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瑛,紀彬,馮志毅,王君明
姜,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莖。作為中藥使用,分別為生姜、干姜和炮姜。生姜始載于《名醫別錄》,性味辛,溫。歸肺、胃、脾經。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主治風寒感冒,嘔吐,肺寒咳嗽[1]。干姜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性味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中焦寒證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咳喘[1]。炮姜始載于《珍珠囊》,性味苦、澀,溫。歸脾、肝經。功效溫經止血,溫中止痛。主治虛寒性吐血、便血、崩漏、脘腹疼痛,泄瀉[1]。姜的三個炮制品種雖然有生姜微溫、辛散力強;干姜性熱,溫陽、散寒力強;炮姜味苦而澀,善止耗散等不同。但也均具有溫性、歸脾胃經、溫中等共同特征。
姜的主要成分為揮發油、烷基酚類、長鏈不飽和脂肪酸酯苷類等[2],但生姜、干姜、炮姜三者在成分構成上有一定差異[3,4]。藥理研究表明,姜具有解熱、鎮痛、抗炎、鎮靜、催眠、抗驚厥、興奮心臟、增強心肌收縮力、抗缺氧、抗潰瘍、止吐、促進胃酸分泌、保肝利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5]??梢?,目前對姜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已有廣泛、深入的研究,但對于姜溫中功效的物質基礎,在認識上還存在空白。針對這一現實,本實驗采用“病證―效應―血清藥物化學分析”結合的研究方法,在中醫脾胃虛寒病證模型上,觀察姜的溫中作用,同時對含藥血清進行化學分析,以此獲得對姜的溫中功效物質的認識。
1.1 藥材與試劑
生姜,購于鄭州,產地山東濰坊。經河南中醫學院陳隨清教授鑒定為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植物Zingiber off i cinale Rosc的根莖。干姜、炮姜均由實驗室按《中國藥典》2010版自制。
食醋: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00126,總酸度4g100mL-1。胃泌素試劑盒: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免所,批號:20101120。胃動素試劑盒: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免所,批號:20101120。6-姜酚標準品:河南中醫藥研究院惠贈。甲醇、乙腈(色譜純),迪馬科技有限公司。
1.2 儀器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Waters2996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美國Waters公司;Empower色譜工作站,美國Waters公司;3-18K高速冷凍離心機,Sigma公司;AE240電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儀器有限公司;榨汁機,佛山市順德區嘉豪實業有限公司。
1.3 動物
SPF級wistar大鼠,體重280±10g,雄性,購自鄭州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豫2010-0001。
2.1 藥物配制
將鮮姜切碎后以家用榨汁機榨取鮮姜汁,每500g生姜可榨取200mL左右姜汁。相當于原藥材2.5 gmL-1,備用。
取生姜、干姜、炮姜適量,分別以10倍量和8倍量水回流提取30min,合并水煎液濃縮至適當的濃度。
2.2 分組與給藥
將160只大鼠隨機分為10組,每組16只。即正常組,模型組,生姜汁高劑量組,生姜汁低劑量組、生姜水煎液高劑量組、生姜水煎液低劑量組、干姜水煎液高劑量組、干姜水煎液低劑量組、炮姜水煎液高劑量組和炮姜水煎液低劑量組。不限食水適應性飼養3天,室溫保持在20℃左右,喂飼為標準全價飼料。然后禁食過夜,稱重,標記。每天上午造模,模型組、給藥組灌胃4℃食醋10mLkg-1。連續造模10天[6];正常組灌胃生理鹽水10mLkg-1。第6天下午給藥組大鼠按劑量開始灌胃給藥,給藥體積均為10mLkg-1。連續給藥5天。實驗期間,觀察動物外觀行為狀態、體重、進食量等。
2.3 指標檢測
末次給藥60min后,各組大鼠隨機取8只,摘眼球取血,每只大鼠取血4mL左右,置離心管中,3500r.min-1離心10min,分離血清,一部分制備供HPLC分析的樣品,另一部分按試劑盒方法測量胃泌素和胃動素。剩余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時,灌胃炭末30min后處死,稱胃全重與凈重計算胃中物質殘留率;測小腸全長與炭末前端所到達的距離計算小腸推進率[7]。
2.4 含藥血清HPLC分析
色譜條件:Dikma Platisil ODS C18色譜柱(5μm,250×4.6mm ),檢測波長:240nm;流速:0.8mL.min-1;流動相:A為水,B為乙腈;洗脫梯度為:10%B (0min)→20%B (10min) → 50%B (20min)→70%B (40min) →85%B (55min) →100%B (60min)。
血清分析:同組每只動物取相同體積的血清混合均勻,精密量取2mL,精密加入甲醇8mL,蝸旋3min,4000r.min-1,離心10min,取上清液7mL,回收甲醇,定容至1mL。轉移置2mL離心管內,15000r.min-1,離心10min,取上清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血清樣品測定,記錄色譜圖。
2.5 統計分析
實驗中所有數據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對脾胃虛寒大鼠體重和進食量的影響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造模動物體重、進食量明顯下降。給藥組在第5天后體重增長有所改善,進食量也有所增加。而模型組的體重和進食量一直呈下降狀態。見圖1、圖2。

