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東 敖凌航
高職院校學報的功能不同于研究型大學的學報,高職院校學報刊載內容側重于應用研究,優先發表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指導性與可操作性的論文,面向一般的科技工作者,而研究型大學的學報內容側重于理論性很強的學術性論文, 面向理論水平很高的專家學者;高職院校學報也不同于文藝性很強的文學類期刊,畢竟不是消遣性刊物。高職院校學報的專業學術性使其具有科技期刊的性質,其綜合性、社會性的特點,又使他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因此,高職院校綜合性學報具有科技期刊和社會期刊的雙重功能,既有學術期刊的特點又有專業期刊的特點,在知識創新的時代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高職院校學報是知識創新的重要陣地
1.高職院校學報是科研學術、教育教學創新的園地。知識創新涉及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諸如科研學術創新、教育思想創新、教學手段創新、學習創新、教學管理創新、后勤保障創新等等,實際上教育創新工程是一個多學科、多層次的綜合工程,要全面、系統、及時的記錄成果、推廣成果, 這個任務必然由綜合性的學報來完成。
綜合性校刊為廣大教職員工和社會相關讀者提供了發表科研論文、教育教學經驗和交流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作為科學知識生產的科研人員,教學人員,他們不僅把期刊作為創新知識的載體和迅速傳播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學習嶄新科學知識和提高自身文明建設的陣地。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歷史一再證明,科研人員在完成他們生產知識的創新成果中,都不斷地通過期刊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獲取新信息,打開新思路。任何一種創新知識,都不可能從天而降,都需要經過一定的知識和技術積累,需要一定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社會背景,而綜合性校刊為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提供了這樣一種方便的知識載體。
綜合性校刊是科研學術、教育教學創新園地,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來理解。一般而言,論文是科研工作的全面總結,是創新知識的文字記錄。這種記錄在傳播之前需經研究者們的共同努力,使它不僅是一篇科研總結,而且是一篇理論性強、論據充分、論點鮮明、結論可靠、邏輯分明、具有創新性的一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但往往由于研究者的思維方式、文字水平等原因,不能準確無誤、清晰明了地表達其創新成果,達不到出版的要求。這就要求對其進行編輯加工、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再創造性勞動。通常這種過程由期刊編輯與研究者共同完成。經過這一過程處理的論文,才可納入傳播體系。也就是說,當這一過程作為知識創新最后一個環節完成后,論文才可以通過科技期刊這一載體得以發表、交流與傳播,成為正式的文獻。科技期刊在奉獻給讀者一篇篇具有較強思想性、時間性、目的明確、觀點鮮明、表達清晰、確切精美論文的同時,科技編輯對論文文字表達、圖表規范等方面進行加工所付出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在理論方面使論文得到了升華。期刊不僅有優化作用,還有劣汰的功能及對社會主義文明建設負有社會化的監督責任。從而使期刊真正體現某個專業在某個階段的較高科研水平,使創新成果能很快發表、有效傳播并有存儲的價值。例如,某科技期刊發表的一篇《關于122榴彈炮幾個故障的分析與排除質疑》一文,就是作者發現某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有誤而寫的商榷論文,及時糾正了原論文中的錯誤,防止了誤導,既起到了監督作用,又提高了研究水平和論文的水平,使研究成果上了一個臺階。
2.學報是知識創新活動的重要媒介。知識創新就是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知識的過程,其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建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活動的特點決定了它離不開學術交流,少不了學術爭鳴。綜合性校刊為學校各層面的人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
學報的主要讀者是老師、學生和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校刊上刊登的知識創新的信息通過他們在院校和技術部門廣為傳播,對促進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企業技術革新思想觀念更新,促進高技術在企業的應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綜合性校刊是學校改革創新的窗口。高職院校學報是面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和相關應用專業科技人員的刊物,面向“全體”,使學報的生存和發展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由于高職院校學報讀者對象的廣泛性和多層次性,決定了校刊內容的綜合性,不僅重點反映黨、國家的方針政策,而且全面反映學校教學、科研、政工、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改革的成果及師生的精神狀態。因此,高職院校學報必然成為反映學校精神面貌的窗口,反映學院教學科研水平的窗口,成為聯系上級機關、企業和友鄰單位的橋梁。學報的窗口功能是其生命力的重要基礎。
二、高職院校學報對知識創新的促進功能
