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石 柳玉恒 劉正陽 李磊
監獄人民警察是“頭頂國徽”、“肩扛盾牌”的執法者,是“改造罪惡靈魂的工程師”,是“心靈創傷的矯治師”,解決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問題會對司法類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更好的成長為一名未來的合格的監獄人民警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對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監獄事業的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也將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一、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概念
所謂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就是監獄人民警察在長期超負荷工作、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在思想、言語、行為等方面表現消沉、冷漠,進而造成身體狀況惡化、工作質量下降、家庭矛盾突出等嚴重后果。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工作狀況監獄化。對待上級交付的工作任務時,被動應付,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應有的動力和魄力;對待同事和下級態度冷漠,缺乏與人主動溝通,對他人總是抱有疑慮和警惕,自我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對待被管教人員態度蠻橫,缺乏必要的愛心和耐心,管教方法單一死板。強調對其命令的絕對服從。
2.生活狀況監獄化。在家中沉默寡言,與家庭成員交流微乎其微,很少參加家庭內部活動;經常以命令語氣和家人說話,易發脾氣,稍有不順即大聲呵斥,有時甚至拳腳相加,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家庭關系緊張。
3.學習狀況監獄化。在上級和單位舉行的培訓學習中,缺乏認真學習的態度,對待先進新鮮知識充聞不問,固執己見,不能有效靈活地將培訓內容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在學術上,缺乏質疑和創新精神,業績慘淡,如有需要,則網上摘抄了事,弄虛作假現象普遍。
二、我國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現狀
監獄警察“監獄化”并不是每一個監獄警察所耳熟能詳的,對一些監獄警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但在監獄警察的生活中卻體現出“監獄化”的行為。
1.監獄警察方面。(1)監獄警察平時的表現情況。在監獄工作一段時間后,干警會不自覺的將監獄內的生活習慣帶入平時生活中,如將監獄特有的語言(如槽子)帶入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監獄化”傾向,并給監獄警察帶來一些影響,特別是心理上的影響,就普通干警而言,處于監獄高焦慮、高壓力、低心理的健康狀況,勢必給其生活、工作、學習帶來影響。監獄警察作為改造罪犯的主題,其職業的特殊性,使得他們這種高焦慮、高壓力、低心理的健康狀況,帶來的后果將更加嚴重。長期的監獄工作使干警出現焦慮狀態,以致干警變得煩躁不安,心神不寧,工作上的壓力使他們遇事不夠冷靜,或者過激反應,甚至處理問題的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打罵等),對改造罪犯很不利,長此以往,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監獄化”越來越嚴重。
由于監獄工作限定在監獄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它不僅不可能豐富多彩(因為監獄一般都建在偏遠的山區或城市周邊),而且監獄人民警察每天都面對幾乎相同的罪犯,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幾乎相似的活動,整天還要提心吊膽的唯恐罪犯出現意外。因此,工作十分單調、枯燥,造成干警工作不太積極,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產生職業怠倦。
監獄警察“監獄化”的另一個表現是人際關系失調。由于長期的監獄工作,使監獄警察心理健康狀況不是很好,造成在平時交往中,更多的從自身考慮問題,不能充分替別人著想。有時候聊天時一味的傾訴不滿,既不聽他人的勸告,也不理解他人的苦心,甚至把他人當做出氣筒,亂發脾氣,還可能會產生簡單粗暴,盲目沖動,甚至過激的“遷怒”行為,給監獄警察的人際交往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還有可能影響監獄警察正常的家庭生活。
(2)監獄警察對“監獄化”的自力救助情況。監獄警察“監獄化”不但影響著干警的正常生活,還影響著干警的正常工作,所以,監獄警察需要避免“監獄化”,但事實是,許多監獄警察并未意識到“監獄化”,對“監獄化”也沒有很清楚的認識,更有一些干警從未聽說過“監獄化”,也就談不上采取措施避免“監獄化”了。
在認識到“監獄化”的干警中,并不是都自力救濟,采取措施避免自己“監獄化”,部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部分和家人、朋友談心,溝通解決,只有很少的干警咨詢過心理醫生,通過心理醫生消除不良情緒,解決問題,避免“監獄化”,也就是說,干警對“監獄化”的認識不夠深刻,自力救濟措施不夠到位,只有部分的干警能找到有效的措施,給自己心理疏導,避免“監獄化”。在生活中,只有很少的干警意識到自己生活習慣的“監獄化”并刻意糾正,避免“監獄化”,甚至,有些干警意識到自己“監獄化”但卻不愿意改變習慣,避免“監獄化”。
2.監獄方面。(1)監獄對監獄警察“監獄化”的重視程度。由于“監獄化”是新概念,所以還未引起監獄領導的足夠重視,但重視的程度是越來越高的。有些干警說監獄領導越來越重視干警“監獄化”,為了避免監獄警察“監獄化”,監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的一系列的避免干警“監獄化”的防范機制,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些監獄對“監獄化”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還未采取措施避免干警“監獄化”。長此以往,給監獄警察帶來影響,更會給罪犯改造帶來影響,所以監獄領導必須提高對監獄警察“監獄化”的重視程度。(2)監獄的防范機制及效果。監獄領導認識到監獄警察“監獄化”的影響后,逐步制定并完善防范機制,采取避免“監獄化”的措施,如在監獄干警中普及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在監獄中設立心理咨詢門診,定期組織文化活動,既豐富了監獄警察的業余生活,又使干警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一些監獄還定期組織監獄警察外出旅游,讓他們暫時遠離工作,真正的放松身心。除此之外,監獄領導還要定期與一線干警溝通交流,對干警深入了解,進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避免監獄警察“監獄化”的措施,制定更完善的防范機制。
采取避免監獄警察“監獄化”的措施的監獄對避免干警“監獄化”產生一定的效果,許多干警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轉。在日常生活中,“監獄化”的生活習慣越來越不明顯,工作態度也得到了改觀。總之,采取措施,建立防范機制的監獄對避免監獄警察“監獄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導致我國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原因
造成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方面:
1.主觀方面。(1)認知方面差異。根據表①、表②不難看出,監獄人民警察初涉監管,都有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逐一深入的認識過程。有的民警對監獄的感、知覺只限于以往在電影、電視中的記憶,于是將藝術的夸張想象為監獄就是充滿暴力和塵吊的陰暗角落,可真正親身歷練,發現在法制建設日益健全的社會浪潮中,監獄實行的是“公正文明執法”,不但對罪犯任何形式的體罰、虐待都嚴令禁止,而且還從各方面提高完善罪犯可享受的人權,于是這部分民警工作壓力增大,心理上產生不適從感,怨聲載道,甚至發出“警不如匪”的哀嘆(見表①)。情感方面由于一部分民警對監獄錯誤的認知,于是導致了一些錯誤情感產生。當這部分民警進入監獄系統,發現罪犯成分復雜,三教九流,應有盡有,對其管理既不能采用暴力,又非簡單的教育說教可行,于是工作壓力日益增強,便有了愁怨、不自信、得過且過甚至逃避等情感;然后又聯想到自己工作勞累,極少節假日休息時間,為國家、為人民“奉獻著青春,奉獻著終身”,但工作待遇一直無法提高,甚至因時間、經濟等因素而對象也談不上,于是“憤世嫉俗”。這樣這部分民警在對待工作上也有了抵觸情緒(見表②)。

