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中華 尚時寶
“十二五”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文/翟中華 尚時寶

目前中國區域經濟東中西協調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國家主導下的區域發展版圖修訂已經清晰,接下來所期待的便是區域增長格局的重大轉變。然而,要實現或者推動這種轉變,則必須打造出區域經濟增長新動力
區域經濟發展正遭遇到了新困惑新考驗,這也成為“十二五”期間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一個緊迫的課題。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失衡的區域經濟結構,既限制了珠三角作為發展引擎的動能,也難以改變相對落后地區的現狀。
當廣東都有“西部問題”的時候,中國的“西部問題”所凸顯的東西發展失衡更為嚴峻。幾乎東南西北中的所有區域都有同樣的“西部問題”。
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富可敵國”的氣勢,證明了一個發達的區域經濟圈的形成,這里創造了廣東速度與經濟發展的奇跡。然而,富裕發達的廣東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貧富差距擴大化的問題。
高速發展的珠三角地區,事實上難以回避區域發展失衡的問題,即便珠三角城市,幾乎都有“落后地區”的困擾。經濟總量在該區域中靠后的珠海市,現在開始舉全市之力發展西部,因為珠海西部與現在的珠海主城區發展相差懸殊。
事實上,廣東區域經濟一直由珠三角地區“單極驅動”,珠三角獨領風騷的發展格局,恰恰描述了區域內發展的不平衡特征。
10年前的“西部大開發”是一個標志性的轉折點,解決區域經濟失衡已經到了國家非出手不可的地步。
其背景是,縱使國家扶持政策不斷,但長久以來累積的因素,以西部為代表的不發達地區先天不足的區位劣勢,維持了發展差距的長期存在。盡管地區間經濟增長速度差距趨于縮小,但是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而且追趕的難度不斷增大。
更為核心的問題是,區域經濟中以行政區為板塊的發展模式被持續地強化,地區間無序開發與惡性競爭,成為一種持久的消耗戰,非均衡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對于實現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而言,這只是戰術手段的落實,要實現戰略目標上的“共同富?!保龠M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亟待變革。
改變發展的不平衡,必須由國家層面的區域協調體制來完成,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區域規劃”的密集出臺,這種景象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2009年無疑是區域經濟政策調整最密集的一年。這一年,為實現西部大開發的繼續推進,涉及新疆、寧夏、廣西、陜西、甘肅等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繼續得到完善。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一一出臺實施。接踵而至的是東北也站上了“全面振興”的起點。“中部崛起” 隨之跟進,《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也正式公布。
與此同時,東部的改革開放開始向縱深發展。一方面,長三角、珠三角發展規劃進一步落實;另一方面,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黃河三角洲、上海“兩個中心”的開發開放和建設意見相繼出臺。
去年6月出臺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除了對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和優化地區的開發提供更確切的政策依據,更提出要對需要保護的區域和生態比較脆弱的區域實行禁止開發或限制開發戰略,促進了區域協調互動機制的完善。
據國家發改委官員透露,在接下來的區域規劃工作中,國家將繼續把縮小地區差別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加強區域整合,促進經濟與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有專家預測說,中央適時啟動內需發展戰略,逐級展開區域發展規劃,中國有望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周期。
支撐這種樂觀預期的來源有兩個方面:首先,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6%,超過了東部地區的14.4%;2008年和2009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面加速,西部、東北和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2.4%、13.3%、12.2%;13.4%、12.6%、11.6%,連續兩年超過東部地區11.1%和10.7%的增速;2010年,這一良好趨勢將得以實現。其次,新的增長極不斷涌現,重點地區支撐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區域發展將在五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一是形成主體功能區;二是推動重點地區加快發展;三是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五是建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架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前不久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地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及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奠定了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十二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確立了未來5年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
在“十二五”時期,我國將著力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著力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著力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著力促進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和資源環境相協調,努力構筑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
未來5年,國家將大力促進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板塊均實現較快增長,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勢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支持東北地區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研究制定符合中部地區特點的新的政策措施;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就區域經濟而言,“十二五”時期將是推進主體功能區實施的重要時期。
有關專家認為,“主體功能區規劃涉及到的內容廣泛,牽扯到的利益關系復雜?!睘榇?,建議及早研究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制定應對預案;加強相關配套政策的研究特別是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人口遷移政策、生態補償政策、績效評價辦法等的研究;著手研究并推動建立務實有效的組織實施體系和運行機制。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還應建立起制度和法律保障?!倍批棻硎荆骸笆濉睍r期,要在完善財稅體制、加快生態補償機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等方面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對區域政策體系框架設立的目標、原則、內容、實施機制等方面的內容能夠明確并固定下來。
據稱,《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條例》和《區域規劃編制與管理辦法》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已在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