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芙珍,劉琳玲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甘肅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狀況的調查
薛芙珍,劉琳玲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目的了解甘肅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基本狀況,探討提高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的策略。方法隨機抽查甘肅省某三級甲等醫院6個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現場觀察和問卷調查。結果該醫院的醫護人員的洗手執行率為42.5%。結論該醫院醫護人員洗手執行率較低,醫院必須提供較好的洗手硬件設施和開展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宣傳教育,從而增強醫護人員的洗手依從性。
甘肅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狀況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大量侵入性操作的臨床應用及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醫院感染率逐年上升。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醫護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中一個十分活躍且最主要的傳播媒介。醫護人員按規范進行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的高低與他的意識、醫院硬件設施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1]。洗手消毒這一行為雖簡單,但規范執行并非易事。筆者調查了甘肅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情況,分析了其影響因素。
1.1 手衛生指征及調查設計
參照美國CDC《醫療保健機構手衛生指南》推薦的手衛生指征,制訂調查表。
1.2 調查中使用的重要名詞
手衛生是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洗手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劑的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的過程。衛生手消毒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劑的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和(或)用手消毒劑擦手的過程。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劑清除或殺滅手部暫居菌及減少手部常居菌的過程。
1.3 調查者與調查對象
調查者為5名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使其認真學習研究方案,掌握洗手指征及調查表的填寫方法,以保證觀察指標及資料統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調查對象為2008年8月1日~3日,6個臨床科室上班的醫生和護士。
1.4 調查過程及方法
根據洗手指征對調查對象進行現場觀察(在其上班時間內連續觀察8小時),只記錄親眼所見的手衛生指征,從調查對象進入病房至其完成每一個洗手行為。調查對象(醫護人員)不應知道該項研究的目的,下班后請調查對象認真填寫調查表。
1.5 手衛生執行率
手衛生執行率=醫護人員的實際手衛生次數/應該進行的手衛生次數×100%。
1.6 洗手指征
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手明顯污染或被血液、體液和蛋白性物質污染后;接觸不同病人間或從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清潔或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后;摘手套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敷料后;進入和離開病房前;接觸傷口前后;護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1.7 統計分析
計數資料差異分析用卡方檢驗,使用SPSS14.0統計軟件,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資料基本情況
調查6個有代表性的科室,男60人,女180人,共240人,其中初、中、高級職稱人數分別為179人、53人和8人,具體見表1。

表1 各科室醫護人員基本信息統計(人)
2.2 不同類別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醫生手衛生執行率為18.3%,護士為47.2%,醫護間有顯著性差異,P<0.001,具體見表2。

表2 醫生與護士手衛生執行情況統計
2.3 影響手衛生執行率的因素
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的相關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認為戴手套了就可以不洗手、沒有干手設施、缺乏同事和上級的模范作用、經常很忙或沒有充足的時間、缺乏手衛生意識、洗手會引起手部干燥、洗手池的位置不方便或缺少洗手池、需要優先考慮病人的需求、懷疑洗手的作用及其他因素,具體見表3。

表3 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低的因素(人)
標準預防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控制醫院感染的基本措施[2],手部衛生是標準預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國外報道,嚴格手部衛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醫院感染,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02頒布的《手部衛生指南》所引用的大量臨床報告證實了手部衛生措施的有效性。徹底洗手與手的消毒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但醫護人員遵循洗手規定的狀況不容樂觀,其在診治工作中不常洗手的現象普遍存在,曾有報道稱某醫療單位的手衛生執行率僅為16.4%[3]。規范洗手方法、保證洗手效果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簡單而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所有醫護人員都應做到的。此次調查的醫院的設備條件在甘肅省是一流的,但其洗手執行率也只有40.0%,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提高本地區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刻不容緩。結合本研究,筆者認為增強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硬件設施方面
一項成功的手衛生行為模式的推廣可增強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其硬件設施是關鍵。本調查中66.7%的醫護人員認為洗手池的位置不方便或缺少洗手池,因此,可從增加洗手池的數量、安置非手觸摸式水龍頭、購買含護手成分的洗手液、密閉式洗手液容器,供應熱水洗手等方面做起。使用方便快捷的含酒精手消毒劑有提高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依從率、保護手部皮膚、減少手衛生執行時間、降低醫院控制感染成本等優點[4]。本調查中83.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干手設施影響了其手衛生執行,因此提供方便的干手設施,可能會提高洗手執行率,也可改變醫護人員洗手后用白大褂擦手的習慣。醫院管理者要改變舊有的成本管理觀念,加大對醫院手衛生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使洗手變得方便快捷。
3.2 軟件方面
手衛生在醫院內是一種習俗的和固定的行為。必須采取多層面、多模式策略,才能增強醫護人員的洗手依從性。尚少梅等[5]報道,采用行為教育并提供無水消毒液的干預方法對增強醫護人員的洗手依從性有促進作用,并且比單獨采用行為教育干預的效果要好。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必須使其學會如何、何時和為什么清潔手,強調他們的職業性手衛生行為模式可能有助于改變觀念。本調查發現,醫生的洗手執行率明顯低于護士,Dorsey等[6]報道,給所有的醫人員發放相同內容的宣傳單,結果顯示護理人員的洗手依從率有很大的提高,而醫生的洗手依從率改變不大,說明針對不同的醫療群體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尤其要加大對醫生的教育。Lankford等[7]發現如果同一間病房中高年資的醫護人員不洗手,那么其他醫護人員也很少洗手,因此,應樹立高年資醫生洗手的榜樣,以影響其他醫護人員。在病房內張貼醒目的洗手卡通畫或六步洗手法圖示、在工作地點設立提醒標志、開展醫護人員手衛生工作的培訓使醫護人員加強無菌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手衛生知識、認識到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等,是降低醫院感染的重要策略。
目前該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較低,與國外和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同行之間有明顯差距,我們要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制訂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以提高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降低醫院感染率,從而提高醫療質量和保障醫療安全。
[1]Pitter D.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practi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Emerg Infect Dis,2001,7:234~240.
[2]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3]尚少梅,鄭修霞,王宜芝,等.臨床護理人員洗手行為的觀察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6:455~456.
[4]Pittet D,Hugonnet S,Harbarth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wide programme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J].Infection control program Lancet,2000,356:1307~1312.
[5]尚少梅,王宜芝,鄭修霞,等.促進護理人員洗手行為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507~510.
[6]Dorsey ST,Cydulka RK,Emerman CL.Is handwashing teachable failure to improve handwashing behavior in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J]. Acad Emerg Med,1996,3:360~365.
[7]Lankford MG,Zembower TR,Trick WE,et al.Influence of role models and hospital design on hand hygiene of healthcareworkers[J].Emer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3,9:217~223.
R195
B
1671-1246(2011)04-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