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茅家梁
倘若真的“控煙”
文/茅家梁

上海“世博會”精彩紛呈。讓全世界震驚的“無煙世博”的良好控煙大環境,使多少人對我國政府曾經的承諾——“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充滿希望,然而,令人沮喪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和八年前相比,中國15歲及以上男性吸煙率仍高達53%”。“履約5年內,不僅全民吸煙率沒有下降,二手煙的受害者卻在3年內增加了2億人(1月4日 《京華時報》)。
“禁煙”未果,“控煙”呢?也有些失敗。我們就這樣草草了事很尷尬地“謝幕”了嗎?
在物價上漲的嚴峻形勢下,唯有無數煙民手中的“小白棍”漲幅最為委婉優雅;現在的稅種多了去,卻唯獨對煙民“網開一面”,而在國外,倒有征收專門的“健康與吸煙稅”的。
在上海黃浦江的游船上,中華煙卷公司的所謂公益廣告——“愛我中華”四個大字,油腔滑調地轉換概念,成功地演繹著“愛國”的邏輯,讓人啼笑皆非。
我們的好多領導干部在公共場所帶頭“控煙”,派專人盯梢吸煙者,態度認真,并要求加大罰款力度,而轉過身子來,自己卻在辦公室里吞云吐霧,當“癮君子”。
有人自豪地聲稱,正是吸煙者養活了絕大多數中國人,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健康,這就是“奉獻”。這種“理論”到什么時候,也少不了“粉絲”。
在福清煙草專賣局新落成的大樓頂上,前后都有一面巨幅廣告牌,廣告牌上寫著“純香橄欖味,尚品七匹狼”,圖案上一名男子仰著頭,閉著眼,神情十分陶醉。誰說不讓做煙草廣告?煙草企業的利益代言機構就這樣為“尚品七匹狼”肆無忌憚,不遺余力。
“控煙”失敗,說到底,還是短視的經濟利益觀在長期作祟。政府對納稅的煙草大戶,偏愛有加,“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下不了手。要“控”,也是似“控”非“控”,要“打”,也是不痛不癢,所以說,要真正地“控煙”,政府就得少依賴“煙草財政”。既要避免犯那種“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的錯誤,又要防止干“讓‘孩子’始終泡在臟盆子里”的蠢事。
有時候,阻止我們崛起的不是貧窮。“人有畏更衣之寒,而忍一歲之凍,懼一針之痛,而甘必死之瘍者”。好多聰明人就怕這一“更”,這一“針”。當我們真正有智慧的時候,煙草才會連同它的危害性、它的“貢獻”及各種利益的博弈,一起消失。
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球共有11億吸煙者,煙草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計為1000萬人,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香煙”。2009年11月,美國佛羅里達的一個陪審團,命令香煙制造商菲利普莫里斯美國公司支付3億美元給一位61歲的前煙民,作為對這位因肺氣腫坐上輪椅的被害者的賠償。可惜,中國還缺乏這樣第一個吃“螃蟹”的好漢,否則,我們的“控煙”就會向前實質性地跨出一大步。
我們國家的“控煙”陷入窘境,還在于有些政府部門的“政企合一”的本質,集幾個對立的角色于一身,就難以做出真正控煙的決策。如同一條畸形的大魚長了三個魚鰾,一個要沉下去,而兩個要浮起來,勢必把它撕扯得東倒西歪。解決這個問題,其意義肯定比“在所有財政供養單位內‘控煙’,不予報銷任何用途的‘公家用煙’”等提議,要重大許多。■
圖:季平 編輯:盧勁杉 lusiping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