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遠彬 宋 朋
(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讀者發現很難利用固定的時間到圖書館進行查找、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并且這一矛盾日益加劇。移動通信技術與Internet這兩種載體都擁有非常豐富的信息資源,他們的結合能夠為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從而為解決上述矛盾提供新的途徑。圖書館與新型通訊技術相結合可以構建出新的服務模式——移動信息服務。3G技術環境下有多種移動信息服務,其中WAP網頁在線瀏覽、移動郵件、多媒體信息為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它們將使有線互聯網時代數據庫使用、原文傳遞、推薦閱讀等服務實現無線化、移動化[1]。
對“移動閱讀”這一新名詞,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者認為,移動閱讀即隨身閱讀,是以移動閱讀設備為載體,對以電子版方式在互聯網上出版、發行的文本信息、圖像、聲音、數據等多種信息形式的內容,通過便攜式閱讀終端進行有線或無線接收,最終實現閱讀的一種新方式。它不但融合了傳統紙媒體的書寫和互聯網的交互特征,還包括了無線的基本特征:移動,即時[2]。還有學者認為,它是基于手持終端(包括手機、PDA、PSP、MP3、MP4、電子閱讀器等)進行的閱讀行為[3]。
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適應閱讀“非紙質”的電子書籍,但只有部分網民使用了移動閱讀。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調查報告,參與手機上網調查的用戶中以學生居多:20~28歲之間所占比例最大,28歲以上占2.52%;碩士及以上僅為0.44%。這說明移動閱讀還沒有被廣泛推廣。究其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一是技術發展的滯后。在移動閱讀普及中,人們使用的PDA手機硬件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存儲卡無法達到最佳的傳輸速度,影響了手機功能的充分發揮。二是信息內容少。三是網絡費用高。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現狀是以收費服務為主流,而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用戶希望內容免費,35.44%的人只上免費的網站[4]。而3G技術的推出,帶寬的增大,無線通訊速度的加快,對當今的圖書館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中國移動手機閱讀業務的迅猛發展,移動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獲取知識、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5]。在一定程度上,傳統的閱讀方式逐步地向移動閱讀轉移。移動閱讀這種全新的閱讀模式與傳統閱讀模式相比有其顯著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3.1 時尚性
移動閱讀即手機閱讀,它是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新事物,是以手機為終端,通過訪問移動通信網絡,接受、下載所需信息,并在手機上瀏覽、收看、收聽的閱讀活動。其技術實現方式隨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從SMS(短信息)、MMS(多媒體信息)到WAP、WEB直接上網等[6]。它迎合了很多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的閱讀需要,能夠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接收信息的來源,就能閱讀到所要查詢的信息。
1.3.2 便攜性
便攜性是網絡時代手機閱讀的顯著特征。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必備通訊工具。讀者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都能通過手機獲得所需信息,這充分體現了移動閱讀的自由與方便快捷。
1.3.3 豐富性
移動閱讀的內容來源于網絡,有新聞、教育、文學經典,還有娛樂資訊、生活常識等豐富的信息資源,讀者可以及時實現閱讀時的互動交流,從而使得移動閱讀具有獨特的魅力。
1.3.4 環保性
紙質文獻價格比較昂貴,給讀者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同時傳統的紙質閱讀,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致使文獻易破損,無法攜帶和保存。而移動閱讀解決了這一難題,同時也體現了低成本與環保的理念。
移動閱讀服務的實施是和電子書出版業、閱讀器生產行業等相關產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目前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讀者的閱讀需要。
2.1.1 讀者閱讀習慣的轉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止2010年6月底,手機網民規模達到2.77億人,占總體網民的65.9%,其中,大約有4914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占網民總數的11.7%。手機閱讀用戶的比例占到總體手機網民的43.3%[7]。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顯示出龐大的移動閱讀現實和潛在的讀者市場,“手機閱讀時代”正在逐漸成為現實[8]。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多介質文獻信息涌現出來,傳統紙質文獻的主導地位受到沖擊。不少讀者不再購買紙質圖書,更多地喜歡從網上下載電子版圖書。方便快捷的網絡,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瀏覽網頁、獲取所需的信息,由此讀者對移動閱讀的要求就隨之產生。作為3G技術的二次開發者,圖書館在3G平臺上的個性化服務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9]。
