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秋虹
“十一五”收獲多 “十二五”責任重
——海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海波的新春回望與暢想
□本刊記者 王秋虹

“十一五”期間,海南省財政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財政保障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促發展、促改革、促開放,保民生、保穩定、保生態,省財政廳不斷加快推進財政發展,為海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海南財政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十二五”又有哪些新的構想?為此,海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海波接受了《今日海南》記者的專訪。
1 有這樣一個說法,財政廳有兩個角色——“管錢的匣子”和“摟錢的耙子”。“十一五”時期,海南省財政廳是如何扮演好這兩個角色的?
答:“管錢的匣子”和“摟錢的耙子”這兩個角色實際上就是財政收支功能的形象體現。“十一五”時期,海南財政規劃指標全面超額完成,財政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84.3億元,是“十五”時期267億元的2.9倍,從2005年的68.7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71.1億元,年均遞增31.6%;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842.2億元,是“十五”時期555億元的3.3倍,從2005年的151.2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78.5億元,年均遞增30.8%;人均一般預算支出在全國排名由2005年第16位躍升至第10位,前移6位。支出重點從“保工資、保運轉”轉向“調結構、惠民生”,支出結構持續優化。
2 2010年是海南大發展起步的一年,您對2010年財政廳在爭取中央財稅政策和資金支持方面的工作評價如何?
答:2010年,財政廳繼續積極爭取中央財稅政策和資金支持。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已于2011年1月1日試點運行,離島旅客購物免稅政策實施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我省9個山區市縣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范圍。爭取中央在均衡性轉移支付、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我省的支持力度。財政部給予我省各項補助資金315.9億元,比上年增加16.2%。其中,國際旅游島建設專項補助10億元已經到位;均衡性轉移支付62.1億元,比上年增加9.7億元;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4.7億元,比上年增加3.6億元。這個情況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3 盤點2010年,民生問題是全省上下都非常關注和重視的一塊。請您對海南財政惠及民生工作做一個“2010辭舊總結”和“2011迎新展望”。
答:民生問題確實是省財政廳一直以來緊抓不放的工作。2010年不僅是我省財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也是民生投入最大、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全省民生支出309.1億元,占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53.4%。安排27.3億元落實重點民生項目規劃,比2009年預算數增長24.2%。2010年省本級已動用的20.9億元新增財力中,用于重點民生項目支出18.1億元,占86.6%,比省委、省政府“新增財力至少55%用于民生項目支出”的要求高出31.6個百分點。
“四大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對老百姓的莊嚴承諾。為此,省財政廳千方百計集中財力,確保順利實施。2010年,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12.6萬套保障性住房;投入2.3億元實施大廣壩庫區移民危房改造,將5700戶危房重建,其中抱白村330戶已經入住;投入1.7億元改造茅草房15800戶,完成歷時18年的少數民族地區茅草房改造任務;投入1.8億元將全省56萬60歲以上農村老人全部納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比國家規定時間提前了10年。同時,全力以赴支持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全省共籌集救災資金22億元。其中,省本級籌集13億元,在10天內向受災市縣和有關單位撥付10億元,為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和災后重建提供扎實的財力保障。
2011年,省財政廳將著力構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以實現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為目標,圍繞《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2011—2015年)》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增加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并根據社會事業發展規律和公共服務的不同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抓緊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
4 您剛才提到了《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2011—2015年)》,能否介紹一下這個規劃的主要內容?
答:《規劃》提出,計劃投入資金1296億元,實施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公共文化體育等六大民生工程以及其他與民生建設相關的重點項目共20類73個,力爭在“十二五”時期,初步構建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民生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實現“兩個率先”、“三個確保”、“四個超過”,即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省覆蓋,率先實現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確保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住宿費,確保每個零就業家庭、貧困家庭和失地農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確保建成輻射全島的五大區域醫療中心和“1小時三級醫療機構服務圈”;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住房保障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5 2010年,海南省財政廳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您能否具體介紹一下“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哪些?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此方面有何新的打算?
答:2010年,省財政廳抓住擴大投資的機會,爭取和配合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債券25億元,積極配套擴大內需項目資金近24億元,帶動和促進社會投資。積極籌資支持省級融資平臺建設,推動東環城際快速鐵路、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大廣壩二期、泛洋航運、中航特玻、60萬噸PX等重點項目實施,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企業技術發展,全力支持海南生態軟件園、三亞創意產業園建設,支持旅游促銷,支持洋浦保稅港區和海口綜合保稅區加快發展,支持西部開發建設,推動產業、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11年,財政廳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爭取中央代理我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規模不小于2010年,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配套資金,重點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節能減排等,優先安排續建、投產和收尾項目。確保西環鐵路資本金足額到位,安排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預可研經費。支持培育新興產業。增加安排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利用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等專項資金,促進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熱帶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培育發展電子信息、外包服務、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落實國家生態補償、節能減排“以獎代補”政策,支持推動節能減排。
6 “十二五”時期,海南財政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答:“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發展面臨新突破,社會建設面臨新挑戰,省情將持續發生深刻變化,為推動財政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對進一步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我們一定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財政部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任務,財政廳積極主動又實事求是地提出“十二五”時期財政工作的主要目標,即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5年力爭達到或超過670億元。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年均增長16%以上,到2015年達到或超過1200億元,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支出水平在全國的排名力爭前移一位,上升為全國第9名。
7 能否透露一下,2011年,海南省財政廳的主要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關鍵一年,財政工作前景很好,任務艱巨。除了剛才談到的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緊抓保障民生兩方面的工作重點外,還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收支管理,確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務。加強對經濟運行的跟蹤監測,健全收入監控體系,支持配合稅務部門依法征收。加強土地、礦產、海域等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征管,將土地出讓收支納入政府基金預算,實行完全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強化支出管理,嚴格執行定期考評通報制度,加快支出進度,提高支出效益。堅持有保有壓,厲行節約,嚴格控制公務車輛購置費、出國經費等一般性開支,部門經常性項目原則上實行“零增長”,重點保障“四個確保”即確保發展、確保民生、確保生態保護、確保法定增長。
二是全面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推動購物退免稅政策試點實施。密切跟蹤離境退稅政策試點,確保政策取得實效。配合國家部委盡早完成離島免稅實施準備工作,力爭在今年上半年試點實施。做好與財政部的溝通協調工作,在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特別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革命老區轉移支付、邊境地區轉移支付等方面,爭取中央給予更大支持。繼續抓緊落實中央賦予我省的西部開發投資政策。加快推進海南銀行籌建工作。用好國際旅游島建設專項補助、中央財政旅游發展基金。加強融資性擔保機構和融資平臺公司管理。研究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發行工作。
三是加快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不斷深化財政改革,以科學完整透明為核心加強預算編制管理,以資金快捷安全高效為重點增強預算執行績效,以構建多維體系為主線強化財政監督,以依法規范理財為標準提升財政基礎管理水平,以應用平臺一體化管理為目標推進財政信息化建設,積極構建權責清晰、編制科學、執行高效、監督有力、科技支撐、有機銜接的公共財政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