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點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 的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既給職業技術教育帶來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如何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將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
一、知識經濟與職業教育的關系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的簡稱。知識經濟是以現代科學為/核心,建立在知識、信息、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是相對于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而言的新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中,知識被納入生產函數,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經濟的生產、傳播和使用,高科技的投資流向,就業服務等等,都取決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職業教育則是給勞動者,同包括農村勞動者傳授某種職業技術、生產勞動、供求管理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鄧小平指出:“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興起, 知識巳經被認為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驅動器”。在知識經濟影響下, 我國正在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 走生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道路。這樣,就要求提高工農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 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因此,需要大批的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需要有大批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需要 既懂專業技術, 又能組織生產, 經營和銷售的人才。因此,就需要依靠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另一方面, 教育必須為經濟服務。職業中專教育必須面向青年,注重培養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 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資源和物力資資形成辦學規模。有針對性地、科學地設置經濟發展需要的各種專業, 拓展專業服務方向, 培養更多的融技術、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推動我國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向集約型經濟發展。
二、經濟給職業技術教育帶來機遇與挑戰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既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又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和動力。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巳見端倪” 。胡錦濤領導的二十一世經的經濟時代,巳占國際經濟的主體地位。這一發展趨勢對我國現代化進程,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又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在職業技術教育方面,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機遇與挑戰。
1、從勞動者來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質、有技術、懂管理的社會勞動者。目前,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狀況并不佳,出現了一些專業招生人數少,市場供需不平衡現象,比如,我們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的護學院,教育系、機電系等,每年中專招生上千人,甚至兩三千人,而藝術系、經管系等專業,有的每年招生只有幾十人。顯然,職業技術教育無法培養出足夠的,很難滿足市場各種經濟迅速發展所需要的各類高素質勞動者,也就達不到普遍提高藶動者素質的作用。
2、從辦學規模來看,知識經濟條件下的職業技術教育,應走規模辦學的道路,集中人力、物力,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就我們宜職業技術學院來說,也還沒有完全達到這一要求。如藝術系的主持、表演等專業老師短缺,而其他系有的老師,甚至行政人員對這些課程教學很專業,而并沒有騁任他們來擔任這些專業課程的教學 。因此,專業教學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影響到招生規模的擴大。
3、從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來看,知識經濟條件下,更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職業技術院校開設的專業趨于重復建設,如我校的教育系有舞蹈專業課,而藝術系有舞蹈專業班,教育系有幼兒〔藝術〕教育專業,而藝木系有藝術教育班,這些專業教學'課程的內容,還存在重復的現象,特別是藝術系,有的班有的專業只有幾個學生,就把幾個專業的學生合并成一個班,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但農牧業專業、法律專業并沒有開設。
三、對策與思考
要達到知識經濟條件下教育的要求,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通過具體的工作,爭取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改變群眾的傳統觀念,力求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1、職業技術教育,必須明白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培養專業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學管理,辦出自已的特色,把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蠃得良好的信譽和生源市場。
2、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專業。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專業,開設以工農業為主,以管理、法律等為輔的一能多專的復合型專業,為市場培養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3、加強科學意識,不斷引進新課程內容,更新教學設備,強化實驗基地,使職業技術教育始終在高層面上運行。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使學生畢業后,運用所學的知識,創造出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職業技術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去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使職業技術教育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優先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同時,爭取社會各方面的廣泛支持,幫助職業技術學院校走規模辦學之路,把職業技術教育作為當地經濟增長點來抓,使職業技術教育真正適應知識經濟條件下我國經濟的發展。
(作者簡介:周春香(1955.3-),女,漢族,江西宜春人,江西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