2.1.2 3G技術的發展為移動閱讀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持3G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rd Generation)的簡稱,它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與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技術相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3G能夠提供更大的系統容量和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以支持無線因特網接入和無線多媒體業務,使個人終端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的任何時間、地點實現信息的移動通信與傳輸。該技術除了能提供傳統電子郵件、短信息服務外,還能提供音樂、圖像、視頻流等多媒體資源及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網上辦公、移動影劇院等多種增值信息服務[9]。3G技術的設計基礎是支持全系列的移動多媒體系統,其最大優勢是高速上網,傳輸高寬帶的應用數據,并支持不同的傳輸速度,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環境中分別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10],滿足了移動閱讀所需的數據傳輸的速度要求。由此看來,移動閱讀已經擁有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2.2.1 數據庫WAP網頁在線使用模式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英文縮寫,中文全稱是“無線應用協議”,它是一種面向移動終端提供互聯網內容和先進增值服務的全球統一開放式協議標準,是簡化了的無線協議,用于Internet訪問,包括收發E-mail、訪問WAP網站等等[11]。通過這種技術,無論用戶在何時何地,只要通過WAP移動設備(如手機),即可享受無窮無盡的網上信息資源,如圖 2 所示[1]。

圖2 數據庫WAP網頁瀏覽模式結構
2.2.2 推薦閱讀的MMS模式
MMS是MultimediaMessagingService的縮寫,中文譯為多媒體信息服務,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體功能,可以在GPRS、CDMA1X的支持下,以WAP無線應用協議為載體傳送視頻短片、圖片、聲音和文字,除了在手機間傳送外,還可以是手機與電腦之間的傳送。具有MMS功能的移動電話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內置的媒體編輯器,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編寫多媒體信息。如果安裝上一個內置或外置的照相機,用戶還可以制作出PowerPoint格式的信息或電子明信片,并把他們傳給朋友和同事[12]。在目前的移動通信條件下,3G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網絡的傳輸和移動終端的接收能力,更加完善了MMS滿足移動閱讀的傳輸要求。其工作結構模式如圖3所示[1]。

圖3 推薦閱讀的MMS模式結構
2.2.3 原文傳遞的移動E-mail模式
移動Mail業務指面向互聯網個人郵箱系統的郵件推送業務,即將新到達郵件服務器的郵件準時地推送到用戶移動終端上的業務形式。客戶可以在移動終端接收郵件,閱讀、回復、轉發和撰寫電子郵件。Push-E-mail業務是一種主動型的業務,是由Push-E-mail服務器主動向用戶“推送”郵件的業務模式[13]。Push-E-mail可以主動地通過 SMSPush、WAPPush等方式,及時通知移動用戶,觸發終端通過郵件傳送協議(如U-IMAP協議)及時收取新郵件,閱讀和操作新郵件。
在3G環境下,要實現移動E-mail原文傳遞,圖書館與數據庫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移動郵件代理,作為輕量級的郵件服務器,負責內部的網絡郵箱和數據庫管理。其工作模式結構如圖4所示[1]。

圖4 原文傳遞的移動E-mail模式結構
移動閱讀的媒介是手機,而它自身的硬件存在不足,雖然存儲卡容量比較大,但是由于受到PDA手機硬件限制,存儲卡容量不能達到最佳的傳輸效果。此外,和電腦比較起來,手機性能還存在較大差距,功能也不完善。再就是對讀者的使用技巧也提出了要求,那么對讀者群體就有了些許的限制。
通過手機閱讀,它的閱讀姿勢遠不及傳統的紙質圖書那么隨意,閱讀屏幕的狹小也讓讀者很難對閱讀的內容有全局性的把握,而長時間使用這些設備對人的視力、骨骼等身體的其他器官都有影響[14]。由此看來,對于這種閱讀方式,我們也要逐步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是在圖書館已有網站上建立手機專版,提供TXT、UMD、JAD等格式的電子書、漫畫、視頻資源下載,讓讀者自行下載到PC上,再通過數據線、藍牙等設備復制到手機上進行閱讀;二是建立WAP網站,使讀者可直接用手機上網訪問WAP網站瀏覽或下載相關資源[15]。
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不斷提升,手機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16]。圖書館擁有海量的電子圖書和多媒體資源,可以為用戶提供音頻、視頻資源,使用戶在手機終端上開展電子書刊閱讀和欣賞視音頻點播,充分享受豐富的數字資源給用戶帶來的樂趣,更加體現了圖書館積極為讀者服務的創新理念。
