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其

近日,有網友發布一組“浙江省國家稅務局‘國瑞號啟航儀式”的照片,在網上引起圍觀和熱議。浙江省國稅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國瑞號”是浙江淳安縣國稅局的工作用船,因淳安縣的千島湖上有1078個大小島嶼,島上有數百戶納稅戶,購買“國瑞號”游艇是為了提高流動辦稅工作效率,云云。
這個回應言之鑿鑿,卻根本經不起推敲,反而引來了輿論更大的質疑。在千島湖上流動辦稅需要工作用船,為何一定要購買豪華游艇呢?照此邏輯,難道到山區征收就必須開直升機,在城區征稅就必須開奔馳、寶馬嗎?一艘271萬元的豪華游艇,除了高昂的購置費用,裝修、維護、人員工資等等也耗費不菲,花納稅人的錢,怎能如此大方豪爽?再說了,身處千島湖旅游區,你以工作用船的名義買來游艇,誰能保證你不會用于或公或私的旅游接待呢?
原本只需要一艘普通工作用船,卻斥巨資買下一艘豪華游艇,如此一來,淳安縣國稅局的征稅成本不知要提高多少倍,納稅人繳納的稅款,不知有多少要被直接“抵扣”在這艘游艇上!一定意義上說,淳安縣國稅局買下的這艘游艇,就是多年來國家征稅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符號化隱喻,是中國人稅負水平持續走高的一個突出象征。
關于稅務部門的征稅成本,國家審計署2008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提交的一份審計工作報告,對此有權威的敘述和分析。該報告指出,稅務部門的征稅管理普遍存在“人頭經費偏高”、“辦公用房面積大幅超標”、“小汽車購置有大量的違規行為”、“各種招待費、會議費、培訓費和出國費用嚴重超標”等問題,如人頭經費一項,2006年18個省(市)稅務部門人均支出5.83萬元,遠高于全國機關工作人員人均2.3萬元的水平。而淳安縣為流動辦稅購置豪華游艇,可歸入上述第三方面問題。這些都是征稅成本高昂的直接表現。
數據顯示,1994年前中國征稅成本占稅收收入比例約為3.12%,1996年升為4.73%,近年來升至5%—8%。專家調研發現,一些地級市國稅部門的征稅成本占到了稅收收入的13.14%—19.29%,在一些區縣級國稅部門,這個比例甚至高達26%—50%。而在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英國,這個比例分別為0.58%、0.95%、1.07%、1.13%、1.7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征稅成本取之于納稅人,用之于征稅者,相當于納稅人花錢養稅務部門,讓稅務部門來向自己征稅,征稅“裝備”越豪華,征稅成本必然越高,意味著納稅人花的這筆錢就越多,稅負必然越來越重。征稅成本是納稅人稅負的一部分,是稅負水平高低的一個直接反映。
從另一個角度看,要從總體上判斷納稅人稅負的高低,需要考察納稅人(企業和個人)所納稅款占其收入的比例,以及政府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等多項指標。《人民日報》最近刊文質疑《福布斯》雜志提出的“中國稅負痛苦指數世界第二”說法,認為中國的實際稅率雖然低于名義稅率,“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比較,中國稅負水平不可能排在世界前列”。《福布斯》雜志中文版總編輯隨即撰文回應,認為“稅負痛苦指數”包含了納稅人對納稅負擔的實際感受,中國的實際稅率雖然低于名義稅率,但納稅人能夠感受到的公共服務甚為欠缺,質量還有待提高。
關于中國人稅負的爭論中,有兩點是很清楚的:第一,中國尚未成為高收入國家,但宏觀稅收水平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這也是近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得以高度增長(今年將突破10萬億元)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一些國家的“高稅負”伴隨著“高福利”,“稅負痛苦指數”并不高;中國則是“高稅負”有余而福利保障不足,“稅負痛苦指數”到底高不高,大多數納稅人當自有切身感受。
為降低稅務部門的征稅成本所體現的稅負,需要推行以“結構性減稅”為重點的稅制改革,以減少稅務部門的征稅支出,更要推行財政預算改革,強化人大對預算的審核與監督,嚴控稅務部門的預算支出。而要從總體上降低宏觀稅負水平,政府亟須一手進行結構性減稅,一手加大對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投入,使納稅人在“一減(減少納稅支出)一增(增加福利所得)”之間,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利益。
千島湖上的一條豪華游艇,就這樣引申出征稅成本和稅負的話題。只有稅務部門類似的豪華游艇越來越少,只有納稅人的“一減一增”真正落到實處,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才可望大幅降低。(作者為知名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