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濤
摘要:傳統意義上的環境監測需要經過多重環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依托于電子技術的環境監控手段也取得極大發展。本文將以現有技術為基礎,利用相關硬件及軟件技術深入分析探究電子信息技術環境監控應用。
關鍵詞:電子技術;環境;監控;應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對環境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及要求,城市環境監控問題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了重視,近年來,全國各地逐步建成了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環保要求更嚴的處理設施。這些環境監控設施歸屬環保項目,必須執行相關建設和運行的國家及行業標準,嚴格按工藝要求運行管理,不能造成二次污染。近些年來,在我國各地相繼建立起一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嚴格按照環保要求的環境監控措施。這些新建的環境監控措施用于執行國家相關建設和運行國家和行業指標,因其歸屬于環保項目,故應嚴格參照工藝的要求來進行運行管理,杜絕二次污染現象的發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國環境電子信息化取得顯著進步,但是相比越來越嚴謹的環境形勢,信息化進程還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的應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系統硬件選擇
電子技術環境監控傳輸數據的方式主要分為有線、無線以及IP網絡等,當前各種傳輸系統都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產品,可以從現實需要出發確定傳輸數據鏈路。(1)有線傳輸,即電話線傳輸,這也是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數據傳輸方式,其優點在于擁有涉及面十分廣泛的電話線路,并且成本較低;不足主要是在遇到較多的在線監測站點的情況時,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對監測站點的巡視,時間成本較高,對于規模較大的系統不太適宜;并且,因為電信部門決定著電話線路的通信質量,因此,線路障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信部門;(2)GSM網絡傳輸。與有線傳輸相比,網絡傳輸更加實用,移動GSM網絡覆蓋率有所保障,但是,GSM傳輸模塊的應用會增加系統的造價以及使用成本;(3)IP網絡傳輸,此種數據傳輸方式的實時性最為突出,可以實現全天候在線,是今后發展趨勢。然而目前互聯網普及范圍有限,且IP傳輸設備造價較高,實用性不高。(4)數傳電臺傳輸,相比較而言,無限數傳電臺成本最低,傳輸實時性也足以滿足現實需要,并且具備較好的自我維護功能,當前實際應用范圍最為廣泛;(5)GPRS傳輸,即通用分組無限業務,借助分組交換技術,不必撥號即可實現連接,安全性能及密鑰都與當前的GSM十分接近。傳輸量是計費的主要依據,主要適用于數據傳輸量不大、采集點多且廣泛分布的非實時性系統。最為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數據傳輸方式,GPRS傳輸相比較無線傳輸方式,設備價格較低,使用成本較高,目前主要應用于實際環境監控系統。
2 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系統軟件設計
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系統軟件是由數據庫平臺、應用程序平臺、Web瀏覽平臺以及系統接口平臺共同組成的,詳情見圖2-1。
2.1 數據庫平臺
對于監測采樣點的設置,雖然已經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垃圾處理設施檢測采樣點也進一步得到了規范,但是由于技術、采樣工具等條件的限制,使得對采樣點的設置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大氣采樣點、污水采樣點及地下水采樣點三個方面。大氣采樣點由于無法進行準確的定位、污水采樣點無法進行深水位置的設置、地下水采樣點無法對真是生活進行反應。所以對其的真實反應最好的就是用先進的技術改良其。
作為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系統的核心內容,數據平臺的主要任務是對所有監測點的排污口信息以及其他基本信息等數據集圖像資料的監控,監控狀況可以通過實施數據資料加以反映,并可以實現在數據庫平臺與應用程序平臺之間的互相傳輸;提供統計資料以便進行統計分析及查詢;自動形成日、月及年報表,而且可以諸如曲線示意圖、餅狀示意圖以及柱狀示意圖等形式顯示出來;利用GIS系統顯示數據等。借助數據庫平臺可以實現數據共享,相關部門借助XML形式可以自動完成環保業務流程,并對數據進行備份、存儲以及復制等處理,進而實現挖掘分析數據的目的。
2.2 應用程序平臺
應用程序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在線監測廢水子系統、建筑噪音監控子系統、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子系統、在線監測空氣質量子系統以及放射源監控子系統等,應用程序平臺的主要任務是對監控情況作出如實反映,并能實現實時傳輸以及控制目的。
2.3 Web瀏覽平臺
通過Web瀏覽平臺,可以實現對相關數據的統一瀏覽,也是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方式。Web瀏覽平臺可以對相關的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反映,從而為有關部門及時了解系統狀況提供了便利,確保管理電子化及科學化的實現。在于環保部門聯網之后,相關單位及部門可以極為便捷的實現瀏覽。Web瀏覽平臺涵蓋了辦公較為常用的功能,例如:工作動態顯示、會議管理、待辦事項顯示、行政管理以及文檔管理等,并將監測站以及環保等相關部門納入其中。除此之外,還具備排污申報、審批、管理等模塊功能,對子系統的監測數據進行查看,并對相關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和匯總。
2.4 系統接口平臺
建立系統接口平臺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實現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實時數據傳輸以及信息共享等目的,借助系統接口平臺,就可以確定系統自身的可擴展性,以權級設定為主要依據,可以實現對約定格式相關數據的轉發以及對數據的同步上傳,借助系統接口平臺,可以完成對業務數據以及監測數據的整合、備份以及存儲,并且可以將格式文件自動生成,并以電子郵件、網頁或者是FIP等形式發送。
3 結語
電子技術環境監控系統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網絡化及智能化,具備業務監測監控以及重點污染源監控功能,并能實現網絡傳輸、數字化管理以及業務自動化等,真正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全面監測,此外,還具備數據集圖像收集、儲存、分析、傳輸以及管理等功能。通過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對電子技術環境監控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對當前環境信息進行了整合,準確的將環境監控數據予以顯示,進而實現資源共享,確保環境監測工作信息化的順利實現。構建在線電子監控系統,可以充分實現實時而全面的在線監測的目的,確保環保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崔孟榮.圖象監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山東科技大學,發表時間:2004-05-01
[2]余潔.基于Web技術實現集成自動化系統中監測的研究和實踐.昆明理工大學,發表時間:2001-06-30
[3]陳亮.網絡安全中安全審計與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大慶石油學院,發表時間:2004-02-05
[4]杜澤俊.綜合性環境自動監控信息系統的設計和探討.浙江大學,發表時間:2007-01-01
[5]張惠芬.城市生活垃圾農田施用效用研究[J].環境科學進展.2008(11)
[6]王杰.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可行性研究[J].環境科學.2009(6)
[7]劉淑娜.有機廢棄物的腐熟度參數及指標[J].萬方數據庫.2009(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