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君
少數民族舞蹈是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少數舞蹈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服裝風格迥異。近年來,外來文化入侵情況越來越嚴重。許多年輕人還未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卻極其迎合國外的文化,節日,舞蹈等。
引言:云南位于我國西南邊陲。二十六個少數民族在這里生存。包括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苗族等。自然風光優美,擁有純凈至極的麗江,安靜的西雙版納,眾人向往的大理,險象環生的怒江等許多無暇的風景地。云南地方民族風情濃厚,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寶地。本文主要討論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如何傳承。
一、學習少數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基礎。文化的發達程度代表了民族的發展程度。沒有了文化,民族就會滅亡。反過來,并不成立。例如蘇美爾人發明了車輛運輸,推算出太陽歷,楔形文字。蘇美爾文明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里程碑。可是蘇美爾人未能注意生態環境問題。造成可耕地減產。這些幫助阿卡德人征服蘇美爾地區。但是一直到公元前1770前左右古巴比倫人已如日中天時,仍延續著蘇美爾文化。文化擁有偉大的、無形的力量。
舞蹈是人類用自身的形體動作和思想表達出來的文化藝術。人類在舞蹈中表達思想,傳遞情誼,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生動地體現了人們的生活思想。內容形式各不相同,有戰爭,生活,祭祀,勞作、武術等。
文化造就舞蹈。了解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文化內涵,風俗特點是了解少數民族舞蹈的前提。否則,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二、深化少數民族舞蹈意識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與自身環境,生活習慣,民習風俗,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關。云南地形復雜,少數民族族種繁多。二十一世紀初期,各個少數民族仍處于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各族宗教信仰、經濟方式、生產作物都不一樣。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舞蹈。云南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傣族、彝族、白族等。本文簡略討論這三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特點。
傣族,信仰佛教,喜歡居住在大河流域和壩區。傣族人生性溫柔,勤勞勇敢。他們的舞蹈大多婀娜多姿,節奏緩慢,充滿內在力量。最具代表性,最為被國人了解的是傣族 “孔雀舞”。該舞是來源于孔雀優雅的動作及傣族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舞蹈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向往。但是各地的孔雀舞也有不同。井洪縣流傳的是雙人孔雀舞。潞西縣芒市的孔雀舞是獨舞。景古縣表演的是佛經故事召“賀汗打孔雀”。“孔雀舞”流傳比較廣。廣為人知的楊麗萍老師,以“孔雀舞”被百姓們熟知。
彝族:彝族舞蹈多來源于勞作,充滿力量。比較著名是的“煙盒舞”。舞者手執煙盒起舞。舞蹈分為“正弦”和“負弦”。當地有“是人不跳弦,白活幾十年”的說法。說明了舞蹈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白族大多聚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舞蹈主要分為三種,慶祝節日的舞蹈,勞作舞蹈,祭祀舞蹈。
對云南少數民族舞蹈需要深入了解。了解其歷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文背景等方面內容。如果認識不深,只觀看舞蹈,只能看到舞蹈動作的表面現象。對于外來文化,簡單的封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封殺一種文化,還會下一種文化的流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融入到自身的舞蹈中。讓少數民族舞蹈處于保持根本因素,并不斷發展的狀態中。
三、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多元化、多層次發展
云南有二十六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居住環境都不一樣,信仰也各有自己的特點。經民族藝術舞蹈研究普查認定,云南共有1095個舞種,6718個舞蹈套路。少數民族舞蹈脫離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音樂,就不再有鮮明的特色。舞蹈與音樂一樣,沒有國界,沒有語言的阻礙,是國際通用“語言”。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必須堅持少數民族語言,音樂與服裝。例如:由于彝族“煙盒舞”比較出名。當地許多酒店都設有“煙盒舞”專場,為前來吃飯的客人提供娛樂。跳舞人員較為混雜,服裝不正規,云龍混雜。客人對“煙盒舞”缺乏深入了解,仍為這樣的舞蹈鼓掌。這樣的行為大大影響了少數民族舞蹈的“血統”。
二十六個少數民族都應當發展自己的舞蹈,并不斷創新,多元化發展。每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元”,堅持走自己的舞蹈特色,堅持發揚光大,登上國家舞蹈,登上國外舞臺。
云南現有省、州、縣三級歌舞表演團隊一百多個。他們的演出對象,表演地點,演出條件都不相同。滿足了人們多層次的需要。特別是省、州的舞蹈團隊,創作了幾十臺大型歌劇、舞蹈會等。在表演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也提高了舞蹈團隊自身水平。
四、政府大力宣傳推廣少數民族舞蹈
中共云南省委六界四中全會,提出“努力把云南建設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之后云南政府頒布相關鼓勵政策,提出建立“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千里邊疆文化工程”三大工程。在這樣的保護政策下,對一些舞蹈家進行了評名,如“云南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師”、 “云南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家”等。這些行為大大激勵了民間舞蹈師、舞蹈家們對舞蹈的積極性。云南省政府每兩年舉辦一次“云南省民族歌、舞、樂展演”、“新劇目展”。活動中涌現出許多優秀作品,例如《潑水節》、《瑤水瑤》等。不可否認的功績,表明,政府是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創新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聶乾先.論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繼承與發展[J] . 民族藝術研究.
[2]楊瓊.云南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特點探析[J]. 民族文化研究 .
(作者單位:云南省大理州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