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中原強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戰國時期,特別是戰國中后期,趙國經濟在國際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商業十分繁榮,是戰國社會商品經濟發達的典型代表。趙國商業在戰國時期繁榮的原因何在?本文就此問題進行論述。
一、趙國商業的繁榮受到戰國時期國際背景的影響和國內政策的保證
趙國商業的欣欣向榮同戰國時期的時代大背景是不可分的。正如傅筑夫先生所說,“特別是到戰國年間,隨著經濟的變化,引起社會的動蕩,使舊的統治秩序陷于混亂,同時,所謂‘周室衰,禮法退和‘嗜欲不制,僭差無極的情況下,松弛了對末業的約束力量,從而工商業特別是商業有了相當長時間的自由發展?!?/p>
在戰國這個劇烈變革和動蕩時期,一些諸侯國的統治者出于現實情況的考慮,不再拘泥于“工商食官”的傳統而放松了對工商業的限制。這一時期的重商政策以及各國間互通有無的社會需要,促使商品經濟迅速擴展。商業規模和商人地位都有明顯的提高。這一時期商業的勃興是當時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趙國作為一個大國,為求得生存并得到發展,首要任務就是要使國家富強起來。為達到此目的,趙國也同其他國家一樣,重視農業發展,但是趙國經濟生產并非單一農業模式,而是采取農商并重的多種經濟形式復合發展模式。其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種同其他國家不同的特征,商業在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較大。縱覽趙國君主的經濟政策,無論怎么改革,都沒有看到抑商的實例。在商業問題上,首先重視商人,廣招外商并給商人的自由發展提供較寬松的環境。從呂不韋發跡邯鄲、郭縱富比王侯可見商人在當時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其次,政府對商業進行管理,當時邯鄲設有市掾,甚至軍官兼管市政,即軍市等。
趙國統治者奉行的農商并重的經濟政策,為趙國商業的充分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在其重視之下,廣大士民紛紛以經商從賈為時尚,從而更加促進了趙國商業的繁榮。
二、趙國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繁榮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必然引起商業的成長。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的基礎,建筑在手工業產品和卷入交換中的農產品之上。趙國在戰國七雄中商業比較繁榮,同趙國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趙國疆域內包括廣闊的華北平原,是發展農業的最好地帶。從大量考古出土的農具來看,在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鐵農具,而且種類很多,這大大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力。而且,趙國農業采用精耕細作的方式,掌握積肥施肥的農耕技術,并且采用復種制,極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另外,趙國利用內陸湖澤較多的優勢興修水利工程。
鐵農具的使用、農耕技術的提高和水利的興修,使趙國農業迅速發展。一方面是趙國的農產品產量劇增,據《戰國策》記載,在蘇秦說燕文侯時,趙國糧食儲藏可以達到“粟支十年”。農民自給自足后可有余糧投入交換的領域。而且地主、官僚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把剝削所得的農副產品也需要通過市場換取大量奢侈品,這就和商業市場有了很多聯系。另一方面,農業的發展還使社會分工日益細密,農民除糧食、布匹外,農具和若干使用物品都需要向市場購置。商業經濟的比重一天天加大,商業也就繁榮起來。
趙國的手工業也比較發達,這直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商業的繁榮。趙國手工業的發展首先表現為冶鐵業的繁榮。邯鄲為戰國時期三大冶鐵中心之一,生產出大量的生產農具,手工工具及兵器。趙還能大量使用鐵范生產薄壁鑄鐵器。其次表現為青銅工藝的高超。從出土的青銅器看,趙國人民已掌握錯金、鎏金和鑲嵌等技術,并比其他諸侯國要先進一步。特別是趙國的銅鏡,鑄造精良,美輪美奐。另外,趙國其他手工業在戰國時期也得到相當發展,發掘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都可看出其技藝的精湛。趙國手工業的發達,使其制造出大量手工制品流通于國內及各諸侯國市場,成為重要商品,其中統治階級使用的奢侈品如金銀器、絲綢、珠玉等裝飾品在商品中占很大比重。