(2)抗壓能力不同。俗語說:“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樣紅。”每個監獄人民警察的能力、氣質、性格都不相同。報考這份職業,動機都不盡相同,有的只為找份工作,有的想穿上制服體驗威嚴,有的認為這是從政的一步,當然有不少的警察更是想在這份工作中體現出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個性心理,才造成了面對同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的人坦然面對,而有的人形成心理問題。比如,一些警察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缺乏自信,對自身的優缺點缺乏認識,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系(見表③);有的警察在監獄是一個好警察,可是下班回到家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了耐心(見表④);有的警察總覺得自己付出了罪犯就得改造好,罪犯要沒改造好,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嚴重的甚至會有過激行為。當警察面對自己的一系列現實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產生的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時,惡劣情緒極有可能因突破心理極限而爆發。

(3)危機意識、維權意識不強。從近年來各監獄發生的案件來看,充分暴漏出警察缺少危機意識問題,而從案件處理過程和結果來看,又暴漏出警察維權意識弱的問題。監獄是個半封閉的小社會,監獄警察職業穩固,競爭幾乎談不上,在大肆宣講保護罪犯合法權利同時,警察權利無人提及,也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專門規定,警察個人遇到特殊情況也根本想不到保護自己的權利,聽之任之,這就是目前的現狀(見表⑤)。增強警察競爭意識、抵御風險能力、維權意識成為當務之急。

