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勤
夏季艷陽高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氣交合,萬物生機勃勃。中醫學有“天人相應”的養生之說,就是說,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和季節氣候的變化。
夏天的特點是“熱”和“濕”,養生的關鍵在于“清熱利濕”。
情緒宜清靜
盛夏氣壓低,人容易由于悶熱產生不安、困倦煩躁。因此,夏季養生首先要讓自己平靜下來,保持情緒的穩定。所謂“心靜自然涼”,做到神清氣和,不要火爆脾氣,遇事一蹦三尺高,引發應激性情緒波動。此外可采用“想象療法”,即閉目端坐或躺在床上,拋開一切雜念,想想自己置身于寒冷的西北風或漫天飄舞的雪花中,也可以祛除暑熱,涼意頓生。另外,應該避免做激烈的體力活動和過于緊張的腦力活動,以免勞神傷氣。
飲食宜清淡
夏季陰氣衰而陽氣盛,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清利濕熱為主,少吃高脂及辛辣上火之物。尤其小孩和中老年人,腸胃功能較弱,夏天消化器官功能差,應節制飲食。清淡的飲食能清熱、解暑、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粥為主,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饅頭、面條、瘦肉、豆腐、冬瓜和雞蛋也可,另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綠茶、刺梨汁等。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食物,否則胃腸消化功能減慢,影響健康。熱天出汗多,應當補充富含鉀、鈉的食物,如土豆、海帶、紫菜等,可多吃些醋既補鉀生津開胃,又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腸道疾病。
居室宜清涼
早晚室外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灑些涼水(必要時放置冰塊),開啟吊扇,使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室內放置盆栽植物,既能感到清涼,又可凈化空氣。比如,吊蘭能內把室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氣體吸收掉,產生更多的氧氣。
游樂宜清幽
炎夏不宜長途跋涉,可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中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漫步徜徉于江河湖畔,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解盡心頭的煩悶。夏季,一般人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精神疲乏,脾胃功能相對較弱。散步能養脾健胃,使食欲增加,氣血暢通、四肢輕快。
另外,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俗話說:“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夏天因晝長夜短,天氣炎熱,夜間的睡眠多不足,因此,每天最好安排短時間的午睡。再就是空閑時打打瞌睡,這也是彌補睡眠不足的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