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靖邊縣人民政府縣長 李玉奇

靖邊縣走上了從傳統采掘業向資源循環深度利用轉型的新型產業之路,既實現了工業轉型,也發展了現代農業產業。
陜西省靖邊縣依托豐富的油、氣、煤、鹽等資源優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上了從傳統采掘業向資源循環深度利用轉型的新型產業之路,既實現了工業轉型,也發展了現代農業產業,增強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后勁。靖邊縣域經濟連續10年被評為西部經濟百強縣。
2010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全年實現總產值101.9億元,完成企業增加值40.5億元,占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7.2%;企業營業收入100.7億元,私營企業總數626戶,從業人員73293人。
靖邊縣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平穩快速增長,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和推動縣域經濟結構優化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承擔社會就業的能力和支農作用進一步增強。
靖邊中小企業創業園區是定位在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等上游產業配套,旨在扶持民營企業,延伸上游產業園區的鏈條,發展配套輕工、輕紡產業。目前,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累計完成投資6.61億元。該園區已被省中小企業促進局確定為“陜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陜西省第一批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園區”。
在保持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向新型產業、新型能源和現代農業等要增量,是探索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立足點。開發新能源也是靖邊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靖邊縣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約2880小時,屬于太陽能資源二類地區。魯能風電已有兩個大項目在這里運行,預計“十二五”期間,靖邊縣將形成2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和10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基地。投資近3億元的陜西魯能靖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項目一期工程全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發電近9000萬千瓦時。
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靖邊縣傳統能源化工產業也加快轉型提升。在毛烏素沙漠南緣曾經風沙肆虐的沙荒地上,一期建設已接近尾聲的靖邊新型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已現雛形。
巨大的煤、氣、油、鹽四大資源科學匹配、深度循環利用的全新產業形態正在集聚。這些項目集成了14項國內外先進技術工藝,是全球首個以煤、天然氣、石油伴生氣、渣油為原料的綜合大化工項目。這個園區已被確定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和推廣項目。
這里將成為國家推進產業集成創新、實現能化工業結構轉型優化、資源深度利用和環境友好型資源開發的集中示范園區。縣委書記馬宏玉介紹說,“一噸煤轉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煤、油化工向烯烴以及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經濟效益可以增加十倍、幾十倍。而集約化布局、專業化運營的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正是實現這種質量型增長的集成創新載體,也是我們榆林市能源工業以產業聚集推進優勢資源就地深度轉化、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實踐。”
未來3年,依托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和火車貨運站的毗鄰優勢,將會有大批以聚乙烯、聚丙烯等石油化工半成品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業和現代商貿物流企業入駐創業園。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全產業鏈思維方式布局。在靖邊,煤、石油、天然氣和巖鹽優化組合,讓循環經濟的產業鏈條得以順利成型。
靖邊縣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薯、畜、菜”三大主導產業加速向現代農業升級,已由規模化向品牌化邁進。形成“薯、畜、菜”等一批“陜西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培育一批規模種植養殖大戶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傳統產業升級,實現靖邊縣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