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荷
一、聽力理解存在的障礙
1.語言基礎知識的障礙。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聽力理解及反應速度的差異,統稱聽力能力 。就筆者幾年探索,其障礙概有語音差異、語音障礙、語速障礙、詞匯障礙等四個方面。
2.母語干擾的障礙。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句逐詞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多了個中間環節,這種心理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3.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以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的語言文學知識,還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便產生一定困難。如一些聽力材料中常會出現 Thanksgiving, April Fool ,學生對西方的感恩節、愚人節等不甚了解,就會對這些感到茫然。
4.心理因素的障礙。聽力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使原來可以聽懂的內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環境對學生也有較大的影響,環境的變化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相應的變化。同樣的聽力內容,學生在教室里聽教師授課和在語音室里聽錄音的心理準備和活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而多數學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變化,從而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因難。學生在聽音時的情感因素和聽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學生聽音目的明確并有強烈的聽音個體 , 其效果就好。反之,會產生心理抵觸和厭倦情緒。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聽力理解能力不僅與聽者的語言知識掌握程度有關,而且與聽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識,心理素質等也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英語聽力障礙對癥下藥,采用適當的訓練策略。
二、聽力技巧的訓練與培養
1.組織多樣的英語活動,在“情境學習”中提高聽力。(1)利用課前5分鐘進行Free Talk,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英語交流的習慣。開始階段由教師組織,以學生熟悉的人、事、物為主線,結合當天課文內容,規定多個話題,并由教師提供必要的句型和用語,使學生想說,能說,并且有話可說。經過長時間的組織交流和有主題的活動,學生逐漸養成自覺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習慣,并積累一定表達法之后,任其自由組合進行Free Talk,達成英語交際目的。(2)聽說結合,提高聽力訓練與說話訓練的協同效應。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學生一片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于一體,它擺脫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我在教學中,經常請幾個學生一組運用所學的知識表演,成效較大。聽力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礎上,學生必須有很好的語音知識,要能辨別句子的連續、節奏及語調等發音技巧方面的變化,并且盡可能熟悉各種人物的音調以及輕重緩急、喜怒哀樂、個體差異等口語特征。聽和說相輔相成,聽說并進,持之以恒,保質保量,才能打好聽力基礎。(3)設計游戲,提高學生聽力訓練的興趣和效果。為了培養,訓練學生的聽力,幫助記憶單詞、句型。在教學中我經常運用“Polly Says”這一游戲。如在"Stand up,Sit down"的句型中就安排了這種游戲來訓練聽力,掌握祈使句,一些表示動作的短語也都可這么進行。例如:教師發令讓同學做動作。每組找一個人到前面來,看誰聽力好,做得快。如:“Open the door。”并請一位同學記下第一個做出正確動作同學的名字和次數,次數最多者為勝。
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上述游戲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創造機會,在半真半假的語言環境里進行交際活動。而要使學生課堂所學的語言知識成為他們技能的積極的組成部分,需要進行這種交際性的運用。否則就無法在教室外使用它們。
英語學習,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應讓學生課外有機會多接觸,多使用英語。所謂多接觸,多使用,就是盡可能地利用周圍的條件,在課外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多聽,多說,多進行各種有趣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在不增加負擔的同時,在不知不覺地進行了知識的復習,并擴大了視野。新課標明確指出:“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培養興趣。”因此,筆者也努力在課外進行英語游戲。
2.教給學生一定的聽力技巧,在“科學學習”中提高聽力。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利用對語境的理解去克服生詞障礙,同時要求學生忘掉母語,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即語音入耳后,腦中立即呈現人物、事物、事件的具體形象、具體語境來。具體操作方法有:(1)根據標題進行預測。要求學生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識猜測聽力材料的大概內容,然后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猜測內容。所猜的答案愈是不一樣,學生就愈有好奇心去聽,以便證實他們各自的猜測。(2)根據所提供材料后的練習進行猜測。在對標題進行猜測后,通過快速瀏覽材料后的練習,讓學生從中掌握一些有關聽力材料的線索,然后學生對猜測所獲得線索進行綜合,使他們對將要聽的部分內容未聽先知。(3)聽短文,力圖聽完完整的篇段。在聽短文的過程中,切忌聽單個詞或單個句子后急于下筆,因為有些文章的主題或主要線索在結尾處。(4)作簡要記錄。要求學生邊聽邊做必要的記錄。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數詞用阿拉伯數字記錄、地點人名用代號、長詞用縮寫、長句抓住主要成分。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下鎮中(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