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毓堂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系統專業委員會主任 博士生導師

第六次產業革命和農業知識密集五大產業(農、林、草、海、沙)創新理論,是宏觀技術和社會發展問題研究、創立現代科學技術如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和“三農”、“三牧”持續發展難點熱點問題越來越突出,越益顯示出創新理論的重大科學意義。
“三農”“三牧”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國家領導人“最頭痛”的問題。它集中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由于農業發展戰略仍重在18億畝耕地上做文章,因而隨著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土壤退化及飼料糧迅速增長(現已占糧食總量40%)等趨勢的發展,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同時,由于蛋白質飼料嚴重短缺,人們就在養殖和畜產品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氫胺”、“蘇丹紅”等有害物質,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這如何能順利開展農業現代化?
2.由于多種經營薄弱,農業總產值難以翻番增長。農業總產值中,牧業產值不到1/3,國內所需羊毛2/3靠進口:林業產值僅占4%,國內所需木材1/3以上靠進口。農民主要靠人均二畝多地、一千多斤糧的產值收入,如何能開展農村建設和發展農業現代化?
3.西部農林業和草原牧業發展持久滯后,由于管理不善,經營粗放,加上某些政策走偏,致使十年動亂遺留問題與新產生問題交錯疊加,不但未能實現小平同志發展西部農牧業和牧區少數民族經濟的戰略構想,反而加大了東西部發展和貧富差距,使老少邊牧山區經濟大都處于困境。這如何能全面發展農業現代化?
4.國土生態環境治理上,仍一直推行重林輕草“一刀切”的做法,以致累計耗資巨大,而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整體擴展趨勢仍未根本改變。由于忽視生物技術治理,工業“三廢”、城市垃圾、農業化學、養殖糞便等污染依然嚴重。這如何能推動農業現代化?
5.農業生產體制上,由于缺乏引導機制與支持,長期處于小型、分散個體經營和生產初級產品效益低下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科技推廣、市場經濟發展和提高自身效益的形勢要求。這如何能促進農業生產力大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
綜上所述,如果我國農業仍然繼續重在18億畝耕地上做文章,糧食自給率最多達95%;農業產值不能翻番增長,多數農民收入僅靠千把斤糧食產值;西部農林牧業和少數民族經濟繼續處于貧困落后狀態;半壁江山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繼續蔓延;農牧業繼續處于小型分散個體經營、生產初級產品效益低下的狀態;那么農業現代化就無從談起。
針對上述國情難題,遵循小平同志的農業戰略構想,錢學森理論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繪制出精致的科學發展藍圖。主要內涵是:
1.全面優化開發利用國土資源,發展生物技術革命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破解耕地糧食緊缺難題,為三農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資源條件。
除優化利用耕地發展知識密集型農產業外,要充分優化利用林地、草原、沿海灘涂和沙地,發展知識密集型林、草、海、沙新興產業。這就打破了重在18億畝耕地上做文章的思想束縛,把“三農”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立在用之不竭的整體國土資源基礎上。同時,強調要充分利用五大產業的副產物、廢棄物,通過生物技術,成百倍、上千倍地發展優質飼料,用于養殖業。這不僅可以肉代糧,減少國民糧食消耗,更重要的是可代替目前飼料用糧的30—50%,從根本上化解人畜爭糧矛盾,從而可騰出數億畝耕地生產人用糧。它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資源保障。
2.五大產業都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即在技術與管理上要應用現代一切實用的先進技術與科學管理方法;在運作機制上,要求每個產業都形成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相結合的產業鏈,運行中,按照系統工程程序,做到各層次各環節間的能量轉化物質循環生產;再通過一二三產業1∶2∶2的經營增值效應,使產值得到幾何級數式增長。這就從根本上破解了農業產值長期低迷的難題,為“三農”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孕發出強大的內在動力。
3.以創新思想提出在西部大開發中,要重點發展高起點的草、沙、林產業。歷史上的兩次西部開發,都未能改變西部面貌,是因為既沒有抓好農(牧)業基礎建設;又不顧西部特點,搞一刀切;并且沒有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由此提出在當前西部大開發中,要重點抓好草產業、沙產業、林產業,起點要高,要都是知識密集型的。而且一開始就搞產業化,形成生產、加工和銷售一條龍,并注意綜合利用,做到生產實行工廠化管理。由此發展起來的小城鎮已大大縮小了工、農間及城鄉間的差距。
要推廣并完善如華西村、劉莊那樣的農工商一體化富有集體。在草產業發展中,建立以家庭牧場為基礎、牧工商服務公司為龍頭,草、畜、工、貿相結合的經濟聯合體。如達拉特旗建設的家庭牧場的“五股地模式”及經濟聯合體。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四化”中最薄弱的一環,也是全國實現小康目標中難度最大最敏感的熱門課題。由自然稟賦決定和社會傳統影響,我國農業現代化在人口、資源、環境、富裕的搏奕中,存在著幾大基本矛盾與潛在危機。這是一項充滿變數的復雜系統工程,不是一方農業專家僅靠某項或某幾項技術措施就能奏效的;必須從國情和全局出發,針對問題,整體設計,通過統籌兼顧、制度保證、科技創新(特別是生物技術革命)和有序發展農業型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現行農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運作機制及經營體制,才能解決問題。
第六次產業革命,發展知識密集型五大產業,都是高度綜合的、良性循環的、科學管理的、生態優化的、多層次高效的產業化集群,正是當前國家需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