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伶,胡建宗,周其健,鄧正宇,陳春霞
(1.重慶江河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重慶400015;2.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在工程建設施工中混凝土結構的開裂時有發生,而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出現之后又怎樣解決處理呢?首先要清楚哪些混凝土結構裂縫會影響結構的承載力,進而有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而大量的常見裂縫如溫度、收縮等只要正確的處理好了是不會發生事故。所以在裂縫發生時要準確鑒別,及時調查、分析,作出的判斷,確定問題性質是否會轉化,對哪些隨著時間和溫度條件的變形,裂縫是否發展等要認真觀測、記錄,尋找裂縫變化的特征與規律,這是分析和處理的參考依據,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在目前市政工程建設中高架立交橋,搭設高支架現澆連續板梁和箱梁很多[1]、[2],而底板拆模后開裂的現象時有發生。其原因大多是因未考慮支架的強度、剛度整體性,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或澆完后未達到時,支架發生下沉;為了工期對支架、模板拆除過早,導致出現底板開裂現象。對裂縫的處理不好,很可能給工程質量帶來后患。
混凝土結構的破壞一般是從裂縫開始,而裂縫在施工階段又是經常出現的。裂縫的種類一般有施工裂縫、應力裂縫、沉縮裂縫、溫度裂縫以及干縮裂縫(收縮裂縫)。對這些裂縫產生的原因,按各自的特性所采取的預防措施也是不同的。而在實際中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往往不單純是某一項因素的影響,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所造成,這就要求裂縫發生后正確的分析與處理。這不僅為了確保工程質量,而且為施工順利進行創造條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也確保了建筑物的安全。對混凝土結構的裂縫首先要做到了解容易發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在施工過程中做到事前預控,以預防為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對施工技術員的專業技術、經驗、行為,首先要加強質量意識,認真熟悉圖紙,對圖紙須做出先會審后才施工,領會設計意圖。認真的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措施。作為監理工程師也應認真的審核方案,幫助承包商想一些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防止裂縫的產生。在工程施工中不按規范、設計以及技術操作規程,很容易發生混凝土開裂的質量問題。
特別是設計上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為了搶工期而隨意提高,斷面尺寸不得減小。混凝土結構的配筋當為構造配筋時,常常不引起重視,認為少幾根對受力也沒有多大的影響,這樣就有可能影響混凝土的抗裂度的要求,引起開裂。主要受力的鋼筋應注意保護層不能過大,特別是梁底部(如簡支梁),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大了,承受荷載后就很容易出現跨中底面混凝土開裂的現象。
做到材料要有出廠合格證以及有關產品檢驗證書,進場后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復檢,合格的才能使用,如對水泥的質量即安定性、強度等必須滿足要求,它的質量如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開裂,也可能會造成一些重大的質量事故發生。
合理選用水泥品種,為了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性,砂不宜用特細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應采用低水灰比、低單方水泥用量和低用水量,施工中加強振搗,振搗密實,加強澆水養護,延遲收縮發生,以避免在混凝土早期強度較低時出現過大的收縮而造成裂縫。
模板及支架系統的強度,剛度不足造成整體性差以及拆模過早,往往會造成混凝土裂縫的產生[3]、[4]。對支架的下沉的防止首先要處理好基礎,支架搭設完后,應按規范要求對支架進行全面的預壓。預壓在于事先消除支架的本身壓縮變形加地基壓縮變形,也檢驗了支架的整體強度、剛度。拆除的順序不當,也可能使混凝土底板會發生局部的開裂現象。如在五里店立交橋工程中現澆箱梁搭設支架高達35m左右,連續一次性澆筑100m多長,為了防止裂縫的產生,按要求進行了嚴格的事前準備和過程把關。對基礎的處理,土層厚度小于2m的采取挖至巖基,使得地基牢固可靠,超過2m的土層用定型槽鋼縱、橫方向鋪設,使之受力均勻,并對支架預壓,持荷在24 h以上,每幾個小時觀測一次,作好記錄,分析是否達到穩定。試壓完后再對支架的連結件作全面檢查,再次緊固。模板拆除前,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再拆除,并對拆除的順序作了專題方案,嚴格按方案實施。因而在該工程上共澆筑了1 400m長,未出現混凝土有開裂現象,保證了工程質量。
某工程上部結構有30m預應力箱梁,混凝土等級為C40,梁長30m,寬1.52m,高1.3m,底板、腹板和頂板厚度分別為0.11m、0.14m、0.12m厚。在梁板上有4束鋼絞線預應力筋(φj15.24)。箱梁剖面及裂縫分布見圖1所示。在預制施工時,頭幾片梁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拆模前后均發現有裂縫,發現后就進行了檢查和作好了記錄。
(1)裂縫產生的位置均發生在梁1/3跨中壓域,兩側腹板外表面及頂板有裂縫,在梁孔空內未見裂縫,底板是否有無法檢查(后來張拉完后移梁觀察底板未見裂縫)。
(2)裂縫寬度均在0.2mm以下。
(3)裂縫方向及形狀均為豎向,很有規律,兩側腹板與頂板的裂縫在同一位置,有的基本連通。

經分析原因,認為該裂縫是混凝土的收縮引起的而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幾點。
(1)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偏高。當時考慮到為了提前張拉施工而把強度提高了一個等級(設計要求強度必須達到100%才能張拉)。按C50考慮,水泥用量為500kg/m3,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縮。
(2)預制的臺座為混凝土結構,表面隔離較差(因刷隔離后易污染,故將下面隔離層沖掉),底板混凝土的約束力較大(引起底板混凝土與腹板、頂板的收縮不一致),造成腹板的開裂。
(3)梁腹板的配筋較弱(縱向僅有5φ12)。(4)對混凝土的養護較差。
針對問題,為了避免裂縫的再次發生采取了如下防止措施。
(1)調整配合比,減小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水泥用量從500kg/m3降至439kg/m3。
(2)建議把張拉施工混凝土強度達到80%即可張拉(這是為了降低水泥作量和早日張拉施工)。另把兩側腹板的縱向鋼筋5φ12增加至7φ12,位置改在箍筋的外側,以增加抗拉裂效果,這得到了設計單位的確認。
(3)為了減少對底板混凝土約束力,在混凝土臺座表面鋪一層硬塑料膠板。
(4)混凝土澆筑方法及順序作了具體的要求,即先底板,后側腹板,最后頂板,從中間對稱向兩端澆筑。保證混凝土攪拌均勻,控制好坍落度,為了確保混凝土質量,采取二次振搗法。
(5)加強混凝土強度的養護工作,保證混凝土外表濕潤,用麻袋復蓋,全天候設專人員負責養護。
經過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共澆筑預制了134片空心板梁,沒有再出現混凝土開裂的不良現象。這說明只要認真對待,正確分析,找準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能夠防止裂縫的發生。對先前生產的梁的裂縫處理,由于為重復構件,處理時也很慎重,張拉施工完后觀察裂縫有所減小,再用環氧樹脂進行封閉。為了可靠,不留隱患,采取荷載試驗,為該梁的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得到了承建方、監理、業主、質量監督站的共同認可,也避免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對工程質量通病,不管大小都要高度重視,不但要有預防措施,當出現時必須要有處理措施。一般處理的基本原則為滿足使用要求,安全可靠,不留隱患,經濟合理。處理的方法使用,處理的機具,設備材料及技術力量能滿足要求,要認真的檢查驗收,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試驗與鑒定,才能作出最后的結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工程質量通病而引發質量事故,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工程質量。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 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S]
[3] JTJ 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4] CJJ 2-2008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