視頻通話是3G技術可實現的基本業務之一。利用3G手機的視頻通話功能,創造了一個實時的“面對面”環境,它使服務人員和讀者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真正的交流。通過畫面和聲音的表達,突破了語言表達的障礙,真正實現信息的即時傳遞[17]。信息的管理者要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度加工,提供更佳的信息服務體系。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謝爾丹圖書館錄制的超長播音資料,它主要用以指引用戶如何創建地圖、進行引文搜索及如何使用參考咨詢服務;還有iTunes德克薩斯A&M圖書館的頻道,在此頻道中,用戶不僅可以下載書籍、文章、數據庫和電子期刊,而且還可以看到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圖書館之旅短片。另外,圖書館還可以與學校的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將教學課件視頻發布在網站上,讓學生能充分享受到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愿望,同時也讓學生能在網上通過視頻,反復地學習老師所講授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
正如日本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新潮社發言人村瀨指出:“我相信這種讀書方式,可以幫助培養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從閱讀手機文學逐步將興趣轉移到傳統圖書館上來[3]。”移動閱讀是新技術的產物,我們應該積極地創造條件,加強與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出版行業等的聯系與合作,建立多元化的閱讀平臺,最大限度地提供優質的資源與服務,共同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移動閱讀真正融入每個讀者的生活。
移動閱讀在業界雖然引起了關注,但是由于剛剛起步,與之匹配的相關技術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3G技術的引進,無疑給移動閱讀服務的探討與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必將促進移動閱讀在各方面的成熟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獲取信息的渠道,閱讀方式多元化正在形成。圖書館應該順應形勢,積極探討新技術的應用,努力研究讀者的需要,為其提供全方位的閱讀服務,同時也為圖書館創新服務開拓更加廣闊的前景。
[1] 卞慶祥.基于3G技術的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09(5):66-67.
[2] 曾妍.移動閱讀在圖書館實行的可行性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9(2):70.
[3]肖韻,韓瑩.用戶學歷與利用移動閱讀服務關聯分析——以中國大學生為例.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5):3.
[4]張曉紅,李卓.走出書齋——淺論移動閱讀[J].現代情報,2007(2):188-190.
[5] 中國移動:打造閱讀新風尚[EB/OL].[2010-10-20].http:∥www.3158.cn/news/20110110/11/87-18927768_1.shtml.
[6] 李欣.手機閱讀引領圖書館拓展閱讀服務功能[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0(3):31.
[7] 李夢婕.基于Kano模型的移動閱讀服務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6):124.
[8] 吳志攀.移動閱讀與圖書館的未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1):2-5,13.
[9] 王丹.利用3G平臺拓展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J].情報探索,2010(11):115-116.
[10] 趙秋鴿.3G 技術的簡介[J].科技信息,2007(8):50.
[11] 孟勇.基于WAP的移動圖書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情報,2010(9):92.
[12] http:∥tech.sina.com.cn/it/t/2002-05-15/115194.shtml.
[13] 郭濤.移動通信網Push-Email業務淺析.泰爾網,2007(8).http:∥www.5dmail.net/html/2007-8-17/2007817049 19.htm.
[14]曾克宇.網絡時代的大眾閱讀——“網絡閱讀”研究綜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2):25.
[15]陸銳梁.“移動”的閱讀和“不移動”的圖書館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9):12.
[16] 任靜.基于3G技術的泛在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研究[J].公共圖書館,2009(2):44-48.
[17] 黃繼征.3G技術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情報探索,2009(4):90-92.
[18] 韓麗,薛海波.國外圖書館服務現狀及我國的發展策略[J].現代情報,201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