2.客觀方面。(1)受監獄及社會負面環境的影響。由于受監獄及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見表⑥),很多警察片面追求物質享受,盲目攀比,只看到或夸大存在的不良現象,而看不到主流,缺乏對社會發展現狀的深刻認識,處世消極,工作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對緊張有壓力的工作有正確認識,熱衷于以低級趣味排解壓力;另外,監獄關押的是社會上的三教九流之輩,是社會的污垢,大量不良的生活習氣充斥其中。隨著押犯數量逐漸增加,成份日趨復雜,使改造與反改造的斗爭日益激烈,不良習氣在無形中相互滲透,而且這種滲透對警察又形成反滲透,使原本素質不高的部分警察抵御誘惑能力下降,警察之間相互信任度降低。

(2)從組織領導角度,忽視了對警察整體工作效能發揮的把握。近年來,一方面是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作風漂浮,大搞花架子,形式主義盛行;另一方面是用人及考評機制的弊端還未根本改變,由于目前監獄警察工作崗位設置還不科學,導致用人及考評工作還非常混亂,沒有實際效果,進而影響隊伍士氣;其三是監獄政工部門職能發揮不夠,長期以來,監獄組織部門疲與應付各類考核評比檢查,無暇專心于警察整體隊伍的提高,從而忽視了對警察整體工作的把握,警察隊伍監獄化問題日趨凸顯。

(3)監管模式科技含量低,警察壓力大
由于資金不到位等原因,監獄硬件設施落后,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大多數監獄監管只停留在“人防”、“物防”層面上,“技防”水平遠遠達不到,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連“物防”也達不到,全憑“人防”,超時、超體力,警察身心疲憊,壓力增大等原因嚴重加大了“監獄化”的程度。
四、解決我國現階段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對策
1.切實從生活上改善監獄人民警察的“監獄化”問題。對于每一個監獄人民警察來說在生活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監獄干警在生活上出現的“監獄化”問題不斷凸顯。大部分監獄干警并沒有意識到生活上的“監獄化”問題,只有很少干警意識到自己生活習慣的“監獄化”并刻意糾正,避免“監獄化”,有些干警意識到自己“監獄化”但卻不愿意改變習慣。從生活上改善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問題是改善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的重中之重。
2.切實從心理上改善監獄人民警察“監獄化”問題。隨著監獄工作要求和水準的提高,監獄警察的“監獄化”問題不斷影響著監獄干警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調查了許多名人后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靠的是心理素質和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監獄警察能否在與形形色色的罪犯打交道中把自己造就成為“改造靈魂的工程師”,除了體能和基本的技能以外,關鍵還要看心理素質。一名出色的監獄警察必定是一個心理健康者,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監獄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減輕監獄警察的心理壓力,以適應監獄工作發展需要和構建和諧社會要求,解決監獄干警的心理問題是改善監獄干警“監獄化”的重大舉措。
(1)加強監獄人民警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對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及時關注,隨著監獄人民警察對自身的心理問題的不斷認識,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們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是對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解,鼓勵監獄警察參加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培訓和參加全國心理咨詢師考試,讓更多的監獄警察成為心理輔導的行家里手,既可以將知識應用到教育改造罪犯上,又可以應用到自身心理健康上去,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而減少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
(2)將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到科學管理。監獄機關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獄人民警察心理咨詢機構,加大監獄警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作用,并引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人才,負責開展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訓練、心理咨詢等工作,并定期對監獄人民警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為每一名監獄干警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檔案,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咨詢、輔導和治療。使得監獄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工作科學化。從而對監獄人民警察心理上的“監獄化”問題進行改善。
最終,通過對監獄人民警察生活上和心理上“監獄化”問題的不斷改善會對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監獄事業的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央司法警官學院2010年度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專項項目(項目編號:XYX201003)。主持人為李夢石。指導老師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張秀玉教授。
參考文獻:
[1]劉世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獄制度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科研處編.監獄勞教工作改革與創新研究報告[M].群眾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