結伴瘙癢5例共16 次(最典型者表現為:在左側上臂三角肌下緣注射4 h 后出現一大小約1.5 cm ×1.0 cm 紅斑、硬結伴瘙癢,持續24 h 后逐漸消退,第2、3、4、5 次時于左右側上臂三角肌下緣交替注射,亦出現注射部位皮膚紅腫、硬結伴瘙癢,但程度均逐漸減輕,之后多次注射無此反應),發熱1例(體溫37.6℃,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囑多飲溫開水后測體溫正常)。此22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經早期護理措施干預后,無一例因不良反應而終止益賽普針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剛入院時,在陌生的環境中會有焦慮不安的心理,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向患者講解本病的基本知識、醫院環境、制度,幫助其盡快熟悉和適應院內生活。同時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詳細觀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飲食上應注意攝入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少食動物脂肪,多吃含有鈣和鐵的食物,多食牛奶、水果、瘦肉、蔬菜等,保持營養均衡。忌食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功能。禁煙、酒、辛辣刺激食品。如有合并骨質疏松者應加服鈣劑和魚肝油。
在注射時和注射后48 h 內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紅腫、硬結、癢等。教育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潔,如出現局部不良反應,不可搔抓,以免皮膚破潰導致感染,可以用手在局部周邊進行按摩或進行冷敷。告知患者注意皮膚衛生,勿用堿性肥皂擦洗,皮膚瘙癢處用爐甘石洗劑擦涂。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減輕對注射部位的摩擦。本組患者經上述處理后在用藥期間沒有因皮膚瘙癢抓破致感染者,注射局部紅腫、硬結控制良好,無一例停藥。
益賽普為TNF-α拮抗劑,可增加感染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因此這方面的宣教尤為重要。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住院期間可觀察體溫變化,注意病室通風,減少人員探視,避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注意防寒保暖等。如在門診則要求患者:避免過多暴露于人員集中、擁擠的場所,如商場、超市;囑患者注意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加強個人衛生,加強體質鍛煉。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不適癥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應及時與專科醫生取得聯系,或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功能鍛煉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復及關節功能的保存具有較大的意義,但患者往往存在兩種認識誤區,一種認為關節已經有損害或變形,不能鍛煉,鍛煉反而加重關節的損害;一種是過度鍛煉,缺乏科學鍛煉方法,往往加重關節損害。筆者的經驗是,①急性活動期:需臥床休息,仰臥、睡硬板床,枕頭不宜過高,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及功能位置,避免長時間彎腰,減少負重,同時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做適當的被動運動和輔助性的主動運動,防止關節強直和肌肉萎縮。②緩解穩定期:每天堅持做俯臥、斜撐、背部伸展及脊柱前屈、后伸、側彎、轉向等,養成挺胸收腹的習慣,可以背靠墻站立,以保持正確的姿勢。③鼓勵患者參加體育活動,不但可以愉悅心情,還可以減少功能鍛煉的乏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原則上可以活動的關節都可運動,如游泳、跳舞、慢跑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其中游泳是一種全身運動,對四肢關節和脊柱皆有益處,而且無負重,對脊柱關節患者來說是最好的一種運動方式。運動時以患者能耐受疼痛而不加重癥狀為原則,鍛煉開始要慢,強度要小,一般以運動后疲勞、疼痛在2 h 內恢復為宜[4],逐漸加大運動量。
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濕性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病,目前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保持良好的姿勢和減緩病情進展。益賽普的臨床應用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發展趨勢,它通過抑制TNF-α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而發揮抗感染、抗免疫作用,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從應用情況看,22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用12 周后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BASDAI、Schober、脊柱側彎、踝間距及CRP、ESR 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雖然有一部分病例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紅腫、硬結、瘙癢及發熱等不良反應,但是經過早期的護理宣教和干預措施,均未影響治療的延續,未出現因嚴重的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的情況。因此,筆者認為早期、合理、全面的護理干預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因素,在應用益賽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中應該予以重視。
[1]Feldmann M,Brennan FM,Maini RN.The role of cytokin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ev Immunol,1996,14:397-440.
[2]郝慧琴,黃峰,唐捷,等.不同劑量腫瘤壞死因子受體-Fc 融合蛋白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短期療效比較[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4):202-205.
[3]蔣明,David YU,林孝義,等.中華風濕病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1018-1019.
[4]李素芬,焦守鳳.86例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7,9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