3.2 對脾胃虛寒大鼠腸蠕動、胃泌素、胃動素的影響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動物小腸推進率、胃泌素和胃動素含量顯著下降(P<0.05);胃排空率明顯增加(P<0.05)。表明脾胃虛寒模型造模成功。干姜高劑量組較模型組小腸推進率、胃泌素和胃動素含量顯著增加(P<0.05);胃排空率明顯減少(P<0.05)。干姜低劑量組較模型組胃排空率減少和胃泌素含量顯著增加(P<0.05),表明干姜具有顯著的溫中散寒的作用。炮姜高劑量組較模型組胃泌素含量顯著增加(P<0.05),炮姜低劑量組較模型組胃動素含量顯著增加(P<0.05),對推進率和排空率無顯著改善,說明炮姜有一定的溫中散寒作用。而生姜汁和生姜水煎液組較模型組無顯著改善。見表1。

表1 對脾胃虛寒大鼠腸蠕動、胃泌素、胃動素的影響(xˉ±S)(n=8)
3.3 含藥血清HPLC研究
按“2.4”色譜條件,將實驗各組動物血清上樣,得到以下HPLC色譜峰(見圖3~7)。通過與正常血清、模型血清、6-姜酚標準品以及藥材HPLC色譜比較,在溫中實驗中干姜水煎液高劑量組和炮姜水煎液高劑量組的含藥血清中發現了姜的移行成分。通過與標準品色譜圖對比,溫中實驗的大鼠含藥血清中姜的移行成分均為6-姜酚。見圖6,圖7。


4.1 姜,雖然有生姜、干姜、炮姜等不同炮制品,但三者均有溫中之功。研究姜溫中功效的物質基礎,應該在脾胃虛寒模型上,結合藥效進行。因此,試驗選擇比較公認的脾胃虛寒動物模型。試驗中,該模型動物均出現體重減輕,食量減少,且畏寒,蜷縮,豎毛,精神萎靡。并出現明顯的活動減少,表現為倦臥少動,反應遲鈍,唇色蒼白,捉拿時反抗無力,漸見體型瘦弱,可見便溏等明顯的脾胃虛寒的癥狀和體征。模型組小腸推進率降低,胃殘留率增多,胃泌素含量下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上述表明,脾胃虛寒大鼠造模成功。
4.2 試驗觀察到,干姜高劑量組較模型組小腸推進率、胃動素和胃泌素含量明顯增加,胃排空率明顯降低,干姜低劑量組較模型組除小腸推進率無明顯改善外,其余指標與干姜大劑量組結果相當,表明干姜具有顯著的溫中作用。炮姜高、低劑量組只是分別在胃動素和胃泌素含量上較模型組有明顯改善,而生姜汁、生姜水煎液在上述四項指標上較模型組僅有改善的趨勢。實驗表明,在生姜汁、生姜、干姜、炮姜4個品種中,以干姜的溫中作用最佳,這與傳統干姜為溫中要藥的認識吻合。
4.3 通過對實驗動物血清HPLC分析,在給予干姜、炮姜的模型動物血清中,觀察干姜、炮姜的血中移形成分,經比較分析確認為6-姜酚。結合藥效實驗結果,我們認為,6-姜酚為干姜、炮姜溫中功效物質的代表性化學成分。
[1]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第二版,2007:55, 239,308.
[2] 王維皓,王智民.姜的化學、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5(20):30.
[3] 朱國元,彭國平,文紅梅.HPLC內標法測定干姜和炮姜中6-姜酚的含量[J].中藥材,2001,24(9):652.
[4] 黃雪松,汪建民,王兆升.干姜、姜皮、炮姜中辣味成分的HPLC測定[J].中草藥,1999,30(6):423.
[5] 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1999:64,610.
[6] 邱賽紅,李飛艷,尹健康,等.兩種大鼠脾胃虛寒模型制備方法的比較[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24(6):30.
[7] 段長農,程宜福.小鼠半固體糊法加活性炭測定胃排空[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2,21(3):594.