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00)
我國自推行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口號以來,人們在節約資源的同時更加提倡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在建筑領域中,人們更加注重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因此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重要手段。在變電站設計中,由于以往建設的變電站存在設計、建筑標準不統一,設備形式多,建設和運行成本高等情況。其中變電站庭院化、裝修材料高檔化,建筑面積較大,變電站的功能配置重復,施工工藝太復雜,設計優化不夠,工業化建筑的方向不明確等情況較為突出。因此,國家電網公司于2007年正式發出,在全國電力系統內建設“兩型一化”變電站,履行社會責任,創建和諧企業。為綠色建筑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1.優化總平面布置設計。某工程110kV變電站位于市區內,變電站圍墻內占地面積為1320m2。建設規模為11kV出線最終規模3回,本期為2回;10kV出線最終規模30回,本期20回。變壓器最終規模3×50MV·A,本期2×50MV·A。該110kV變電站的總平面布置本著優化設計、減少占地、節省工程投資,并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原則,在滿足電氣工藝要求前提下,把110kVGIS室、10kV高壓室、主控室、電容器、主變、消弧線圈及必備的附屬房間布置在一幢3層綜合配電樓內,打破了以往相同規模的變電站2層布置的模式,使布局更加緊湊,功能區域劃分更加明確,工藝布置更加流暢,且綜合樓縮小寬度,主變室面向德億路,較大程度上減少了建筑物占地面積。變電站主入口與德億路相連接,交通方便。設計中依據站址區域自然地形、地貌,場區采用平坡式布置,結合區域洪澇水位,站區做到挖填方平衡,節省了工程投資(表1)。

表1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比較
2.建筑節能與環保設計
2.1.主控樓建筑平面設計
該工程變電站主控樓建筑平面設計時,使主控樓建筑主要空間采用南北朝向,滿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改善建筑物室內熱環境的設計,即充分利用太陽能和自然通風來調節室內外溫差,以達節能效果。
2.2.外墻的節能措施
外墻是建筑物的重要圍護結構,約占整個外圍護結構的60%~70%,其傳熱系數大小,熱工性能好壞,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節能效果。以前變電站外圍護結構大多采用黏土實心磚,無節能保溫措施,熱工性能差,同時消耗了大量的黏土資源。在該變電站設計中,選用自保溫外圍護結構體系。即選用自身傳熱系數滿足節能要求的加氣砌塊,規格為600mm×250mm×200 mm,強度 Mu5.0,傳熱系數1.02 W/(m·K),作為框架結構填充材料,既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又提高了室內環境的舒適度。
2.3.門窗的節能設計。外門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其中傳熱損失為1/3,冷風滲透為1/3。門窗一般由門窗框與玻璃構成,傳熱系數不易控制,使用中空防輻射玻璃造價較高。有關資料表明,夏熱冬冷地區,夏季窗戶輻射傳導的熱量占空調總能耗的30%,冬季占采暖能耗的21%,因此,外墻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對節能的實現是非常重要的。從能源的流失比例看,整個建筑的能量損失中有70%是從門窗流失的,而其中主要的能耗又是外門窗縫隙的空氣滲透。特別是空氣滲透,可以通過框料設計和五金選用而盡量避免。在姚砦變電站設計中,嚴格保證門窗的氣密性及保溫性能:嚴格控制外墻的窗墻面積比,在滿足使用功能情況下,窗洞盡量小;并減少突窗、落地窗,以減少窗戶的散熱面積,加強門窗的氣密性和保溫性能,減少空氣滲透帶來的能量消耗;窗框全部采用塑鋼窗,該型材自身的導熱系數低又采用多腔體結構,比鋼窗型材傳熱要小,約降低17%能耗;窗戶與主體之間采用節能橡膠墊片密封,外窗玻璃選用雙層中空玻璃,使能耗降到最低。
2.4.環保及其他。室內外裝修選用環保型、可循環使用無毒、無污染的裝修材料乳膠漆涂刷保護墻體,提高墻體的耐久性;給排水選用節水器具。室外地面除主控樓門前作硬化鋪裝外,其他均采用綠化覆蓋,起到清潔空氣,調節小氣候作用。硬化采用透水磚材料,減弱水的地表徑流,增加地下水涵養,減少水資源流失。
3.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我國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全國2/3以上地區全年太陽能輻照量大于5700MJ/(m2·a),全年日照時數大于2200h。根據該地區所處緯度(34.72°)和太陽光最佳照射角度(7°),全年日照時數2200~3000h,全年太陽能輻照量 4200~5400MJ(m2·a),在不影響建筑功能情況下,將太陽能利用系統與建筑圍護結構統一規劃設計,即將太陽能光電池板架空安裝在建筑屋面,光電板支架與埋設在屋面板的預埋件牢固連接,并采取防水構造措施,保證屋面整體的保溫、隔熱、防水等功能。太陽能電池的輸出伏安特性具有較強的非線性,與日照強度、環境溫度、陰雨、霧等氣象因素有關。考慮應用系統的實際負載特性,將電池用作電壓源,根據系統的電壓等級及容量,將電池若干組串并聯連接。這樣,將白天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能量存儲于蓄電池,滿足日常及連續陰雨天夜晚照明需要的電能。
光電池和建筑圍護結構一體化設計,是利用太陽能組件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它使建筑物從單純的耗能型轉變為供能型,產生的電能可獨立存儲,也可并網應用;它能夠與裝飾材料結合使用,集發電、隔聲、隔熱、遮陽裝飾功能于一身,且運行時沒有噪聲和廢氣;太陽能光電板優美的外觀,具有特殊的裝飾效果,又賦予建筑物鮮明的現代科技色彩。
4.環境友好。該110kV變電站位于兩住宅小區之間。為了達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與城市規劃要求風格一致,設計中圍墻采用和兩邊圍墻相一致的鏤空鐵藝圍墻。主控樓建筑外墻面裝修采用與周圍建筑物相一致的調色磚,使建筑物顯得清新典雅,融入周圍建筑群中,又體現工業建筑的特點;主控樓立面設計沒有多余的造型和線腳,功能性構件如起吊平臺、空調機位等成為造型的主要元素,在整體基調和諧統一的基礎上,將空調面板以飽和的純色加以強調。借助站區圍墻、主控樓入口雨蓬及窗分格等部位的設計,使建筑物層次豐富,簡單而不單調。
該110kV變電站設計符合當前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工業化的總體要求,貫徹了“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提高了變電站建設的效率和效益;在建筑風格上,體現了電力工業設施的特點,線條流暢,與環境協調,圍繞一切有利于變電站運行的原則進行設計、建設;在站址選擇、裝飾材料方面、環保和節能方面都進行了技術比較和效益分析,達到了結構簡潔、安全可靠、環境優美的效果,既節約了資源又達到了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融。隨著國家電網建設發展,以及綠色工業建筑技術的產業化和設計理念的進一步提高,變電站“綠色工業建筑”設計建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1]卜一德.綠色建筑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姚江波,白蔚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J].華中建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