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 黃小蕊
在英語教材中都配有詞匯表,表中每個英語單詞后都有該詞的讀音、詞性、一個或幾個漢語意義。傳統的英語教學都是按照“拼寫、讀音、詞性、意義”的框架來進行詞匯教學,尤其在解釋詞義時,很多教師直接照著課本所給詞義進行教學,不做補充或解釋。學生在記單詞意義時,也僅僅記住了課本所給的詞義,逐漸便形成了一種誤解:每個單詞和它后面的一個或幾個漢語詞義是對等的。結果,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漢語詞匯和英語單詞常常無法對等而不知所措,甚至因誤解犯錯也不知原因。事實上,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詞匯,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一個民族特有的物質環境、社會結構、精神信仰等首先通過民族特有的詞匯表現出來。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分屬不同的兩種語言體系,即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種語言很少有絕對對應的詞匯。本文將從英語單詞“jump”和其大多教材所給漢語意義“跳”之間的區別入手小窺英漢詞匯的區別,并以小見大引發英語教師對詞匯教學的思考。
“Jump”是英語中的一個非常簡單的單詞,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例如:在a parachute jump、 a huge jump in profits中,是名詞,而在 jump up and down、 jump all the fences中是動詞。“跳”在漢語中也可以作動詞或名詞。下文將從語義和語法兩大層面進行比較。
一、語義層面的區別
1.語義范圍。“Jump”作動詞時的意義并不只局限于“跳”,還可以釋為“迅速而突然的行動”、“跳過、躍過”、“(因興奮、吃驚等)跳動、驚跳”、“(指機械)突然地、意外地運動”、“突然改變話題”、“略過、隔過”、“ 突升、暴漲”、“突然攻擊(某人)”、“違章搭乘(火車)”。作名詞時,除了“跳躍”,它還可以表示“(需跳過的)障礙”,“(數額、價格或價值的)突增、突升、暴漲”,“(情況或環境的)突然改變、飛躍”。這些意義都是漢語“跳”所不具有的。
2.外延意義。“Jump”和“跳”在外延意義上仍有區別,它們所表示的動作起點、動作方向和動作方式是不同的。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jump”的意思是“move quickly off the ground, etc, especially up into the air, by using the force of the legs and feet”(借助兩腿及雙腳的力量使身體迅速離開地面等處所,尤其是向上運動)。“跳”指的是雙腿或單腿用力蹬,使全身突地離開所處位置,進行一起一伏的運動。從它們的釋義可見,“jump”一般是指跳離地面或其他平面,但是“跳”沒有固定的起跳位置,可以是地面、平面,也可以是其他地點,如山坡、斜面、半空中。可見,兩著的動作起點是不盡相同的。再者,“jump”的方向多是向上,而“跳”的方向具有不確定性,可前、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如《搜神記》卷四:“至河中流,忽有一鯉魚跳入船內。”《世說新語·黜免》:“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此外,動作的方式也不同,“jump”是借助兩腿和兩腳的力量進行的,而“跳”可以是一只腳跳也可以是兩只腳跳。在英語中,人單腳起跳同一只腳落地叫hop,一只腳起跳另一只腳落地叫step,單腳或雙腳起跳兩只腳同時落地叫jump。但這些不同方式的跳,在漢語中都可以簡單的用“跳”來指示。
二、語法層面的區別
1.所跟賓語的性質。當“jump”作動詞時,它后面所接的賓語一般是具體名詞, 如上述例子中的air、roof 及 wall、ground、lake 等等都是自然界中能找到的事物。“跳”則不同, 它后面的賓語既可是具體名詞也可是抽象名詞, 例如,在跳繩、 跳河中,繩、河是具體名詞;在跳神、跳級中,神、級是抽象名詞。
2.句法功能。漢語詞類沒有形式標記,主要是根據意義分類,所以與句子中的功能不能一一對當,呈模糊狀。如三大詞類動詞、名詞、形容詞可以充當全部的五個句子成分即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而英語的詞類有固定的功能,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分工明確。英語中,動詞的句法功能很單一,只能作謂語。名詞作主語、賓語,現代英語中由于形容詞形態的消失,名詞作定語的情況越來越多,但不能單獨作謂語,只有和系動詞一起構成謂語。
據此,“跳”在句子中可以充當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例如:
(1)跳需要運用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性。(主語)
(2)他跳得很遠。(謂語)
(3)青蛙很善于跳。(賓語)
(4)他急得直跳。(補語)
(5)他跳的姿勢不對,所以跳不遠。(定語)
英語中的jump可做名詞和動詞,因此在句中不能充當五個句子成分,當它是名詞時可作主語、賓語,是動詞時可作謂語。例如:
(6)This jump is most crucial.(主語)
(7)The companys results show a huge jump in profits.(賓語)
(8)He jumped to his feet as the boss came in.(謂語)
從以上分析以小見大可以看出,英語和漢語詞匯之間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詞匯表中英文單詞和所給漢語詞義之間僅僅是一種參考關系,而非是一一對應的,其次應該把英漢詞匯的差異作為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聯系,以改變傳統詞匯講授模式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致使學生負擔過重、運用能力不強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2]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M].北京:三聯書店,1980.
(作者簡介:劉春麗(1984.03-),女,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應用語言學;黃小蕊(1982.07-),女,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