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政策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機遇

李連仲(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科學發展是主題,轉變發展方式是主線。1995年國家就提出來了轉變發展方式。15年過去了,還沒有轉變,什么原因?轉變發展方式還應該有一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體制。
轉變發展方式,“十二五”提出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調整經濟結構就要解決我們過去依靠投資、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現在要轉到消費、投資、外貿三駕馬車協調拉動。金融危機后,我們的外貿受到影響,產品出去遇到困難,那我們就要靠國內市場來消化,要提高居民消費力水平。我國居民消費力水平占GDP比重是35%,世界平均水平是61.3%,所以要擴大消費,擴大內需,尋找新經濟增長點。
我們的新經濟增長點,一個是汽車。鼓勵汽車進入家庭,由地面國家變車輪國家,造成了城市的交通堵塞。這就要按照現代化城市的管理模式來管理交通,一是道路要和汽車發展相適應,停車場要和汽車發展相適應;另外,居民區、商業區、辦公區要和汽車發展相適應,不能集中在一個中心。所以,怎么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怎么和現代化城市的要求相適應?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第二個消費熱點,是通過城市化的發展來擴大消費。工業化提供產品,城市化提供消費。農民進城也是消費的一個重要源泉,因為我們城市化率是46.6%,世界平均水平是50%,發達國家城市化率是70%到80%,我們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每年要2000萬農民進城。到204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得8億農民進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新的消費源泉。
發展旅游業,旅游有利于環保,有利于健康。旅游業投入1塊錢可以產生4.3元的效益……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奧巴馬還要拿出7870億美元來發展美國的戰略產業、主導產業。我們國家也發展新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核能。
物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思路。還有打造智慧城市,提高管理水平,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這次調整經濟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著力點,環保產業、低碳經濟是一個重要發展空間。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們國家提出GDP單位減排40%到45%。完成這個指標要投入4000億美元,減排總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還有資源價格體制、干部的考核指標等。推動科學發展,建立轉變發展方式的科學體制,你不但要考核GDP,還要考核環保指標,考核群眾的滿意度,國外叫幸福指標,有的叫樂居指標。
2011年國家采取了積極有利的措施,要把通貨膨脹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要把高增長、低通脹的模式延續的時間更長。另外,美國、歐盟、日本經濟都在下滑,通貨緊縮,給我們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大好機遇,希望企業家抓住這個機遇,在2011年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