沒有發達的農業作后盾,沒有豐富的手工業產品,商品的交換就失去了基礎。趙國的三大商業中心,邯鄲、靈壽、晉陽都是農業、手工業發達的地區。由上所述可以表明,農業、手工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趙國商業的繁榮。
三、趙國發達的交通體系為商業的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
商業發展必然要有商品和貨幣的交流。戰國時代交通得到空前發展,出現縱橫交錯的“午道”和眾多地方性交通樞紐。這就為貨物的流通和對外貿易提供了便利。據楊寬先生解釋,“午道”為魏、趙、齊三國之間的交通大道??梢娳w國處于戰國時期交通的重要位置,其商業的繁榮正是得益于這個有利的交通條件。
趙國以邯鄲為中心,以分布各地的城市為網點,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其境內分別有縱橫南北和橫穿東西的三條道路。
縱貫趙國南北的三條道路中,最主要的一條道路是以邯鄲為中心的南北大道。這條路向北的終點是燕國,“由邯鄲向北經過房子、石邑、東垣、鮮虞、中人諸邑,可直達燕南長城之口汾門,并延伸至燕國的涿、薊?!痹诖说郎?,還有一條經中山西北部斜貫代地的道路。燕國的薊是當時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北部和東北各少數民族的貨物都集中于此,趙國利用此道不但有利于同燕國進行貿易,而且有利于中原和北方、東北方少數民族貨物的流通。這條道路的南段至戰國時期已延伸到鄭、衛,這就加強了趙國同韓、衛的貿易往來。而新的都會溫、軹的興起,使此南北大道向西延伸出一條道路,從而使溫、軹與邯鄲建立了經濟聯系。這條以邯鄲為中心的大道縱橫趙國,聯系北方少數民族,溝通中原經濟都會,成為戰國時期一條繁忙的商道,促進了趙國商業的發展。
在南北交通中,趙國的境內還有以晉陽為中心,北至代地的大道,便利趙國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原地區貿易往來,晉陽成為趙國商業繁榮的城市。此外,趙國西部還有一條由河上直通咸陽的南北大道,便利了趙國同秦國貿易的往來。
橫穿趙國東西的三條道路,一條以邯鄲為中心,西至上黨地區,東可通到齊都臨淄,這一條道路可謂溝通當時東西方向的重要途徑,不但有利于趙國境內東西方商品流通,也便利了與齊國的貿易。它連接邯鄲和臨淄兩個大都市,其商業貿易繁榮景象可謂壯觀。一條在趙國中部橫穿中山國東西,向東延至齊國,向西連接秦,這是齊、趙、秦三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的紐帶。由于趙國北境與游牧民族地區相鄰,在趙國北疆境內還有一條從代地出發,前往今內蒙古地區的云中和九原的道路,這是聯系北土東西以及溝通中原地區的一條紐帶。
正是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才能使趙國“當天下之蹊,商賈錯如路,諸侯交于道?!边@是趙國商業繁榮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趙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經濟類型多樣,有利于商業的繁榮
趙國商業的繁榮還得益于趙國疆域廣闊,物產豐富,經濟類型多種多樣。趙國的軍事擴張使趙國疆域不斷擴大,特別是趙武靈王時期,擴胡地千里,吞并中山,把分散的領土連接起來,使趙國疆域西北到達內蒙古的狼山,北到內蒙古烏加河兩岸,南到漳河與韓、魏交界,東至黃河以東河間、扶柳一帶。
由于地域廣闊,趙國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再加上南北溫差較大,趙國形成了適應不同經營方式的多種經濟區域和經濟成分。
趙國有多種經濟類型。太行山以東地處華北平原,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盛產糧、麻、絲等農產品。而句注山、常山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區域基本上是半農半牧和畜牧經濟。以代地為例,《史記》載“燕、代田畜而事蠶”,并且載李牧在代地守邊“大縱畜牧”。可見此地,不僅產絲、糧,還盛產馬、牛、羊等牲畜。而龍門、碣石一帶西北地區,原為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活動區,其經濟物產為“馬、牛、羊、旃裘、筋角”。
趙國不同地區民族間的經濟交往頻繁,商業往來就是建立在不同經濟類型并可以互通有無、互相補充的基礎之上的。當時代馬、胡犬、昆山之玉被稱為三寶。《戰國策》載,蘇秦勸阻趙王時,說如果趙伐齊就會“代馬胡駒不東,而昆山之玉不出也”??梢?,趙國各地物產交流的頻繁和領域的廣闊,對趙國商業的繁榮發展無疑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邯鄲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