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于兆宇,廖韻如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江西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研究
張誠,于兆宇,廖韻如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文章應用灰色系統建模方法,選取區域物流能力的3個關鍵要素作為控制表變量,區域經濟三個產業的GDP產值為狀態變量,建立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并以江西省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通過提高區域物流能力來實現區域經濟的增長。研究表明:江西省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前中期,區域物流能力對第二產業發展支持最大;區域物流能力的增強能加快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區域物流能力;產業經濟;灰色控制系統;
Abstract:By using the gray system modeling method,this paper selected thre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as control variables and three industrial GDP from regional economy as the state variables.Then it established gray system of the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industrial economy,and analyzed empirically how to improv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y growth based on the data from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iangxi Province was in pre-mid-industrial term,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s support to second industry was largest.Beside,it pointed out that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ca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which can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industrial economy;grey control system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通過提高區域物流能力來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尋找一條物流資源耗費最少,區域經濟增長較快的有效途徑,實現區域物流能力和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在理論和實際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獻[1]率先討論了物流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揭示了物流產業對于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獻[2]分析拉美一體化的進程中,發現物流一體化和物理基礎建設能夠對區域經濟一體化做出比較大的貢獻;文獻[3]對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物流推動經濟發展的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強調了物流推動出口進而拉動經濟的快速發展;文獻[4]認為在政府統一規劃下進行物流現代化發展,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推動整個物流產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文獻[5]以南京為例研究了城市經濟物流彈性,指出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文獻[6]以河南為例就區域經濟環境下的區域物流發展進行了研究,找出了影響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物流障礙并提出了進一步加快物流發展的建議;文獻[7]就區域物流對城市群經濟協調發展要素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分析,認為城市群經濟協調發展對區域物流發展具有推動效應。從先前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物流與經濟存在相關性,是一種相互促進的動態關系。由于物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概念,以往的研究缺乏對物流能力的綜合分析,而是簡單的通過建立物流中貨運量、物流從業人員數量等變量和經濟變量的函數關系進行分析,這樣分析缺乏系統性,只能從較少變量的角度來解釋經濟的發展。本文側重在研究物流能力對產業經濟的拉動效應,因此應用灰色控制系統理論和方法[8],以三次產業經濟增長為狀態變量,選擇區域物流能力的三個關鍵指標作為控制變量,建立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研究控制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
(一)區域物流能力
區域物流能力是指一個國家之內一定地域或者跨國界的毗鄰的地域內的物流系統內物流主體所具有的物質結構(如配送中心數量、運輸能力、分揀處理能力、物料搬運和包裝等)。從定性的角度看,區域物流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對區域內城市和鄉村進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而且還需要通過增加行業從業人員、完善區域內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提升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等許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在已有的對物流能力的研究中,文獻[9]提出了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系統,對認識物流能力的構成具有一定意義;文獻[10]采用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倉儲和批發零售貿易量3個指標來反映一個地區的物流能力狀況;周泰(2009)采用了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人均貨運周轉量、人均郵電業務量3個指標進行了研究,也值得我們參考。考慮到數據的解釋力度和可信度,本文選擇了眾多定量指標中關鍵的3個指標(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人均貨運量、人均郵電業務量)來反映區域物流能力、研究物流能力關鍵要素對區域三次產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8]。由于數據本身屬于時間序列數據,為了增強指標在橫向和縱向上的可信度,選擇的三個指標全部采用平均值。
(1)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按照《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產業劃分的規定,物流業包括了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
(2)人均貨運量。該指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各種運輸工具實際運送的貨物數量。該指標是反映運輸業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服務的數量指標,反映了區域內貨運整體情況。
(3)人均郵電業務量。該指標是指以貨幣形式表示的郵電企業為社會提供各類郵電服務的總數量,是用于觀察郵電業務發展變化總趨勢的綜合性總量指標。
(二)區域產業經濟
由于區域經濟是區域內三次產業經濟構成,因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僅包括了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且還包括了產業結構的演變和發展。狀態變量選擇了反映區域三次產業經濟發展狀況的GDP值。
區域“物流能力和產業經濟”是一個不斷演變的復雜系統,具有系統本身所具有的多變量、多目標、多層次、強耦合的基本特征,難以找到一個簡單的函數來表達系統內的復雜變化關系。同時由于在物流能力構建時的信息不完整加上系統的時間跨度小所導致的樣本量小,使得變量具有了某些灰色的特征,因此,采用多因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灰色系統建模方法對于研究十分重要[8]。
(一)線性定常態狀態方程的建立
設L(t)表示系統中控制變量“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F(t)表示控制變量“人均貨運量”,T(t)表示控制變量“人均郵電業務量”,Ei(t)表示狀態變量“三次產業的GDP值”,i=1,2,3分別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根據灰色系統理論中的GM(1,N)的模型建立思想,分別建立區域三次產業的GM(1,3)模型。

(1)式中的上標(1)表示系統變量的一階累加量,將其寫出矩陣形式,則有:

(二)連續系統的離散化
(2)式中的線性定常態狀態方程是將系統看作連續系統來考察的,但由于區域物流能力和產業經濟的系統的時間序列是離散的,因此需要將連續系統進行離散化處理,按一個等采樣周期T的采樣過程處理,將t變為kT,其中T為采樣周期,而k=1,2,3,…為一正整數。得到新的離散時間狀態方程