綜合性校刊往往聯絡、吸引、培植了本校各學科專業以老師、專家、工程技木人員為核心的廣泛的教學研究隊伍,而這樣一支隊伍的形成則是學校教學、科研發展成熟的標志。
綜合性校刊以記載、傳播創新知識為已任,而它提供的新知識又為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豐富地營養和深厚地基礎。
學報與科技期刊一樣, 通過選題導向、組織爭鳴、報道研究狀況、評論研究成果等形式,有效地推動著學校各學科專業建設一步向縱深發展。誠如一位英國學者所說,“假設沒有定期刊物,現代科學當會以另一種途徑和緩慢得多的速度向前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期刊對知識創新的促進功能被進一步重視和強化,期刊工作者更加重視發揮科技期刊促進、推動知識創新的功能和機制。許多期刊采取了主動介入科學創新的編輯方法,深入科學研究第一線,尋找知識創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不失時機地抓住報道選題,不斷挖掘報道深度,加大報道力度。編輯部改變坐等來稿的做法,走出編輯部,到學校院各系、各科研課題組、到相關企業去征集論文稿件。科研學術欄目專門報告和追蹤當前某一學科專業熱點課題的研究進展,促進研究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加強編輯部建設是實現學報知識創新體系中功能的基本保證
編輯人員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新局面即將到來,應該努力轉變觀念,以創新意識肩負起校刊工作的新任務。如何把高職學報辦出特色?筆者認為, 應在辦刊宗旨指引下,以滿足讀者需求為目標,立足高職,面向社會,貼近學校教科研、貼近企業、貼緊市場,迅速反映科技新變化、教科研新成果。以改革的思想和精神去努力創建高職學報的特色,以改革拓寬高職學報的發展空間。
1.努力提高學報工作的質量,擴大校刊在校內、外的影響。校刊的質量由刊發文章的質量、編排的質量和版式印刷質量決定。文章的質量又體現在新知識、新技術和新信息的質量上。在稿件策劃時,要特別關注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進和實用性方面有所突破的文章。在某一問題上有新意,在某一技術點上有發展就應該算是一種創新。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科技期刊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在利益驅動的影響下,許多作者愿意把自己的稿件投向知名度高的期刊,造成優秀稿件外流的局面。為此,學報除求得上級相應政策支撐外,還要努力提高編輯質量,創造有利政策,鼓勵作者將優秀稿件投向校刊。另外,學校還應努力向各上級主管機關積極申辦國家統一刊號,提高校刊的地位,擴大刊物在同級之中的影響力。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創新論文、學科前沿論文、優秀科研成果推廣論文源源不斷地投向校刊。
提高校刊的質量,使編排質量達到最佳視覺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十分重視編排質量和印刷質量,充分應用先進編排、印刷技術。在封面設計上充分突出士官特色,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充分利用圖像、文字合成技術,進行編排,使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2.加速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編輯隊伍。提高校刊的質量,首先要把住選稿、組稿這一關鍵,作為編輯,要有“精品”意識。要做好這一工作,必須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必須掌握相關的科技知識,了解專業發展的動向,才能“慧眼識珍品”,在眾多的來稿中,選擇最具學術價值的論文。其二,就組稿而言,組織的稿件質量如何,最能體現編輯的業務水平、理論修養、社交能力和創新能力。稱職的編輯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一篇好的學術論文,不僅要有創新的新觀點,還要有較高的文字表達水平。編輯在組稿時,除論文的內容外,還要重視文稿結構要新穎、立論要正確、重點要突出,特別是對于學術水平較好、寫作水平欠佳的稿件,編輯的責任要向作者指出文章結構、文字水平的方面的不足,交作者修改補充,并在退修的意見中從文題、論點、論據、邏輯、用詞、規范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指導作者將好的素材撰寫成一篇優秀論文。從組稿、選稿到退修稿件的過程中,編輯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文字修養都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提高編輯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期刊質量的保證。筆者認為,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編輯的素質。
(1)提高編輯的政治素質;( 2)提高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3)提高編輯業務水平,既要有專業知識,又要有較好的文字水平,否則就不能駕輕就熟地加工、潤色文稿,對文稿的疏漏和錯誤不能正確判斷,修改文章的質量就無從談起;(4)增強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系統學習高職教育研究、專業知識、實踐知識的理論,充分認識校刊在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加強高科技排版知識的學習,提高本身對期刊的創新能力,以適應期刊多樣化版本和多渠道傳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周源,陳曉潤.論高職院校如何辦好學報[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作者單位: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