其中G(1),H(1)為常數矩陣,有
采用周期為T的選擇要滿足Shannon定理,在本文中,由于時間序列數據的周期都是1年,因此取T=1,且滿足T<π/ 1=π,它能保證離散模型的精度,于是有:

由公式(2)可以得到:

由(3)-(6)式進行一階累加的還原處理,可得:

其中:

(7)式就是區域物流能力和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模型。其中,h11,h21,h31分別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值對于三次產業GDP的增長彈性;h12,h22,h32分別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人均貨運量”對三次產業GDP的增長彈性;h13,h23,h33分別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人均郵電業務量”對三次產業GDP的增長彈性。
以江西省2002—2008年的數據,建立江西省的物流能力和產業經濟的控制模型,并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全部數據來自2003—2009年的《中國統計年鑒》。江西省的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模型為:

由于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中部六個省份物流能力三個關鍵要素對三次產業經濟增長的拉動彈性,故將上述數據進行處理,得到江西省物流能力三個要素對三個產業經濟增長彈性的比值,見表1,三次產業的增長幅度排名見表2。

表1 江西省經濟增長彈性比值

表2 江西省三次產業的增長幅度排名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
(1)江西省的“物流業基礎投資占全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重”對三次產業的彈性排序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從具體的數據上看:第三產業增長幅度是第二產業的1.84倍,是第一產業的1.24倍。數據表明江西省通過加大物流業的基礎建設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內的物流基礎設施,構建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充分發揮區域的整體物流能力,加快了物流服務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區域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第三產業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江西作為中部六個省份中經濟基礎較弱的省份在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下,進一步發揮了江西的區位優勢,依托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地理優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整個物流基礎行業的投資力度,從而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實現整個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11-12]。
(2)江西省的“人均貨運量”對三次產業的彈性大小排序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從具體數據看,第三產業是第一產業的1.04倍,是第二產業的0.65倍。這樣的結果比較符合江西的實際情況,跟人均貨運量這個指標有關。首先由于“人均貨運量”要素的增加,表明區域貨運設備、設備規模的增多和區域實際貨物運輸能力的增強,有助于區域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貨運主要集中在支持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從而對第一二產業的拉動效益更加明顯。其中江西的“人均貨運量”對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拉動幅度比值比較接近1,說明該指標對江西在第三產業經濟的拉動幅度跟第一產業基本持平,表明江西近些年在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從農業向建筑業和服務業轉移大批量勞動力,導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同時由于江西仍然是農業大省,貨運量對第一產業原材料和最后產品的運輸也占了運輸的較大比例。
(3)江西省的“人均郵電業務量”對三次產業的彈性排序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具體是第三產業彈性是第一產業的2.5倍,是第二產業0.42倍,這樣的結果符合江西省的實際情況。結果表明:物流信息發展對第二產業的拉動效益更加明顯,符合江西省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前中期,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區域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能進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統,使信息網絡更加發達暢通,區域物流活動就能更加有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物流增值服務得到延伸,推動現代物流服務質量的提高,增強了消費者的可獲得性,對終端消費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使得第三產業得到了巨大幅度的增長。
(4)江西省區域物流能力的三個主要指標表明:區域物流能力的增強能加快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結果符合江西省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前中期的實際情況,必須進一步加快區域物流的發展從而實現江西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實現江西省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1)選取區域物流能力的3個關鍵要素作為控制變量,區域經濟三個產業的GDP產值為狀態變量,建立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并以江西省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模型能很好地解釋江西省區域物流與產業經濟的實際情況。
(2)計算的結果重點在于分析物流能力的3個關鍵對產業經濟的增長彈性的比值,以探索江西省在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下,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加快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物流與產業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1]Richard E,Schuler C.Competition vs.Vertical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on in a spatial economy[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1978,12:209-225.
[2]Melendez O,Maria Fernanda.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of 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efforts:The Andean Pact,a cast of study[D].Ph,D.,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ce,2002.
[3]Philip M B.On export-led growth in Australia and Canada:co-integration,causali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96,(12):282-299.
[4]汪鳴.當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4,(8):20-26.
[5]譚清美,王子龍.城市物流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以江蘇南京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04,(2):89-91.
[6]仲巖.河南省區域經濟環境下的區域物流發展研究[J].商業時代,2010,(3):27-35.
[7]何添錦.區域物流對城市群經濟協調發展要素的作用機理[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2):60-61.
[8]周泰,王亞玲,葉懷珍.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19): 168-171.
[9]趙英姝.我國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特區經濟,2009,(18):301-302.
[10]閆秀霞,孫林巖.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0):160-163.
[11]謝海東,萬弋芳.金融危機背景下江西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動態與新特征[J].華東經濟管理,2010,(2): 14-16.
[12]肖潤華,肖曉軍.江西承接產業轉移研究[J].戰略與改革,2010(4):94-97.
[責任編輯:余志虎]
Analysis on Grey Control System of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Industrial Economy in Jiangxi Province
ZHANG Cheng,YU Zhao-yu,LIAO Yun-r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F061.5
A
1007—5097(2011)07—0023—03
2010—08—15
科技部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0GXS5D224);江西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2009DR03000);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金華東交通大學立項項目
張誠(1962—),女,江西南昌人,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于兆宇(1985—),男,四川巴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廖韻如(1987—),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